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6-5-19 06:43:23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以及我不愿意再回答你问题的态度,
已经公开论坛了。
可以留给网友们评论了。
你看:这里只有支持我的留言,包括在《从阴阳谈起》的回复中。
这说明我再解释这个问题,
是给你一个人解释,
这样的劳动我觉得很没意思。
请翟鉴兄谅解。
42
发表于 2006-5-19 06:45:17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这样好了,我把这个帖子置顶。
我们两个谁也不再说话,
看看网友们的看法。

-=-=-=-=- 以下内容由 聂文涛2006年05月19日 06:48am 时添加 -=-=-=-=-
因为你反复问的问题核心也就是一个:寒热问题。
4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06:15:26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聂文涛兄说:
我相信所有的中医都能看懂我说什么。所有的中医都知道我已经回答了。
答:您的所谓回答只不过是从经典中抄写了些您自己都解释不通的原文而已。
您说您回答了,那么,我们再次重复您所谓的回答:
您的原话说:阴阳应象是说我们从哪些征兆、现象中可以感受到阴阳的差异,理解阴阳的存在。因此,所谓的阴阳应象实际上就是对阴阳的对比显现。“是用两种未必有关系的事物相比较来阐述阴阳。①”如在光明和黑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阴阳的存在。但是它们之间往往不是阴阳关系。
————————————————————————————
对“如在光明和黑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阴阳的存在。但是它们之间往往不是阴阳关系”,“光明和黑暗”的概念是清晰的,所以我支持了您“光明和黑暗”不是阴阳关系的观点。
从2003年我们讨论以来,我只见过您提供的与阴阳没有关系的指代现象,从没有见到您提供过有阴阳关系的一点线索。因此,我要您拿出有阴阳关系的、阴阳所指的是什么。我的原话:
正是阴和阳不是独立的,所以我才要问天与地是什么概念?如果天地的概念弄不清楚,不论天为阳或为阴皆是盲目的定义!
我新观点天地的概念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您有异议请质疑,我可以为我的观点答辩。
请兄谈谈您天地的概念吧!天为阳的根据是什么?地为阴的根据是什么?谢谢!
——————————————————————
对此,您用解释不通的经文(清轻者上浮为天,浊重者下沉为地)来搪塞。
我问您的原话:
难道您拿“清轻者上浮为天,浊重者下沉为地”与理不通的东西为“天地阴阳的概念?为“天为阳,地为阴”的证据吗?您凭什么说“清轻者上浮为天”?
————————————————————
您逃避了,表明您没有能力回答。请问,逃避也算回答吗?
请再看我问您的原话:“古人把下雨理解成天上下雨,很明显这个天是指什么”,天所指的是什么请您不要吞吞吐吐,当众亮明,并阐述您的理由,谢谢!
——————————————————
您又逃避了,您一直都在逃避,还口称“所有的中医都知道我已经回答了”……
与我讨论首先主题的概念得要清楚,而您并不清楚天地阴阳的概念,天地阴阳所指的是什么您都不知道,还大言从阴阳谈起?请问,您拿什么谈呢?
您说:
你看:这里只有支持我的留言,包括在《从阴阳谈起》的回复中。
答:支持您不等于支持“理”。如果您讲理的话,就应该为自己所说的一切负责,把逃避的问题当众说清楚,这才是对支持您的人的尊重。如果您继续逃避,就等于讽刺支持您的人。
您说:
因为你反复问的问题核心也就是一个:寒热问题。
答:这个问题是您最害怕的,也是您一直逃避的问题 。我早就说过,只要弄清了天地阴阳的概念,寒热必然在其中。我敢当众与您打赌,您随便举个阴阳的例子,如果您举的例子中的阴阳能脱离开寒与热,我说的一切就当众宣布作废。仁兄请吧!
44
发表于 2006-5-23 08:42:12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您(聂文涛)说:因为你反复问的问题核心也就是一个:寒热问题。
答:这个问题是您最害怕的,也是您一直逃避的问题 。我早就说过,只要弄清了天地阴阳的概念,寒热必然在其中。我敢当众与您打赌,您随便举个阴阳的例子,如果您举的例子中的阴阳能脱离开寒与热,我说的一切就当众宣布作废。仁兄请吧!”
阴阳道理是中华古文明的核心理论。是源于客观现实的宇宙事物变化规律而产生的哲学理论。是事物的共同变化规律特点。所以是最正确的哲理。就是因为是是事物的共同变化规律,所以就体现出极难理解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极易表达的一面(对认识的人而言)。所以最早的阴阳学只太极图、河图与洛书三图就以足够,所以才会有“无字天书”的出现。正因为“极难理解”所以先圣就作书解释。
阴阳道理极难理解透彻。网络上这些人如能解释得清楚中医基础理论也就不用争执了!你说是吗?他们的很多观点是正确的,但当你追问“为什么?”时就不能解释清楚。这是很自然的。但反过来不等于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别人不能解释不于观点就是错误的”这句话能否理解!
我就举几个例子证明“阴阳能脱离寒与热”
如:“上、下”“强、弱”“左、右”“长、短”“奇、偶”......等。阴阳出一,而无穷。何来“寒热”定阴阳?阴阳是一把思维的万能尺,而不只是一把温度计。还有一点“热”从何来?你去想一下。再验证你的观点。望先生三思。

中医基础理论现在就是这样不堪一击........!
45
发表于 2006-5-23 17:52:09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其实翟鉴无法理解“热为阳”与“阳为热”并不是一个意思。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讲过了。
翟鉴问我:“你能举出寒为阳的例子吗?”
其实这种例子到处都是:
古人明知登高而寒,却认为天为阳,这说明古人经常把寒的东西理解为阳。
体表寒,而古人把体表称为阳,可见古人并不把寒的东西都定义为阴。
类似的地方很多。
古人只有把抛开其他因素之后,单独比较寒热的时候,才把热理解为阳。
这就是说,
古人划定阴阳的第一标准不是寒热。
那么,翟鉴先生还要问什么呢?
翟鉴先生如何理解古代中医的成就呢?
难道都是像您说的,
在荒谬的理论指导下发生的?
46
发表于 2006-5-23 17:54:20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不是中医理论不堪一击,
是翟鉴不理解中医理论。

而且我已经反复说明,我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然后还反复纠缠。因为你的问题我可以不回答。请你自己尊重自己。
47
发表于 2006-5-24 08:09:10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回聂文涛 先生:
聂文涛 先生理解错了。上面我是回答翟鉴 先生的,是我没有注明清楚。对不起!
“中医基础理论现在就是这样不堪一击........!”
从现实的表面上看中医基础理论确实不堪一击,就在这个论坛上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如果在其它不属于中医论坛上那就别提了,这是事实。
但中医基础理论不堪一击表面的背后永远存在着正确、深奥、有力的一面。这是中医基础理论自身的生命力。
就因为内外、正反的两个因素我在“中医基础理论现在就是这样不堪一击”后面加上说不完的知识、感慨与将来最终的结果“........!”
先生对真理的追求本人可以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支持先生为中医争取一个公平学术平台的理想与行为。现代中医人不但要有这种热情,还需扎实的功底。中医是救死扶伤的仁术。没有客观、正确、严密、系统的科学理论是不行的。特别是时过境迁的现代思维、习俗、语言.....的变化,更需要中医在这方面的提高。中医学本身就是受益于“完善灵活的思维工具”,明白“成事”的先决条件应“天时、地利、人和”。第一就是“天时”。中医如果自身没能合乎与时过境迁的“天时”,就谈不上继承,更谈不上发展。要取得“天时”就只能用现代的语言来正确解读古老的中医理论。让世人了解、明白中医理论的正确性。这是必不可少的。以前我也强调了几次。这一点是难点,国家也在强调是好事。但没有公平学术平台就严重阻碍这方面的发展,“国家的强调”就等于是愚弄与欺骗。所以我与先生和所有为中医争取一个公平学术平台的理想与行为的人站在同一立场上。只要有公平学术平台的那一天就是中医“天时”的到来。
48
发表于 2006-5-24 16:21:45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这个贴子最后由聂文涛在 2006/05/24 06:43pm 第 4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24 08:09am 发表的内容:
回聂文涛 先生:
聂文涛 先生理解错了。上面我是回答翟鉴 先生的,是我没有注明清楚。对不起!
“中医基础理论现在就是这样不堪一击........!”
从现实的表面上看中医基础理论确实不堪一击,就在这个论坛上一眼 ...
在新华网上不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也很多,
让人都理解中医是不可能的,
我也不想做这种努力。
感谢zajian参与。
并顺便问一句翟鉴兄:
你如何面对zajian所做的回答。
49
发表于 2006-5-24 16:37:58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学无止境。
更何况有很多道理都是不可能被所有的人接受的,比如翟鉴的理论我就无法接受,中医的理论翟鉴也无法接受。这些事情,我真的没有时间继续下去,所以把本文置顶,希望大家评论。
50
发表于 2006-5-24 18:39:07 | 只看该作者

与聂文涛兄讨论〈从阴阳谈起〉

下面引用由zajian2006/05/23 08:42am 发表的内容:
我就举几个例子证明“阴阳能脱离寒与热”
如:“上、下”“强、弱”“左、右”“长、短”“奇、偶”......等。阴阳出一,而无穷。何来“寒热”定阴阳?阴阳是一把思维的万能尺,而不只是一把温度计。还有一点“热”从何来?你去想一下。再验证你的观点。望先生三思。
这些例子多具体呀。
翟鉴兄,
你如何面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9:41 , Processed in 0.05084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