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坛中医资深专家太白侠揭示中医本质

[复制链接]
451
发表于 2014-11-12 10:16:3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2 08:20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疾病的本质有回答!
452
发表于 2014-11-12 12:12:44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2 08:20
《第四十六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点评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却,篆文(去,离开)、(人),本义:表示在某人面前后退。如,退却。《说文》:却,节欲也。节制并使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2 13:55
453
发表于 2014-11-12 13:55:16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2 12:12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却,篆文(去,离开)、(人),本义:表示在某人面前后退。如,退却。《说文》:却,节欲也。节制并使它退却。

咎, 《说文》:咎,灾也。

知足之足常足,以知足为满足就能永远满足,说白了知不知足全是心理作用。

翻译:天下有道即太平,待马如宾,离开马儿远些才拉撒;天下无道即战乱,孕马也要上战场,战马产驹都得在荒郊野岭。最大的祸乱莫过于不知满足,最大的灾难莫过于贪得无厌。因为,知不知足就是一种心理,以知足为满足就能永远满足。

解释:《老子》的美学和文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请问史上哪位美学大师、文学巨匠,能用“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短短的十八个字儿,以小见大勾勒出让人潸然泪下无比凄美,歌颂自然和谐,歌颂人性伟大,鞭挞贪婪,鞭挞战争的宏伟诗篇?

《老子》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战争起因就是发动者不知足,贪得无厌的心理作祟。是不是只有《老子》持这种反战思想呢?看看墨子《非攻》就知道了。《老子》反对战争,但做为辩证法大师,他并不是彻底否定战争的必要性。在《第五十七章》指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并说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不但指出不得已的战争,要用奇,还指出,充分解放人的思想束缚,发明创造会层出不穷。读《老子》就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可断章取义,更不能微言大义。《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四十七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454
发表于 2014-11-12 22:20:52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2 13:55
《第四十七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点评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注释: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因为古代没有玻璃。 弥,满、广、远、久、越之义。 不见而名,没见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3 20:37
455
发表于 2014-11-13 20:37:58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2 22:20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注释: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因为古代没有玻璃。

弥,满、广、远、久、越之义。

不见而名,没见到也知道它的名字,是指不窥牖,见天道,如,人说天都亮了,还可看到一颗很亮的星星,圣人说,哦,那是金星。

翻译:足不出门,知晓天下事;不瞧窗外,知星体运行。之所以出行很远,是因为他知道的太少。因此圣人要做到不出行可推知天下事,看不见可推知事物名称,自己不作为反而能成就天下。

解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对这章最好的诠释。正确理解这篇含义,关键在于对“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一句的注解。《老子》讲辩证法,读者就要用辩证逻辑去解读。

每时每刻事必躬亲,就是因为不能掌握每一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圣人要做到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其关键在于了解事物,理解道理。客观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不为而成,是这句话的论点,“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是论据,论证不为而治。什么是不为而治?就是自组织,自组织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规律。

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走向秩序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讨论复杂系统时常会说到“自组织”,例如,行军蚁搭建的桥;萤火虫同步闪动;干细胞发育成特定的器官;经济系统中相互维系的市场,这些都是自组织的例子。历史选择王侯组建政体,是顺应客观规律的结果,却不能逆天而行干预客观规律,有如,干细胞不去发育成特定的器官,那就是癌症,生命就呜呼哉。癌症的两个最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是,无限繁殖和永不凋亡。《老子》似乎早有遇见,商鞅会使秦政变成癌症,秦政迅速扩张,秦国变成秦朝,之后秦就呜呼哀哉了。商鞅的伟大历史贡献就是为后世提供了治疗癌症的经验,政体主要是政令是不能无限繁殖和永不凋亡的。这两点在五行生克乘侮,控制论的学说中,无限繁殖就是木(生)太过,永不凋亡就是火(长)不足。如何治疗?一是,裁减;二是,改革,顺应客观发展规律。

《第四十八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56
发表于 2014-11-13 21:29:4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3 20:37
《第四十八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点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为道,人为规定和干预事物的走向。为,做。为学,做学问。为学日益,做学问日多。益,增加。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4 08:36
457
发表于 2014-11-14 08:36:10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3 21:29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为道,人为规定和干预事物的走向。为,做。为学,做学问。为学日益,做学问日多。益,增加。为道,做道。无事生非,没事找事,自己规定和干预事物的走向。这里的人为之道,就是礼,体制政冷。

无为而无不为,对事物不去有所作为,反而事物会自己有所作为。

不足以,不能够。足以,能够,完全可以。

翻译:学问日日增长,就会日日减少生事。少之又少,以至于不生事了。王侯啊,你要不生事,天下没有什么事儿是做不成的。因此,要想取得天下,就永不没事找事;要是没事找事,就不能够取得天下。

解析:这一章讲的就是不折腾。无为而无不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刘备一号,他无为,自有文官武将为其打理江山,深受百姓爱戴。可只此一次折腾,就火烧连营,夷陵败战,故于白帝城。

《第四十九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458
发表于 2014-11-14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4 08:36
《第四十九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点评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心,愿望,心里,认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4 17:48
459
发表于 2014-11-14 17:48:35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1-14 11:49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心,愿望,心里,认知。圣人无常心,圣人永无私心,自己的愿望。

善,《老子》的善就是善于,对某件事擅长,有特长。

信,诚信,信誉,信息。

德善,符合规律的特长,善于把握规律。

歙歙,一个一个地吸入。歙,吸。

浑其心,把所有的装入心里。

注其耳目,注入其耳朵眼睛里,倾诉和展现给他。

孩之,像小孩接受教导一样。

翻译:圣人永无私心,把百姓的心愿做为自己的心愿。擅长的,我善于利用他的特长;不擅长的,我也善于发现他的其他特长。这是善于把握用人规律!诚信的,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就是最本质的诚信!圣人把天下所有意见,统统采纳在自己的心里,百姓都会把他们的心愿倾诉给圣人,把他们的才智展现给圣人,圣人就像小孩子接受教导一样一一采纳。

解析:这就是《老子》的用人观。要想找个故事表达一下这一章的思想,就选曹操与关羽的故事。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不以固有成见约束使用人才。诚也以诚待之,不诚亦以诚待之。不过,这个故事不能囊括《老子》的用人理念。

《第五十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460
发表于 2014-11-15 00:33:32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1-14 17:48
《第五十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点评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5 12: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14:13 , Processed in 0.0599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