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坛中医资深专家太白侠揭示中医本质

[复制链接]
481
发表于 2014-12-1 08:42:13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1 00:06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注释:治大国,若烹小鲜。典故出自伊尹以做菜为比喻引申治国之道,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小鲜,小鱼,烹调时要小心。《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德交,以德相交。德,自然之德为自然现象,社会之德为仁义礼忠信。仁义礼忠信,就是人人平等、抑恶扬善、行为(政)得体、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德交归焉,相交归于德,而非归于鬼神使然,即王权神授。

翻译:治理大国,如烹小鱼,须小心谨慎,恰到好处。普天之下都掌握了道的原理,鬼神也就无神秘可言。非但不神秘,也知道它没有伤人的本事。鬼神伤不了人,圣人也伤不了人。既然,大自然没有赋予鬼神和圣人伤人的本事,那么啊,君民的关系还是靠德来相处吧。

解析:这是《老子》的无神论,君权神授,在大自然面前不攻自破。既然,大自然没有赋予王侯什么权力,那么,治理国家,还是小心翼翼为好。想享受美食,就要花费心思。王侯只能掌握礼器,即国家机器,德的仁义礼忠信五者之一。而礼器是为仁义忠信服务的,既要受到仁义忠信约束,又要维护仁义忠信的威严,反过来只有全社会都讲仁义忠信,礼器才能完整,只有这样这个国家才能治理得好。《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本义是讲爻索组成的卦形,演绎的是自然运动之道。在这里可以把仁义忠信比作是道,而礼就是器。器不过是演绎道的一个工具罢了,器的好坏,就看能不能完全满足道的要求。

而道与德的关系是:道,是本质,是时间属性;德,是现象,是空间属性。按着《老子》的利用学说来讲,道就是德的用,德就是道的利。对于人类社会来讲,道就是发展,就是进化,德就是满足人类发展和进化的一种保障,就是规矩,就是仁义礼忠信。

《第六十一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482
发表于 2014-12-1 12:12:20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1 08:42
《第六十一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483
发表于 2014-12-1 15:25:46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1 12:12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 ...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注释:牝牡,原指母牛公牛。此处应指山谷之水,山峰之水。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山脚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大的河的叫“江”,大池为“湖”,称大湖为“海”,称大海为“洋”。《大戴礼记·本命》:丘陵为牡,溪谷为牝。与下流(下游)、之交(交汇处)合在一起应用,当取河谷和山涧之义。

不过欲,不过是想,不过要。

兼畜,兼收并蓄。

事人,伺候人。可指人事,人世间的事儿。

翻译:大国,好比天下之水的下游、交汇、河谷。河谷总是以相对静止胜过奔流的山涧,因为静止的河谷处在山涧的下方。因此大国屈尊于小国,则会赢得小国靠拢;小国屈尊于大国,则会赢得大国接近。或是屈下而主动赢取,或是屈下而被动赢取。大国不过想要兼收并蓄各国所长,小国不过是想加入国际公共事务管理。若想使两者各得其所要求的,还是大者屈下为宜。

解析:这是《老子》国家间和平共处的一种策略和原则。看人家的东西好,不用发动战争侵略掠夺,文化交流、通商贸易就可满足。当然,作为圣人还得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合作组织的成立,意味着现代人的智慧是可以超越先贤的。有的学者说,老子希望社会永远停留在分散割据状态,这是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背道而弛的。如果这种逻辑可以成立的话,现代超级大国美国就可以像古代秦国一样,侵吞所有国家的领土,这就是进步?

《第六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484
发表于 2014-12-1 22:30:22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1 15:25
《第六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485
发表于 2014-12-2 11:45:45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1 22:30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 ...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奥,本义:古时指房屋的西南角,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说文》:奥,宛也。室之西南隅。万物之奥,万物之尊,万物之主。

所保,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保,甲骨文(双手从背后搂着)、(子,幼儿),本义:将幼儿背在背上以免各种意外。

市,金文(止,前往)、(兮,叫喊招睐)本义:带着货物或钱币,到集贸地叫卖或求购。《说文》:市,买卖之所也。

加,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三公,《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春秋公羊传》:“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两相印证,三公是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称呼,辅佐天子。

拱璧,祭祀用双手拱执的大块玉璧。

驷马,地位高的人乘坐的四匹马拉的车。

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说的是开国加冕大典。

坐进此道,一语双关,此道路就是自然法则的道。

翻译:道,自然法则,万物之主宰,擅长人的法宝,不擅长人的也能得到保障。漂亮的言语可以买来赞誉,漂亮的动作可以换来溢美之词。不擅长沽名钓誉的人,又能丢弃什么呢?因此,立天子,置三公,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的加冕大典,虽然在高贵之乘入场之前,有拱璧祈祷上苍保佑这些人安享太平,但是这些人不如直接驶进自然规律的大道。古之所以贵此道,为何?不是说有求必有得,而是说可以避免灾祸,这才是天下以道为贵的原因。

解析:《老子》在说,务虚不如务实,祈求上天保佑,不如按自然规律办事。上天给不了你什么,自然规律也给不了你什么,自然规律只能让你少走弯路避免灾祸,想获得什么还得靠人类自己。此道是什么?前后篇章都在讲。善于用道的人,可大有作为;不善于用道的人,就不要瞎作为,而要不作为。《第六十五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也就是说,民要有为,君要无为。民有为,一人为错了,也错不到哪里去,错了自然会按着规律自我纠正,众人之为就有大为,所以,君无为也就无不为。加冕大典,不是豪言壮语要为社稷做点什么,而是要求自己一定要无为,放手民众去作为。

《第六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486
发表于 2014-12-2 16:57:19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2 11:45
《第六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487
发表于 2014-12-2 18:59:21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2 16:57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注释:报怨以德,把搞不清为与无为,事与无事,味与无味,大与小,多与少之间关系的埋怨报告给德。德是万物的空间结构,由有无、虚实、多少等等关系构成的,这些关系对立统一、互根互用、彼消此长,即辩证法。德自然会给予回答。

翻译:为与无为,事与无事,味与无味,大与小,多与少之间的关系,搞不清就找德,德包含着辩证法,德会辩证地解答。图谋难事要发现它的容易之处,做大事要发现它的细微之处。天下难事,必须于容易之处着手做;天下大事,必须于细微之处着手做。因为圣人始终不直接做大事,所以能成就大事。轻易许偌必丧失诚信,把事情看得多么容易做起来就会有多么难,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困难些,找出更多的办法,从而也就没有什么难办的事。

解析:《老子》指出,辩证法无处不在,一切事物、事物的一切发展过程,都得辩证地看待和处理。此章是对《第六十二章》的进一步论述,天下没有什么大事,所谓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君主着眼于小事就可以了,无须胸怀大志。君主的作为越大,天下的创造力越小。到头来必然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六十四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488
发表于 2014-12-2 21:1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2-2 21:18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2 18:59
《第六十四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好,81章快译完了!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489
发表于 2014-12-2 22:32:52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2 21:17
好,81章快译完了!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释:安,沉静的,稳定的。《尔雅》:安,定也。

泮,消融,分散。《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这里作折断、破碎讲比较合理。

毫末,细枝末梢。

累,积累,堆积。

几成而败之,几乎完成而使其失败。

欲不欲,想要(别人)不想要的。

翻译:稳定的事物容易把持,没有出现先兆的事物容易谋划,脆弱的事物容易破碎,细微的事物容易消散。如同治理洪水,为之于未有之时,治之于未乱之前。合抱大树,生于萌芽;九层高台,起于地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所为才会有所败,有所执才会有所失。所以啊,圣人无所为何来败,无所执何来失?民众做事,常半途而废。善始善终就不会失败。所以啊,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以难得之物为贵;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了解众人所犯的过错。能辅助天下万事万物自然发展却不敢对其妄加干预。

解析:2500年前的《老子》与1963年西方提出的蝴蝶效应是何等的相似。“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 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是《老子》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的执政理念,此章是对《第六十三章》君主着眼于小事的进一步论述。把一切不利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但手段依旧是无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未雨绸缪与无为似乎很矛盾,其实不然,无为是对天下无为,而不是对自己以前的作为无为,《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损之又损,就是对自己作为有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排比句《老子》说的都是不利因素,按着辩证法思想,有利因素,好事儿,也可依此看待和处理。荀子《劝学》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六十五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490
发表于 2014-12-3 22:21:40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2 22:32
《第六十五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09:13 , Processed in 0.1055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