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乃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森立之论六经病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2-20 22:00:41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请解析膀胱经和表证是什么关系呢?
42
发表于 2009-2-20 22:01:29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伯龙2009/02/20 09:49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大家都上了仲景的“当”!仲景以简驭繁,仅标六经(也就是说三阴三阳就是指经络),结果“误导”几千年。如今若欲解析清楚,舍我其谁?
愿闻其详!
43
发表于 2009-2-20 22:12:55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陳總版主再玩玩
請問六病之說與藥物歸經如何聯繫?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2月20日 10:20pm 时添加 -=-=-=-=-
拿傷寒論最有名的"桂枝湯"來舉例
桂枝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
芍藥為手足太陰行經藥又入肝脾血分
生薑行陽分
大棗為脾經血分藥
以上
桂枝生薑為氣分藥
芍藥兼具氣分與血分
大棗為血分藥
再看看有關經絡
太陽病則足太陽膀胱經必不可少
呼吸系統的總管肺經也不可少
故桂枝為主藥
脾為人體最大免疫器官故脾要顧到
肝為心以外最大器官也是血液可調的最大來源
所以此方氣分血分兼顧
陰陽兼顧
不愧為經典之方
請陳總版主以你的理論解解這個方子
44
发表于 2009-2-20 22:47:01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刘渡舟的弟子“金谷子”如是说
首先这个问题,少阳在哪里?不好说,少阳不是东西,不是物质,无质何来其位?
1、有人说少阳为枢,这是就病机阴阳转化来说的,对;
2、有人说少阳为胆、三焦,这是就藏腑阴阳比象来说,对;
3、有人说少阳为经,在中间,这是就经络运行说的,也对;
4、有人说为半表半里,是就表里分证来说的,也不错。
那么仲景说的少阳在哪呢?
仲景是有严格定义的,他可没说少阳是什么,只说了“少阳之为病”!
非常严谨的汉文章遣词:“少阳,作为一个病来说的话”,就是“口苦、咽干、目眩”。
那么阴阳家所谓少阳是什么?在哪里?
二仪是阴阳,阴中之阴为太阴,阴中之阳则是少阳。这样说的话,少阳在阴中,在阴中阳的部分。阴,就如一天中的夜,夜中的后半夜,就是少阳。
仅此而已,方能如“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时推移”。
一已偏见,就正大方之家
[ 本帖最后由 金谷子 于 2008-10-28 14:03 编辑 ]
45
发表于 2009-2-20 22:51:12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金谷子
伤寒以六经分证,六经者,究竟为何?后贤各有发挥。有开合枢说,有标本中气说,有气化说,有脏腑经络说,余尽然之。然竟谁是仲师之本意?余复尽疑之。列贤所述尽管有理,仲师无言,难以质对。
  仲师所言者,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而已。或本《素问》之六大论而谈气化,然此六论首见于唐` 王冰,汉时有无,实难定论。
  历史上一以贯之,与医学、种树之书一样幸免于秦火,以占卜之名而存的《易》,可说是论阴阳之祖。孔子辅以十翼,至汉其说大行,“独尊儒术”。仲景处其时,承内、难之医理,合易之六爻以论六经,亦当属情理中事。
  观金匮之病因三条,及除厥阴以外,尚有“厥阳”一说,可推知仲师所言阴阳而已。阴阳为变,中间有个“化”的过程,故而有三阴三阳之论。诚如道生一,为太极;一生二,为阴阳;二生三,八卦是也;三生万物,八卦相重,六爻相叠,六十四卦,推论万物也。
  故六经者,仅是曰阴曰阳,曰太曰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阴阳,而成六。有名无实,有是理而无是质,故谈“六经实质”者,实无实质可言。
  因其无质,故可曰阴曰阳,曰柔曰刚,曰气血,曰腑脏,谈正邪,论生长,说经络,道收藏,细致于桂枝麻黄、铢镏斤两,大至于星耀运行、鬼神来往。
   千虑之思,期有合于圣意;一得之见,望就正乎师友。

-=-=-=-=- 以下内容由 mawenhui33662009年02月20日 10:52pm 时添加 -=-=-=-=-
首先声明,这是转贴的。我认同的。请大家讨论。其具体研究思路为--X
> 3.1   以方证关系,药证关系为主要研究目的';}Nm.0
>         仲景之辩证施治,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方随证变,方随法改,药因方易;药味之进退,药量之增减,皆有理法可循--可视为方药辨证之典范。此为仲景精华之所在,故仲景学术研究当以探究方证关系,药证关系为主要目的。主要解决“是何”的问题,不急于研究“为何”的问题。“是何”的问题不能正确解决,“为何”的研究只能是脱离临床实践的空中楼阁,容易纠缠于浮泛空洞之论。SCQv
> 3.2   以原文明言之病理,治法,治则为研究之准则!0MN
>       仲景著作对一些病理,治法,治则原有明确的表述。如所言之病理有“心下有水气”、“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恶寒者,虚故也”、“潮热者,实也”。明言之治法有:“先温其里,乃攻其表”、“表解者,始可攻之”等。其所言虽简朴而所指确切,言因少而弥足珍贵,当作为研究方证关系,药证关系之主要依据。对于理法的探讨,最可靠的,最接近仲景原义的,应是以论释论,互参互证,而非另起炉灶,泛骛远引。 故在此研究过程中,宜慎言仲景未言之医理,慎言仲景未言之药性,慎言仲景未言之方义,慎言仲景未言之治法。

-=-=-=-=- 以下内容由 mawenhui33662009年02月20日 10:55pm 时添加 -=-=-=-=-
己丑正月十六
学员到齐,今日开课。
接上学年,自太阴篇始,今日讲太阴病提纲。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四大症状。
腹满,是指什么地方?应是大腹,不同于心下、胁下、少腹、或是中间直下的从心下至少腹或是从胸胁至少腹,甚从少腹上冲咽喉,这些部位,论中有提到时,皆有明确的表述,仅言腹,则当是全腹。满,与胀、痞宜别;
吐、食不下,不下则在上,甚则上吐而出也;
自利,不同于太阳病下之后,是未经误治而利,益甚是什么甚?是腹满而吐食不下,不是经治后的利,而是自利后,更加加重了。
时腹自痛,用现代医学的术语讲,就是“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发作性腹痛”
这就是太阴病提纲,说太阴病,什么是太阴病,“太阴之为病”,太阴作为一个“病”来讲,就是这四大表现。
后面一句,是明示太阴病治疗的禁忌。不可见满而误以为实而用下法。下之就不只是满的问题了,后出现硬,部位在胸下。前面说了,自利后满、吐、不下等都会“益甚”,况且你用下药用“他利”乎?下之,会加重病情,比满更严重的是“硬”。
欢迎大家指正,欢迎学员讨论。
lgxacn问:
满:憋胀感?有腹部胀大之候?
胸下:包括心下、胃脘、少腹、大腹这些胸以下部位?
结:病人自觉结聚感?医者可查见症候是什么?
硬:病人自觉硬?医者按之硬?
谢谢金老师!
答:
满:憋胀感?有腹部胀大之候?————自觉症状。大,应是可见,此非。
胸下:包括心下、胃脘、少腹、大腹这些胸以下部位?——不,比心下略大的范围。
结:病人自觉结聚感?医者可查见症候是什么?——可感可见。
硬:病人自觉硬?医者按之硬?——可按可感。
46
发表于 2009-2-20 22:54:42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2/20 10:12pm 发表的内容:
陳總版主再玩玩
請問六病之說與藥物歸經如何聯繫?-=-=-=-=- 以下内容由 逸湘 在 2009年02月20日 10:20pm 时添加 -=-=-=-=-
拿傷寒論最有名的"桂枝湯"來舉例
桂枝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
...
呵呵,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仲景先生在应用桂枝汤治疗伤寒病时,恐怕那时还想不到按照这么复杂的思路去组方用药;
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理解,桂枝汤治疗伤寒病之太阳中风证,其机理大致就是发汗、解热而已。
47
发表于 2009-2-21 09:18:45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陈兄所言甚是,六经不过为一符号,与素问所论诸多不符。如果以一部断简来评论医学,我想也是不可信。仲景当日不可记录其所见,是其真而如其全,正需今人完善,又何必死于古人句下。
48
发表于 2009-2-21 09:25:23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2/20 10:54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仲景先生在应用桂枝汤治疗伤寒病时,恐怕那时还想不到按照这么复杂的思路去组方用药;
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理解,桂枝汤治疗伤寒病之太阳中风证,其机理大致就是发汗、解热而已。
陳總版主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理解,桂枝汤治疗伤寒病之太阳中风证,其机理大致就是发汗、解热而已。"
這就是您對傷寒論的見解
勸您別再對傷寒論發表意見
49
发表于 2009-2-21 09:34:53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仲景以三阴三阳立论,阴阳为何物?阴阳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阴阳在不同是事物中有不同的质和象,离开具体的事物阴阳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阴阳在经络中有三阴阳三阳之分,阴阳在一年气候变化中有三阴三阳之分,阴阳在一天昼夜变化中有三阴三阳之分。各种事物中都有阴阳,阴可三分,阳可三分,故万事万物均可分为三阴三阳。

     仲景用三阴三阳归纳外感热病演变过程为《伤寒论》,是三阴三阳在外感热病中的运用。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09:51:12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2/20 09:46pm 发表的内容:
你只用了两点依据,就得出了伤寒论是六经病的结论。那么,刘绍武先生提出了那么多的疑问与依据,是否更应该得出伤寒论是六病的结论呢?故而说你有以偏概全之嫌,是在盖帽子,还是在实事求是的质疑呢?
回复:
   陈斌先生,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不需要数遍天下的树叶才知道秋天的到来。我已经举出了《伤寒论》就是六经病的坚强证据,请先生反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20:31 , Processed in 0.1048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