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angweihe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11-4 20:0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太精彩了学习了。
42
发表于 2009-11-4 20:1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麻黄解表功效虽好,也要分清表虚表实,表实可用,表实不可用。而且,老人,小孩不要超过10克。
43
发表于 2009-11-4 20:3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我发现这个论坛真的很不错,我这样的只有学习的份了
44
发表于 2009-11-4 22:45: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敖鹏林2009/11/04 08:18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解表功效虽好,也要分清表虚表实,表实可用,表实不可用。而且,老人,小孩不要超过10克。
这在临床很关键!
45
发表于 2009-11-4 22:4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浅谈麻黄之现代用法 www.chinaqking.com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7-28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文/张辉华(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西修水 332[导读]麻黄药力雄浑,在《伤寒杂病论》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214-02
【摘要】  麻黄药力雄浑,在《伤寒杂病论》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麻黄作为中药主要药物,在中古时期垂近千年。但河间之后日渐少用以求平稳。今经方之用更是少见,这里举其几处变通之用法。
【关键词】  麻黄  用法
1  麻黄简介
麻黄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1.1 药材特征
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质茎。表面淡绿至黄绿色,有细的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鳞叶2,稀3,锐三角形,长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连合成筒状。质较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微苦涩。
木贼麻黄  小枝多分枝,直径1~1.5mm,棱线13~14条;节间长1~3cm;膜质鳞叶2,稀3,上部约四分之一分离,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棕黑色。
中麻黄  小枝多分枝,直径1.5~3mm,棱线18~28条,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3,稀2,长2~3mm,上部约三分之一分离,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1.2 化学成分
含1-麻黄碱(I-ephedrine)、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I-norephedrine)、d-去甲伪麻黄碱,并含麻黄恶嗪(2,3,5,6-tetramethyIpyrazine)、苄甲胺等。
1.3 性味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1.4 功能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实证喘咳及水肿,麻疹不透,黄疸、支气管哮喘等。
1.5 常用配伍
麻黄配桂枝  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内饮,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证。如麻黄汤。
麻黄配石膏  辛凉宣泄,外散风寒,内清肺热,适用于表寒里热之“寒包火”证。如麻杏石甘汤。
麻黄配葛根  解肌发汗,适用于伤寒无汗无风,项背强直,或外塞风寒,邪气内迫于阳明之恶寒无汗,发热口渴,下利等即所谓太阳阳明合病者。如葛根汤。
2  麻黄的现代用法
2.1 在麻醉科应用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麻黄碱超前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可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可以避免因低血压给重要脏器带来损害[1]。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静脉滴注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2]。
2.2 肾上腺素(或麻黄素)+利多卡因混合液滴鼻后10min后再行胃管插入,可明显减少在胃管插管时由于胃管对鼻黏膜或咽喉部的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流泪、呛咳、呼吸困难等不适反应,大大提高了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同时明显缩短了插管所需的时间。
2.3 用于急性支气管哮喘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2.4 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以改善症状,心率提高,免于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一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2.5 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麻黄桃仁颗粒具有一定的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作用,而雌二醇、睾酮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有一定作用[3]。
2.6 乌头和麻黄配伍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应用乌头配伍麻黄的方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药理实验也表明乌头和麻黄配伍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4]。可以治疗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等多种痛证。
2.7 治疗慢性腹泻  治疗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湿邪偏盛的慢性腹泻。
2.8 以麻黄为主用以治疗小儿遗尿症。
2.9 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章氏以麻黄为主治疗耳鸣52例,有效率达92.3%[5]。
3  讨论
古代麻黄在祖国医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中作出过重要贡献。药力之威猛,疗效之显著,组方众多。然万一用之不当,有如猛虎之下山,可至人于死地。因而后人用之慎之又慎,以致越用越少。现今用法多为变通之用,致部分疗效不确切。本人认为,不管如何变通,大多还是演生于老祖宗的用法,只要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之下,大不可过于拘泥畏缩。
参 考 文 献
[1] 马雷兵.麻黄碱超前应用于胆囊切除术硬膜外麻醉的体会,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8,4 (7):314-315.
[2] 宁捷.腰-硬联合麻醉期间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低血压.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6):890-891.
[3] 高国宇等.麻黄桃仁颗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河北中医,2007,29 (4).
[4] 晏婷婷等.乌头伍麻黄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河北中医,2007,29 (1).
[5] 章浩军,郭永健.重用麻黄治疗耳鸣5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30(1).
46
发表于 2009-11-11 13:16: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郭云爱 女 47岁 癸卯年生人 回龙韩家沟 己丑年申月初一2009-8-20
(自记忆以来)便秘(吃雪糕喝凉水以泻火通便) 外痔多年外翻凸赘(不痛) 几天未得大便 小腹憋(以前必输液则泄)眼花 面褐 大夏天不出汗 冬天手足冷 小腿臀冰 脉沉细若无 舌淡红苔白粘
麻黄15附子30细辛15干姜30人参6白术20大黄12厚朴10生姜150三付(电话5461823)
2009-8-21初服药腹中灼热 第二付始得大便
2009-8-25服药两付后出门 回来后遇 问 能出汗 大便一天一次 痔减
2009-9-20药后痔疮全消 面褐斑变淡
脚掌胼胝体 眼花眼疲劳 干痒 老是想眨眼 自谓心脏不好——心慌
麻黄15附子20细辛10乌梅30桂枝30黄芪30干姜20党参15白术20枳实15炙甘草6生姜80三付
戌月二十2009-11-6
询 眼花眼疲劳改善
47
发表于 2009-11-14 20:15: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空腹不宜服麻黄 时间:2009-8-24来源:黄煌经方沙龙 作者: 黄煌点击:141次



    昨晚一病人母亲来电话,说女儿早晨服用汤药后感到手抖、全身无力,休息片刻后缓解,下午回家后服药后又出现相同症状。问何故?那患者是位女青年,因多囊卵巢、多毛、体胖来诊,我用的是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麻黄6克,量不大。我问:服药时是否空腹?答曰:她减肥,一直不大吃东西。我知道是饿肚服麻黄的缘故,遂嘱其饭后服药,服药后可以休息一下。病家才安心搁下电话。人饥饿时常会心慌手抖冒虚汗,这与过量服用麻黄后的反应相似,所以,空腹时的6克麻黄,其反应程度可能是餐后服用的好几倍!
   空腹一般不宜服麻黄。这是一条经验。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20:3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仁心施术2009/11/04 08:34pm 发表的内容:
我发现这个论坛真的很不错,我这样的只有学习的份了
网友们对论坛的高度赞扬,正是针对论坛良好学术氛围,发自肺腑之言!
坚信我们的论坛一定会越办越好!——人气旺,学术兴,满园芳菲岁岁春
49
发表于 2009-11-14 20:5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0/28 06:50pm 发表的内容:
     从麻黄汤到温病,从解热止痛剂到抗菌素、激素,看中西医融合。
     《伤寒论》为什么发展出温病?为什么二者对立斗争势不两立?为什么又提出寒温统一?现代中医为什么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者甚少,而用辛凉解 ...
先生的问题很值得思索。
50
发表于 2009-11-14 21:55: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麻黄——外感第一药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9/11/14 08:59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问题很值得思索。
    我提出问题之后,没有人思索,先生是第一个表示值的思索的人。愿与先生交流。
    伤寒论发展为温病,其主要原因就是麻黄汤,或者说汗法。在温病之前,只有伤寒论,凡发热首先使用麻黄汤,尽管张仲景已经发现麻黄汤具有许多禁忌症,而且一再提醒太阳病与温病的不同,但是治疗温病没有方剂,特别是发热的前三天,太阳表证与温病卫分证非常难鉴别,一般医生只能使用汗法!而温病使用汗法麻黄汤是禁忌症,因为温病就是现代的传染病,传染病的前驱期就是温病卫分证,解热止痛剂是传染病前驱期的禁忌症,所以温病使用麻黄汤不知道治死了多少人!温病学说发明了辛凉解表法,才解决了太阳表证与温病卫分证之间的鉴别与治法的区别。这样就造成了温病与伤寒的长期对立与斗争,直至今日,中医并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
     西医直至今日,确定传染病的前驱期与感冒之间的鉴别,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当然,现在使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升高可以区分太阳表证,但是也是在大城市,大医院可行。
     为什么中西医现在都不使用汗法或者解热止痛剂,也是因为感冒与传染病前驱期比较难鉴别,为了保险,所以使用辛凉解表、清热法,西医使用抗菌素与输液,避免误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11月14日 09:59pm 时添加 -=-=-=-=-
     中西医在这方面已经自己自觉与不自觉的融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4:17 , Processed in 0.0538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