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为什么不能用一个数值表达阴阳呢? 比如昼为阳夜为阴,昼日温度高,夜晚温度低,越接近中午温度越高,越接近子夜温度越低,那么我们用一个温度不就可以表达昼夜的阴阳了吗?
我:你这个例子很好!在《内经》中很多地方描述的阴阳,非常符合你说的这个意思,比如著名的《生气通天论》有: “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就是描述阳气从平旦到日中再到日西的昼间阳气的变化,即从阳气出现,到最盛再到已虚即消失的量的变化过程。
那么可以推知,阴气在夜间的量的变化也是由阴气出现到阴气最盛,再到阴气消失。 如果你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你就会发现这个描述中,昼间没有阴气什么事,同理可以推知,夜间也没有阳气什么事!那么,就可以用一个量,比如人甲兄所参考的温度值,来描述这个阴阳! 即使在《金匮真言论》中有“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的话,虽然可以理解为阴中有阴,阴中也有阳;阳中有阳,阳中也有阴,但这仅是就相对关系说的,并非是说阴气和阳气可以同时存在。 路人甲:那么说,你是同意我的观点喽?
我:否! 我只是说,我认为你的这个观点与古人的一些观点很相符,但我并不认可古人的这些观点,况且,另一些古人还有另一些说法,而且越接近临床,越有正常人体中的阴阳之气必须同时存在的意思!
比如名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比如《灵枢 根结》:“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等等。
这都在表示阴阳是同时存在的,而其有量的变化,且很重要的是阴阳量的比例的变化! 如果阴阳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你用一个量可以表示两个东西吗?
路人甲:那为什么我的用一个温度表达一日阴阳的变化,看起来还是有道理的呢?
我:嗯,这就是只看到了表象,没有深入分析本质的结果。这也是古人在阴阳上面表达混乱的原因。
路人甲:你好像很看不起古人呢!
我:不不不!古人提出了事物的阴阳属性,为我们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打开了一扇门,这就很了不起,很值得我们敬仰的!我们要做的,是将古人的成果继续发展!
路人甲:你的发展是什么?
我:哈哈,我前面不是将“寒热温凉”合成一个“煦”了吗,这里我要分,就是明确说,阴阳是分为两个不同的东西。
路人甲:你说阴阳是个东西?!是具体的可以拿出来把玩的东西?
我:哦哦哦,我是说,阴阳是两件事、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属性,数学上必须用两个量来表示。不像寒热,可以用一个量的不同大小来表达。
路人甲:那你就用两个量来表达一下一日阴阳的变化,看是比我的方法更简单明了还是更复杂难懂!
我:可能是更难懂复杂吧,但更准确,几乎能描述所有阴阳规律和特点,可以厘清对阴阳的错误理解。
路人甲:哈哈,好!你就给我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