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复制链接]
411
发表于 2009-2-27 08:37:3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9/02/27 08:13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建议很好。我非常赞同红沙草先生的这一建议,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议题,应该到百家争鸣另辟专栏,专门讨论。
总版主千秋雪先生
     看来你也同意中医是否科学问题属于学术问题,不属于管理问题,太好了,在关键的时刻,总版主千秋雪先生你又投了决定全球中医药论坛命运的一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12
发表于 2009-2-27 08:41:5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是不对的,中医人也应该读一些介绍现代科学知识的文章,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意!
我认为:一个好中医,必须了解西药的使用常识,但要向患者说明其巨大的毒副作用!
413
发表于 2009-2-27 08:45:0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02/27 08:55am 第 4 次编辑]

让我们看一看论坛五位总版主对管理与学术的观点: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2/26 08:30am 发表的内容:
回复麦版主:
    suluji先生的管理操作与我没有任何关系,红版主与陈斌版主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请你不要瞎猜了!我主张管理与学术分离并且是以身作则,这一点可以向全体会员同仁们以人格担保的。——最近较忙迟 ...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9/02/26 11:56pm 发表的内容:
建议二位就中医是否是科学问题到百家争鸣进行专题讨论
下面引用由千秋雪2009/02/27 08:13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建议很好。我非常赞同红沙草先生的这一建议,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议题,应该到百家争鸣另辟专栏,专门讨论。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2/24 11:36am 发表的内容:
    从论坛管理现实操作性上言,论坛加精帖还是从帖子的学术质量来考虑为好,不能够代表学术观点的正确与否。在中医药学术领域,坦率的说,谁又有资格来裁定某某观点是正确的,而某某观点就是错误的?就是把邓铁涛、陈可冀等老先生喊来,恐怕也不行,也会有人不服。但从学术质量角度入手,则简单些,引发的管理上的纠纷也会少些。一篇帖子的学术质量如何,相信版主及多数会员是能判断出来的,对此进行加精,可以促进会员多创作帖子,创作好的帖子,也是论坛对他们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的一种肯定。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9/02/25 01:37pm 发表的内容:
斯言甚善,溪流先行一步,已经在有关区内申请做认证会员。
溪流来论坛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做学问。
现实且淡名利,何贪网络虚名乎?
414
发表于 2009-2-27 09:10:32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02/27 09:15am 第 4 次编辑]

再看一看我对论坛五位总版主对管理与学术的观点的当时的看法: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2/26 11:51am 发表的内容:
总版主孙曼之先生:
   孙曼之先生你作为总版主主张管理与学术分离并且是以身作则,你这一举动行为将为全球中医药论坛彻底摆脱长期纷争不断的局面并走上和谐文明的论坛迈出具有关键性转折的一步。我岁月无情以此贴为证。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2/27 08:28am 发表的内容:
总版主红莎草先生
    中医是否科学问题属于学术问题,不属于管理问题,你的建议符合管理与学术分治原则,不失为论坛管理之上策。对创立和谐全球中医药论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2/27 08:37am 发表的内容:
总版主千秋雪先生
     看来你也同意中医是否科学问题属于学术问题,不属于管理问题,太好了,在关键的时刻,总版主千秋雪先生你又投了决定全球中医药论坛命运的一票。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2/24 00:33pm 发表的内容:
    南京陈斌先生将加精帖子定位于学术质量(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而不是学术观点(应该以符合科学真理为标准)的思路,符合“管理与学术分治”原则,对论坛日后避免纠纷及长久稳定发展不失为管理上策。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2/27 09:05am 发表的内容:
总版主溪流先生
   看来先生淡薄名利,不愿意将学术与管理混淆。
415
发表于 2009-2-27 09:42:4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02/27 09:49am 第 2 次编辑]

   
    至于我岁月无情对论坛管理与学术的一贯观点主张,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
     “管理与学术必须分治”“民主和集中必须统一”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8/10/21 09:33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全球中医药论坛以后不把“管理与学术分治”“民主和集中统一”这两个问题解决好,哪么我岁月无情预言我们还能再一次看到一个充满纷争的全球中医药论坛!!!以此帖子为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16
发表于 2009-2-27 11:18:0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2/24 08:22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仁海中西医先生的建议,论坛管理层为什么不表态?难道全球中医药论坛对于仁海中西医先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见?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样争论下去于中医不利,于中医科学化不利,于全球中医药论坛不利,建议论坛管理层尽快对于仁海中西医先生的建议做出裁处。
gl0101先生
    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看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1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1:31:41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2/26 11:47pm 发表的内容:
科学怎么解释脉象的意义,仁海中西医先生能够解释得了吗?
下面是我为了批驳说“中医不科学”者的谬论。而写的中医科普系列文章之一。
评脉是怎样诊断疾病的
中医科普系列讲座----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评脉也是科学,既不能过于迷信,又不能不相信。她是根据不同的脉象来推断病情的,可以了解身体是否倾向于健康,摸清疾病的部位、性质和进退等等情况。大体说来,又分正常脉象和不正常脉象,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正常脉象,也就无所谓反常脉象。正常脉象即是指:在平静状态下,脉搏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快不慢、往来和缓而有力。另外,又有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如春弦(柔中略带刚劲)、夏洪(浮大有力)、秋毛(浮而弱)、冬实(沉而有力)。地有南北,南方地处炎热,外周血管扩张,故脉管大而浮,北方寒冷,外周血管收缩,故脉搏沉而细。人有胖瘦,体胖者,体内容积密度大,血管受压迫,故脉管细;体瘦者,体内容积密度相对减小,血管相对松弛,故脉浮大。
    那么,什么样的是病脉呢?除了上述的正常脉象之外,均是反常脉象,也就是病脉。之所以称正常脉象,是因为她是在阴阳平衡状态下所表现出的脉象;之所以称反常脉象,是因为她是阴阳不平衡状态下而表现出来的脉象。可以认为,反常脉象,轻者可称不正常脉象,重者就是病脉,因为这也符合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规律。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得出结论:中医疾病的概念,就是阴阳不平衡。也可以认为,一般地说,当人体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身体就不会发生病变;反之,当人体打破了这种动态平衡,疾病也就随之发生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的道理。其中说的就是,阴阳平衡就身体健康;阴阳分离,生命就会终结;介乎平衡与分离两者之间,就是病态。
    那么,具体地病脉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就从这正常脉象“不上不下、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往来和缓而有力”为参照。任事物的适度,就应该是“无太过不及”,通俗地说,就是既不要超出、也不要达不到这个适宜的范围。
    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脉的搏动以倾向于内外而分为浮沉。轻按于肌肉之上脉搏清析、重按于肌肉之下即变得小或无力、甚至触不到,这就是浮脉;反之,就是沉脉。出现浮脉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外感时,病人调动有生力量到边防前线抵御外侮,故脉浮;身体因病虚弱,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故脉浮;沉脉,则是气血虚少、或肥胖压迫脉管、或水湿停留、精神萎糜等导致脉管变细。
    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正常脉象是正常人的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四至五次,低于这个范围就是脉搏慢,也就是心率慢,经常四次叫缓脉,三次就叫迟脉。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或是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或由于一些病因导致心脏的搏动功能受到抑制,这时往往伴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腹泻等症。反之,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六次,就叫数脉。或因为体内热量过剩、或外有病邪、或阴虚已极阳气相对偏盛时,均可引起心率和脉搏的加快。并伴有阳盛的口渴、头痛、牙痛、便秘、溲黄、脉数而有力等证,或伴有阴虚的口干而不欲饮、目涩、耳鸣、五心烦热、便秘、脉数而无力等证。
     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脉搏过大,分两种情况:大而有力为实证,或身体强壮、营养过剩,致使体内壅塞不能;或体质强壮而与病邪剧烈抗争,因而出现脉搏亢进的情况,可伴有头痛、胸腹胀满、便秘等证。大而无力为虚证,为外强中干之象,大多为身体虚衰,阴虚无以敛阳,而出现的阳气浮越的情况,可伴有面红如醉、头晕目眩、口干不渴、心慌气短、等证。脉搏过小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而致,一种由于病因造成脉管受压迫而成,前者多为虚证,后者则多为实证。
   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往来”是指脉搏的前后时间,“和缓有力”是指脉搏柔和、不急不躁而又不虚弱。也就是脉搏节律一致、柔和而不软弱、有力而无倔犟之意。
418
发表于 2009-2-27 11:51:0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2/27 11:31am 发表的内容:
下面是我为了批驳说“中医不科学”者的谬论。而写的中医科普系列文章之一。
评脉是怎样诊断疾病的
中医科普系列讲座----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评脉也是科学,既不能过于迷信,又不能不相信。她是根据不同的 ...
以科學的角度
王唯工博士說得比你科學
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
   89歲老中醫 馬光亞 
  
    中醫脈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舊的社會多數人重視中醫,認為中醫看病,病人不必
開口講病,三指一按,便知道病在哪裡,提起筆來開方,可以藥到病除。其實,沒有這麼 
神祕,今日社會一切從新,醫學進步,更不會落後。中醫的脈學,將露出新的曙光。   
   我臨床五十年以上,沒有幾天不為人看病,看病第一要辨明病證,病證有陰陽虛實、
表裡、寒熱之不同,臨床觀色問證,得到患者病情之後,要以脈象來作最後的決斷。然後
才有把握為病人開方、故看脈確實極為重要,我當年學醫,最初讀李中梓醫宗必讀的『四
言脈訣』,後來讀李時珍的『瀕湖脈學』,還覺不夠,再去讀張石頑的『診宗三昧』及陳修
園醫書的脈訣,張石頑的『診宗三昧』,比較淺顯而深入,易讀易知,他以色脈合為最可靠
的診法,將色脈、脈位、脈象、經絡諸論,說得十分透徹,我認定『診宗三昧』,是一部研
究脈學的好書。
  最近,我得見一部研究脈學的新書,是研究物理學高深而大有成就的學者王唯工所著,
這一書出現,是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他有很好的科學研究的素養,先精通了現代醫學的生理、病理。因發現中國醫學是最佳而能救人的學問,乃特意取中醫的脈學來著實研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寫成此一部書。
    我數十年臨床,雖對許多疑難病證,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時代進步‧我不能以此為
足,要開步向前求進,才能有登蜂造極的一日,王唯工的表現,是值得我欽佩而取法的。
我要從他的新著中,求取脈學的進步。
    王著脈學是研究脈的原理,不是在脈的形象上多費功夫。古人言脈,大部是著形象的
考究,八脈、二十八胍、三十脈,不外是在形象上兜圈子,王研究脈的原理,認定「氣
是脈的原動力,李時珍、張石頑等雖曾說過脈是候五臟六腑之氣,但王唯工貝體說出「共
振」的道理,是更上一層樓了。氣為血帥,血液循環發生共振的現象,從現象可看出五臟
六腑之間相互關係及影響,而認識不同的脈。從古中醫用三個指頭把脈,王唯工發明了脈
診儀,只要用一個小片電極片碰觸脈搏,病人身上的十二經脈全部顯示在螢幕上,並可列
印診斷書,這是中國醫學在脈學上,進步登上最高的境界了。
    我對王唯工的脈學新著出版,證實中醫進步,表示祝賀之忱,持為之序。
    2002年8月15日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2月27日 11:52am 时添加 -=-=-=-=-
馬光亞醫師簡介
馬建中字光亞,湖南省湘潭人,生於1914年,其外祖父彭公文彩為湘中名醫,15歲即隨其習醫,盡得真傳。1951年入台,歷任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教授、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著有多本中醫論著,2001年北京衛生部主編「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收為百名中醫臨床家之一。
419
发表于 2009-2-27 12:47:08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孙曼之先生辞去总版主、版主职务

  我已在百家争鸣为仁和先生和孙曼之先生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9622&show=0
开辩论专题,这个帖子现在关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21:46 , Processed in 0.16272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