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枝汤加减治万病(总论) (转载)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9-4-2 11:3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九公 于 2019-4-2 15:00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3-31 21:18
何九公说:诡辩是你惯用手法,为逞口舌之强,可以指鹿为马,也真是服了你。
-------------------------- ...

我要批你,何需犹抱琵琶半遮面,批你也不是意气之争逞口舌之强,只是为了辨清事实。

你在13楼与18楼中,把“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中的桂枝理解为桂枝这一味药,而不是桂枝汤这个方,这个你表白得很清楚,那么在这个句子中,桂枝下咽,指的到底是桂枝一味药还是桂枝汤一方?有必要辨清其真伪。

我把《伤寒例》有关篇章节选过来

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岂容易哉!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须臾,视身之尽,不暇计日。

在中医古籍中,医家著文也象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使用一些修辞以强化文意的表达,读这段原文,联系前后,不难看出,出现了好几个结构相同,长度相等,词语对称,且有平仄相对的句子,显然叔和在此条文中,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文法,在对偶中,除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统一、前后逻辑之外,上下之间,非常讲究力的对称,如例文中辨证上阳盛对阴虚、治法上汗法对下法,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神丹与甘遂,神丹是方,甘遂在此例文虽也仅以甘遂为名,但熟读中医古籍者,应该知其为方,两者有不同的组成药物,这就是以方对方,表达的是文中一种力的对偶平衡。承上启下,至下句“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很明显的也是这样的修辞,以方对方,力度方为相对。句中桂枝指桂枝汤,而不是桂枝一味药,因为不符合对偶的原则。

如果,从修辞上说,还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再读《伤寒论》,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之?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生则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

至此,一切勿需多言,文中桂枝指桂枝汤而不是桂枝这味药!

至于鱼鲠之治,先生自称熟读经典,难道不明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什么为其高者?什么为因而越之?鲠在喉,骨有刺,在喉伤喉,入腹是不是也伤胃肠?有条件,有手法技术以喉取出,是不是最符合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疗法则?华佗之后,中医之外科失其道,眼高手低,嘴强技劣者众,120克食醋,鲠之微者或许尚可,鲠之粗、刺之深者可乎?况120克食醋与刺之利入胃,实在是技低之人,没有办法之笨法也,不符合古圣其高者因而越的法则。


点评

謝謝先生指教,先生【辨清事实】了吗?如果事实不明,倒有【意气之争逞口舌之强】之嫌了。 我在18楼的帖子: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的确是“伤寒例”的原文,文前有解,“阳盛阴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 18:27
姜还是老的辣,果然语出惊人。  发表于 2019-4-2 15:4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18:27:23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9-4-2 11:38
我要批你,何需犹抱琵琶半遮面,批你也不是意气之争逞口舌之强,只是为了辨清事实。

你在13楼与18楼中 ...

  謝謝先生指教,先生【辨清事实】了吗?如果事实不明,倒有【意气之争逞口舌之强】之嫌了。

我在18楼的帖子: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的确是“伤寒例”的原文,文前有解,“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也就是说桂枝用于阳虚,承气用于阳实。
其一,桂枝是药升阳,承气是方泄下,不是并列是相反。药与方如公民与法人,为什么不能并列。
其二,桂枝汤之桂姜壮阳,芍枣滋阴,壮卫和营,承气汤承上启下,通泄阳明,一补一泄,怎能并列。
读书应用脑。

我论的是事实,先生论的是修辞,修辞服从医学还是医学服从修辞?以修辞论,先生说【神丹与甘遂,神丹是方,甘遂在此例文虽也仅以甘遂为名,但熟读中医古籍者,应该知其为方,两者有不同的组成药物,这就是以方对方,】 神丹与甘遂,先生尚不能自圆其说,又怎【辨清事实】呢?何况连先生也不相信【从修辞上说,还不能说明问题】,又何必【意气之争逞口舌之强】呢。

《伤寒》16,30当然是桂枝汤,因为12条已说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好,汗自出------桂枝汤主之。”16条之证不合桂枝汤而合麻黄汤,故汗出桂枝,无汗麻黄。30条,先生能解吗?【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是说用错了桂枝汤,又为什么说【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桂枝汤里有附子吗?

说来说去,先生也没有说明为什么“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阳盛在阳明,不亦桂枝;阴盛在太阳,不亦承气。你辨个桂枝与汤有何用?阴阳分明吗?


鱼鲠之治,醋解虽笨,倒实用。醋化鱼刺以软,何伤肠胃?手术先进,宋子文就死在咽鲠上,先生的手术比美国要好吧。





点评

文有文法,医有医理,中医药学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说医理,用文法,怎能不通修辞?读中医经曲,连最基本的文法都不懂,所以先生才闹出那么多笑话。 宋子文之死,从报道看,应该是食物呛入气管,呼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3 10:47
33
发表于 2019-4-3 02:15:19 | 只看该作者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34
发表于 2019-4-3 02:17:05 | 只看该作者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桂枝?不可与桂枝汤?不可与麻黄汤?
35
发表于 2019-4-3 02:19:47 | 只看该作者
麻黄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36
发表于 2019-4-3 02:20:29 | 只看该作者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37
发表于 2019-4-3 02:20:46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4-3 02:19
麻黄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
38
发表于 2019-4-3 02:21:09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4-3 02:20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桂枝?
39
发表于 2019-4-3 10:47:46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4-2 18:27
謝謝先生指教,先生【辨清事实】了吗?如果事实不明,倒有【意气之争逞口舌之强】之嫌了。

我在18楼 ...


文有文法,医有医理,中医药学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说医理,用文法,怎能不通修辞?读中医经曲,连最基本的文法都不懂,所以先生才闹出那么多笑话。

宋子文之死,从报道看,应该是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受阻引发心梗所致,先生竟然以之说事,医学常识之差,令人汗颜,宋子文之殒,异物呛入气管,如果严重堵塞气道,其急救方法,需分秒必争,但如先生以食醋120克治之,必入狱!

徐灵胎曾言“学问之道,必由浅入深,从未有浅近不知而专求怪僻者”。今有先生矣!

言尽于此,不再对牛弹琴。

点评

牛不懂琴音,却吃青草,挤牛奶,踏踏实实为人类贡献。先生自持高雅,却不分马鹿。【文有文法,医有医理】说的好,但是【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的医理是什么?先生一无所论,是不是文法就是医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4 11:42
40
发表于 2019-4-4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部分有关防风通圣丸的资料:
   “有病无病,防风通圣”,这句话说明了防风通圣散用途之广,集防与治于一体。该方出之《宣明论方》,是金代名医刘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清代名医王旭高度评价此方,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由于该方卓越的临床疗效,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攻邪派宗师张子和即用此方治疗面肿风,还配汗、下、吐之法治高年暴发狂症。《成方切用》利用本方化裁治疗风热抽搐,手足瘛疭,大便秘结,邪热暴甚,肌肉蠕动等一切风热证。《外科正宗》、《外科理例》、《名医杂著》、《疡科心得集》、《名医方论》等书籍皆有本方的记载。1977年版和198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此方。
   由于有历代医家用本方防治疾病的经验,因此河南有些地方称之为“春药”(春天的药),每到立春时节起,不少家户都要备几剂防风通圣散,全家服用可防春日之温热病。故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之称。
      
    一、防风通圣治百病
     防风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剂,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酒蒸)、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生姜18味药组成。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桔梗上浮清肺热,主升主出主开;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热从便解;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之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主降主入主合;甘草和中缓急。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正如雷丰《时病论》曰:“主治甚多,不能尽此,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故有“防风通圣治百病”之说。
     1、肥胖症
    本方集解表、泻下、清热于一身,可通过发汗、利尿、泻下等渠道,清除体内食毒、水毒的瘀滞,可用于肥胖症的治疗,尤其适用于经常便秘并且有高血压倾向的肥胖症患者。研究表明,肥胖患者体内往往有食毒(广义的肠源性自家性中毒,由于肠内停滞的粪便引起各种疾病,难以治愈)和水毒(体内水液分布不均匀时发生的状态,亦即体内发生水代谢异常的状态,可引起病理的渗出液及异常分泌等,也可出现出汗、排尿的异常)等瘀滞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肥胖症的防治尤为关注,防风通圣散为医家治疗肥胖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日本学者用该方治疗肥胖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多数学者认为实证肥胖症(中风体质者),同时可使高血压及高血脂者的血压及血脂下降。


    2、皮肤疾病
    防风通圣散中含有防风、荆芥、麻黄等祛风解表剂,又含有川芎、当归、白芍等养血活血剂,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治一切“风症”,可除瘙痒,缓解病情。临床上广泛地用于牛皮癣、荨麻疹、瘙痒症、湿疹、面部蝴蝶斑、疮疖、扁平疣、斑秃等皮肤病的治疗,并且有良好的疗效。


    3、中风
    由于本方的基础方是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故也可用于中风的治疗。《宜明论》曰“治中风,一切风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颜面生疮,眼目赤痛,或生热风,舌强,口噤等症。”


     4、其他疾病
    防风通圣散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适用于外有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三焦俱实之证。可用于头痛、肺炎、气管炎、过敏性紫癜、菌痢、热淋、肠痈、乳腺炎、脂肪肝、老年便秘等符合上述证型疾病的治疗。


    二、防风通圣防百病
    防风通圣散为春天的良药,在民间流传甚广,应用也较普遍。人们多在冬去春来阳气初升之时服用该药,发表清里以散寒冬蓄积之毒物,预防百病的发生。
    《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季风寒外袭,蓄积体内,日久化热。春回大地,由寒转暖,春阳上升,极易上火,表现为小便发黄、便秘、头晕、舌苔黄。春多风邪,气候变化较大,尤其早春,气候变化更甚。常有寒潮来袭,多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内火引发外感,春温最常见,患感冒、肺炎、流脑以及荨麻疹等皮肤疾病增多。因此,春三月用此药,能清热泻火,清除体内毒素,防止病变的发生或复发。


    三、防风通圣丸的新用途
  防风通圣丸(散)出自金•刘完素《宣明论方》,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作用,主治外感表邪,表里俱实所致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苦咽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皮肤疮疡湿疹等症,近年来临床应用表明,本品还可用来治疗下列疾病。   
    1、肥胖症:早在20年代我国就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肥胖症,近年来日本对本品治疗肥胖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对妇女肥胖确有疗效,尤其是对20~30岁妇女肥胖效果最为显著。具体用法是取防风通圣丸(散)每日6次,每次6克(散剂3克调连服3~6个月,一般体重均有明显减轻。   
    2、眼病: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暴风客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聚星障(点状结膜炎)、脸缘赤烂、角膜溃疡等多种眼疾,得心应手,屡用屡验,用法是取防风通圣丸(散)每服6克、每日2次,重症病人可用防风通圣丸散原方加水煎服,每日6剂,分2次煎服。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多属外感风热,郁而化火,邪毒循经窜络于耳所致,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用法是取本品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或用本品原方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煎服。   
    4、脑病后遗症:对流脑、乙脑、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血栓等病经对症治疗缓解后,多数留有前额或某一部位疼痛的后遗症,在各种药物治疗部不见效时,可服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每次6克,每日1次,一般在3~4天即可见效。
    5、慢性阑尾炎:先以防风通圣丸(散)原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煎眼.以急取效,待症状缓解后用本品丸剂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治疗慢性阑尾炎有较好疗效、但急性阑尾炎不可本品治疗,而应采取西药对症及手术治疗
   6、高血压:防风通圣丸(散)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疗效,若是病情较重,可用本品原:原方改为汤剂水煎服,一般连服15天以上即可见效,血压可下降2.67 kPa。  
    7、斑秃: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斑秃50例,取得了痊愈49例,无效1列,治愈率达98%的好效果。具体用法是将防风通圣散原方加少量白酒浸1夜,焙于研为细未,每次6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另以白酒500克浸半夏60克,浸液涂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8、扁平疣  每次服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周为1疗程,一般1~3疗程见效。通常服用3~7天后,自觉皮损部位有紧张感和微痒痛,丘疹增大,发红,继而脱落消失。治疗此病,剂量可视患者体质而酌情增减;体质较差,食少便溏者,每次可服3~6克。服用时可能出现轻微腹泻,此属正常现象,一周内自止。

                         防风通圣丸的妙用
   
    【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
    【主治】外感未解,里已成实,发热,胸腹痞满,腹胀痛,大便不通,舌苔厚腻,脉浮而数者。
     本方药表里双解,功能解肌发表,疏泄里热。是一个很好的常用调理保健药品。日常生活里,只要掌握两条要点:外感与内热的迹象即可服用,即使没有明显的外感症状,如出现头疼,牙痛、目赤等上焦火热症状,或腹胀便秘,小便赤黄、纳呆等症状,且舌苔厚腻湿浊者皆可用之。
   2000年秋我从云南昆明开会归来,可能由于饮食辛辣,心情焦急的缘故身上多处瘙痒难忍,被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皮肤科开具的药物吃后未见疗效,主任又建议我输液。我不想输液,选择了防风通圣丸与精神调摄,不到一周就基本好转了。皮肤病按照中医观点皆由于风湿热三气相搏所致。所以,我用此药治疗过多例皮炎、荨麻疹、面部痤疮等均有不错的疗效。有一患者外感鼻塞身重,沿久不愈,问及大便秘结数日一次,舌苔厚腻,正要远行出差,嘱其购防风通圣丸一盒服用,便通后一身轻松,外感亦愈。今年六月遇一重症荨麻疹患者,服药二十多天不愈,晚上奇痒难眠,现以针灸草药调治,稍好亦以防风通圣丸善后,五诊后基本告愈。还有一位患者在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同时,服用本药,不仅皮炎痊愈,而且无意中将自己的便秘与黄带也奇迹般的解决了。一患者经常易感,知其平素内热较盛,嘱其每周服用防风通圣丸六至十袋,坚持数月,并注意饮食调摄,之后感冒极少发生。据有关药理研究表明,防风通圣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
    可见中医药只要病机与药物的主治相投,抓住关键矛盾,对症施药经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药物像一把双刃剑,有两面性,服用不当也会造成伤害,一定要谨慎行事,遇到问题多问、多查阅资料,也可网上浏览咨询。如对中医有兴趣,平时多看看有关中医基本及中药方剂方面的书籍,必有益处,久之,也许你也会成为半个“土郎中”,关键在于实践与体悟。

                      防风通圣丸的妙用     
    防风通圣丸有解表通里、散风清热之效,对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苦咽干、咽喉不利、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疮疡肿毒皆有很好效果随着近年其运用的扩展,对治疗下列疾病亦有效。
    荨麻疹。荨麻疹是以皮肤发痒,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孤立或散布,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特征。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本方对外感风邪、内有郁热之荨麻疹有很j好效果。每次半瓶,l日2次。l周显效。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风湿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红肿疼痛为其主要特征。防风通圣丸外可疏散风邪,内可清除邪毒,表里双解。每次服半瓶,1日3次。轻者2~3天症状缓解,重者1周见效。
    扁平疣。是常见的皮肤病,易发于青少年,以颜面、手背或臂为多发部位。据报道,有人以本方治疗扁平疣伴有大便秘结的患者,每次半瓶,l日2次,l周l疗程,般l-3疗程见效。通常服用3~7天后,自觉皮损部位有紧张感和微痒感,丘疹增大发红,继而脱落消失。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本病是角膜结膜上皮组织对某内生性毒素所表现的变态反应,以轻度怕光、异物感、泪多眵结、疼痛而痒等为特点。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之邪外袭而致。对于内热阳盛之人,内外合邪、风热相搏,以防风通圣丸表里双解,疏风败毒。成人l 日 2~3次,每次9克,一般7天后症状消失。
防风通圣丸的新用途
    防风通圣丸为表里双解类中成药,传统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內有蕴热,表理俱实诸症。临床发现有下列新用途:
  1.治属风热型的三叉神经痛  每次口服6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5日为一疗程。
  2.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每次口服6克,分早、中、晚3次服。一般服药3~5日后即愈。注意:服药期间多喝水。
  3.治青年痤疮  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若伴全身症状明显者,可配服牛黄解毒片。
  4.治尿路感染  口服每次6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15日为一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5.治副鼻窦炎  服法同上,一周为1个疗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4:47 , Processed in 0.0612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