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性细胞

[复制链接]
401
发表于 2015-8-29 01:20: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2
发表于 2015-8-29 07:1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8-29 07:1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8 19:39
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物质能量信息还没有说出所以然,又是亚微观、超光速物质……联想奔逸!


既然你不承认亚微观,那么,你认为阴阳的物质基础宏观还是微观

403
发表于 2015-8-29 07:26:4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8 17:02
先生独创的这一段话,除了先生之外,哪个人还能够懂得?!
    亚微观,是先生独创的新概念!“亚 ...


附子药性为阳,黄连药性为阴是谁用肉眼看到的?是谁用科学仪器查出来的?是你吗?你既看不到也查不出来,就等于中药药性不存在吗?若存在的话,这个药性的物质基础在宏观还是微观?能说说吗?
404
发表于 2015-8-29 08:1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8-29 08:16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8-28 19:41
生命是一个生长壮老已的渐变过程,是从出生逐渐走向死亡的,也就是说死亡是个动态的渐变过程,阴阳离决可以说明动态渐变吗?


你把生长壮老已的渐变过程完全用死亡一词来概括,不合适吧?死亡活着到底有没有区别?怎么能乱用词?

点评

智海啊,你和傅景华教授真的是神仙,来到凡间也几十年了吧? 就听不懂凡人说的话?理解不了凡人的辩证思维? 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活着”在减少,“死亡”在增加, 是不是阴阳的彼消此长,也得随着你两位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9 08:39
405
发表于 2015-8-29 08:39:20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5-8-29 08:12
你把生长壮老已的渐变过程完全用死亡一词来概括,不合适吧?死亡与活着到底有没有区别?怎么能乱用词?

智海啊,你和傅景华教授真的是神仙,来到凡间也几十年了吧?
就听不懂凡人说的话?理解不了凡人的辩证思维?
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活着”在减少,“死亡”在增加,
是不是阴阳的彼消此长,也得随着你两位神仙得改了啊?
406
发表于 2015-8-29 09:14: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5:35:29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5-8-28 23:13
既然你不承认亚微观,那么,你认为阴阳的物质基础在宏观还是微观?

       这样的问题,请你的师傅付景华回答吧!也许耶和华、释迦牟尼能够回答你。
40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6:04:51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5-8-28 23:26
附子药性为阳,黄连药性为阴是谁用肉眼看到的?是谁用科学仪器查出来的?是你吗?你既看不到也查不出来 ...

      附子药性为阳,黄连药性为阴是谁用肉眼看到的?是谁用科学仪器查出来的?是你吗?你既看不到也查不出来,就等于中药药性不存在吗?若存在的话,这个药性的物质基础在宏观还是微观?能说说吗?
==================================
      回复:这些问题应该请教你的师傅付景华。
      附子药性为阳,黄连药性为阴,是谁叫你用肉眼去看的?付景华叫你用肉眼看中药的药性的?!
     是“谁叫你”用科学仪器检查中药的药性(阴阳)的?!是付景华叫你用科学仪器检查中药的阴阳药性的?!
       科学仪器既看不到也查不出来,就等于中药药性不存在吗?中药的药性是存在的,与现代自然科学无关,不要胡拉乱扯。
      
      中药的(诸如附子、黄连)药性,只存在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中医理论中,迄今为止自然科学还没有证明中药的阴阳属性是什么物质基础?!什么宏观微观根本谈不上!
       阴阳五行与现代自然科学风马牛不相及,不能够概念直接对接,胡拉乱扯!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6: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8-29 08:22 编辑

         抄一段书如下:

         黄连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恶心、呕吐,腹痛,泻痢;黄疸;热病温病,壮热,口渴烦躁;心火亢盛,心烦,心悸,失眠;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热毒疮疡,口疳,口疮,火旺目赤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拍、栀子,治疗疮毒;②牛黄清心丸:黄连与牛黄、黄芩、栀子、郁金、朱砂,治疗高热烦躁,神志不清;③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治疗久泻脓血;④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茱萸,治疗吞吐酸水;⑤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木香,治疗湿热下痢;⑥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黄连、生地、当归、甘草、朱砂,治疗心悸少寐;⑦小陷胸汤(《伤寒论》):黄连、半夏、瓜蒌实,治疗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胸脘痞闷,痰黄稠。
    在著名方剂三黄石膏汤、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清营汤等治疗热病、温病的方剂中,黄连均是重要的中药。
    【主要成分】
    黄连主要含小檗碱等大量生物碱
    1.生物碱类:黄连含大量生物碱,主要有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非洲防己碱、药根碱、木兰花碱等。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
    2・其他:黄连尚含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绿原酸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抗病原体:
    黄连生物碱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小檗碱为主要的抗菌成分。小檗碱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其抗菌的机制是抑制了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等多种途径。
    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的抗菌作用与小檗碱相似。
    黄连和小檗碱对多种流感病毒、多种致病真菌、阿米巴原虫、衣原体、滴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功效。
    黄连和小檗碱还有抗细菌毒素的作用。
    (二)抗炎解热与免疫调节: 黄连和小檗碱具有保泰松样的抗炎、解热作用。
    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但不影响白细胞数量,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
    能抑制细胞分裂,与秋水仙碱有协同作用;并能抑制细胞呼吸和抑制核酸合成,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比抑制正常细胞的作用为强。因此黄连是一味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药。
    (三)对消化系统:  黄连和小檗碱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与抑制双向调节的功效。低浓度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高浓度下有解痉作用。
    小檗碱有止泻作用,能显著对抗番泻叶等所致的小鼠腹泻。可能与消除炎症和消除肠壁水肿有关。
    黄连、小檗碱和黄连解毒汤对胃黏膜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对抗大鼠实验性溃疡。
    小檗碱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形成,促进结合型胆红素排泄。药根碱也有利胆作用,但较弱而持久。
    (四)对心血管:
    小檗碱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直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抗肾上腺素、抑制升压反射、抗胆碱酯酶等多种途径有关。黄连和其他生物碱也都有降压作用。
    小檗碱能兴奋心脏,增加冠脉流量,能显著提高心、脑和全身的耐缺氧能力,显著降低正常的和衰竭的心脏之心肌耗氧量。药根碱和小檗胺能缩小实验性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减轻其程度。
    小檗碱和药根碱能拮抗肾上腺素引起心律失常的作用。可显著降低诱发的小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药根碱也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五)对血液、血脂、血糖
    小檗碱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小檗碱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胆固醇的升高。
    小檗碱对实验f生高血糖症小鼠有降糖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和促进葡萄糖酵解有关,与胰岛素分泌无关。
    (六)其他
    1.中枢抑制:小檗碱和黄连多种生物碱有中枢抑制作用,而有镇静、镇痛作用。
    2.黄连生物碱尚有增加唾液分泌、降低眼内压、抗利尿、刺激ACTH分泌等多方面的作用。
    (七)体内过程
    小檗碱胃肠道吸收少,入血后很快分布于全身各组织,血药浓度低,在体内可被迅速代谢为碳酸盐类物质,经二便排出。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口腔、咽喉、眼鼻、乳腺、盆腔等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炎症,也用于结核病。尤其对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效果最好。
    2.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HP阳性、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
    3.治疗心肌炎和冠心病心动过速、早搏、T波改变以及功能性心动过速。
    4.治疗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之心悸、失眠、烦躁、胸闷、内热等症。
    5.治疗各种免疫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之口干、口腔溃疡,眼损害,葡萄膜炎、虹膜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性肝病之腹痛、腹胀、腹泻、黄疸;以及各种皮疹、红斑、湿疹等皮肤免疫病。
    6.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免疫病、过敏性疾病服用皮质激素引起的心悸、失眠、内热、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眼压升高等症。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2~5g。
    临床常用剂量:3~6g。
    大剂量:6~12g。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黄连
    中医传统三黄有分工: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具体地说,黄芩泻肺咽喉之火,黄连泻脾胃之火,黄柏泻肾膀胱之火。有些书上也是这么写的。这基本上是对的,指明了用药的大方向。但这是不全面的。
    这里先谈黄连。《本草纲目》记载,黄连不但能清泻本脏之心火,还能治疗肝胆之
实火虚火,能治上、中、下三焦之火,能治气分、血分之火.湿热、食积之火,只是加工的方法不一样。书中记载:‘‘[时珍日]黄连人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炒;治肝胆之虚火,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    黄连泻上焦心火,泻中焦脾胃湿热之火,泻下焦肝胆之火,这是公认的。泻三焦之火是否包括肺火和肾火呢?《本草纲目》上没有明说。中医传统上确实很少用黄连治疗肺火和肾火之病症。《本草正义》说黄连“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提到了清肾火,但还是没有提到清肺火。    黄连是《本草纲目》中附方最多的一味药,计有75方。说明古代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所治病症绝大多数为感染性疾病,并以消化系统病症为多,并遍及全身各个部位。也有少量的其他病症,如消渴尿多等。但没有一张是治疗有关肺病和肾病的附方。
    由于黄连的抗感染作用,近代治疗肺结核、肺脓疡、肺霉菌感染、百日咳等肺部感染性疾病等都是有报道的。中医临床一般对肺支气管感染性疾病,黄连习惯上是不用的,关键是对肺部感染的效果不是很好。
    泌尿系统感染中医辨证下焦湿热,黄连是常用的,并且常与黄柏同用。
    (二)清热解毒抗感染,黄连素不能取代黄连
    黄连传统多用于治疗热病温病、腹泻痢疾、疮疡疖肿以及心慌、心悸、失眠、冒痛、消渴、口疮等病症。
    黄连是中医传统中使用得最早、最广泛的清热解毒药、抗感染药。用于各种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尤其对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效果最好。
    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古代曾制定了大量的清热解毒的复方,以增强疗效。在当前抗菌生素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中药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黄连的复方能增效和改善病情。
    黄连素(小檗碱)是从十大功劳等植物中提取的,与黄连的作用大致上是一致的,但并不能取代黄连的全部功能,包括抗病原体作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口服黄连素片不及黄连复方煎液的疗效好。
    (三)关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
    黄连治疗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在古代就有许多良方,如泻心汤、左金丸、香连丸、戊己丸、黄连理中丸等,至今还在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和慢性肠炎的治疗中广泛使用。这些配方非常合理,既消除了炎症,又调节了胃肠功能,因此,对胃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不比西药差,而且没有副作用。如果在剂型上加以改进,使服用、携带更加方便就更受欢迎了。
    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同用,中医称辛开苦降、辛开苦泄。黄连苦寒与吴茱萸辛温同用,称寒热反佐。黄连理中丸黄连、炮姜同用,也是苦寒与辛温同用,寒热温凉反佐。既能消除炎症,又能解痉止痛和抑制渗出。
    (四)关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1.治疗心病黄连能治疗各种慢性心脏疾病,与玉竹、鬼箭羽、吴茱萸同用以强心,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免疫性心肌损害之心动过速、早搏、T波改变。
    2.治疗肝胆病黄连与柴胡、黄芩、广郁金等配合,可保肝利胆,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
    3.治疗泌尿道感染对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急慢性泌尿道感染性疾病清化下焦湿热,中医习惯上使用黄柏为多,但黄连也是使用的。
    4.治疗消渴症黄连治疗消渴症是中医的传统。《本草纲目》消渴尿多有4个附方,其中有三方是单味黄连,一方是黄连、栝蒌根、地黄汁、牛乳,制丸。后《本草备要》记载:“单用能治消渴”。
    对轻症糖尿病以及服用泼尼松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血糖血脂轻度升高者,在复方中加用黄连或服用黄连素片,可控制血糖和降糖降脂。对于较重的病人可与降糖药和降脂药同时服用。
    (五)关于免疫病的治疗
    对免疫病的治疗,黄连与生地、黄芩同用,以清热、抑制免疫、抗过敏;与生石膏、知母、生地同用,以治疗免疫病发热和干燥综合征并发腮腺炎;与土茯苓、黄芩同用以治疗口腔溃疡;与徐长卿、焦决明同用,以治疗葡萄膜炎;与地肤子、生地、青蒿同用以治疗皮疹、红斑;黄连有促进唾液分泌作用,与生地、鲜芦根、生石膏同用,可改善口干等。
    (六)关于保护和调节胃肠功能
    有许多中药剂量稍大或长期服用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甘寒助湿呆胃,苦寒损脾滑肠。有的药引起胃痛、食欲减退;有的药引起便稀、次数增多。原有的疾病还必须继续治疗。这种情况,加用黄连可以保护胃肠功能,以免长期服药而影响脾胃。
    胃的问题在复方中可加用黄连、吴茱萸、佛手、白豆蔻等;滑肠问题可加用黄连、炮姜、芡实、木香等。这是由于黄连既调节了胃肠功能,又抑制了肠液分泌。中医所谓的燥湿功效。其配伍诸药加强了黄连的作用和效果。
    对大便于结的病人,服用黄连会使大便更加干结。
    (七)关于益肝胆、厚肠胃
    前有《名医别录》记载黄连“调胃厚肠益胆”,后有《本草备要》记载黄连“益肝胆厚肠胃”。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否是针对肝胆不健,肠胃薄弱?黄连是否可以长期服用,以使消化系统更加健康?
    《本草纲目》明确提出黄连泻火,是治病用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肝胆疾病的病人,都有消化道症状。长期少量服用黄连,确可有益于肝胆,并能使脾胃虚弱纳少便稀的病人食欲增进、大便变得稠厚,这就是益肝胆厚肠胃的意思。但还需与吴茱萸、炮姜等温药同用,以寒热平衡。而不是长期单用黄连。如果长期单用黄连,也会有许多副作用。
    (八)古代对黄连长生成仙之说的争论
    《本草纲目》上有一段对久服黄连是有益还是有害,能否得道成仙的争论,很有趣味,故转录于此。李时珍认为长期服用黄连是有害的,反对黄连能长生成仙之说的,并指明长期服用黄连,泻火耗气,只能损伤正气,使人短寿夭折。并且举出了久服黄连损人的病例。反映了《本草纲目》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如书中记载:  [时珍日]“《本经》、《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说,惟陶宏景言道方士久服长生。《神仙传》载封君达、黑穴公,并服黄连五十年得仙。窃谓黄连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我明荆端王素多火病,医令服金花丸,乃芩、连、栀、柏四味,饵之数年,其火愈炽,遂致内障丧明。观此则寒苦之药,不但不能使人长生,久则气增偏胜,速天之由也。当以《素问》之言为法,陶氏道书之说,皆谬谈也。”
    这也说明了黄连不是补药,是不宜长期服用的。其“益肝胆厚肠胃”之说,也是针对慢性疾病治疗而言的。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1.LD50 : 小檗碱小鼠灌服LD50为392mg/kg。小檗碱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24.3mg/kg。
    2.毒性反应:黄连生物碱肠道吸收少,毒性低。但小檗碱静脉注射有较大毒性,能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而死亡。  说明黄连口服的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黄连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黄连虽苦,但其苦味病人大多能接受,并能用甘草、红枣中和。
  大剂量使用也会出现苦寒伤脾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胃痛、恶心、腹胀、腹泻等。




4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6:20:00 | 只看该作者
         请先生们说说,现代自然科学研究,黄连的药理作用与阴阳五行的阴性有什么关系?!
      这些药理作用只有和具体的症状体征(证)联系起来,才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与阴性的关系实在是微乎其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4:57 , Processed in 3.5963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