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叔和-《伤寒例》首提“六经”之说
有学者考证,《伤寒论·卷第一》之《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伤寒例第三》是王叔和在重新进行整理、编次《伤寒论》时补入的,非仲景《伤寒论》原文。孙思邈《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则无《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内容。钱超尘《千金翼方诠释·后记·第二章唐本<伤寒论>简史》说:“宋本《伤寒论》把《伤寒例》作为张仲景的文字,而孙思邈当时所见到的《伤寒例》,人们却认为是王叔和所作。……孙思邈引作‘王叔和曰’,这说明《伤寒例》的作者是张仲景还是王叔和,在唐代已有不同意见,有的材料认为出自王叔和,《千金要方》就是例证。”而在《千金翼方诠释·后记·第三章卷九卷十校后余语》说:“宋本《伤寒例》断非仲景所作,《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可作明证。”
《伤寒例》是以《灵枢·经脉》“以其脉”之循行而首提“六经皆受病”之说的,如云: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上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此三经皆受病,已入于府,可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