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藏象理论中的“脾”就是中医解剖上的脾——古中医理论“张冠李戴”实证举例(原创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8:53:53 | 只看该作者
       高志海:      阳中之阴(金)阴中之阳(木)阴中之阴(水)阳中之阳(火)阴中至阴(土)中的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阳中之阳、阴中至阴不能分开存在。这才是本义的五行。能够分开存在的五行是五行的属性,即引申义的五行。您前面说的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就是能够分开存在的五行,即引申义的五行。五行的定义应该以本义的五行为标准,不能以引申义的五行为标准。是因为本义的五行,代表常态的五行。而引申义的五行,代表有偏性的五行,例如,中药的五行属性和您前面说的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都是有偏性且能分开存在的五行。就像阳化气阴成形代表常态(没有偏性)的阴阳,中药的药性代表有偏性的阴阳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8:5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8-31 18:56 编辑

        

      王锡民说:
      病人手术切除脾后,说明脾脏没有了。
      但切除的脾脏不是藏象中的脾,因为藏象中的脾实际上指的是消化功能。切除脾之后,消化功能依然存在,所以,中医的藏象学说对于切除脾的人来说,仍然好使。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医将消化功能错安在脾上所造成的。


陈斌说:
一一说到底,中医藏(脏)象中的脾已经不再是脾脏了,事实上已成为消化功能(还有其他生理功能或过程)的代名词了。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mp;extra=#pid534668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9:1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8-31 19:22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8-31 17:36
病人手术切除脾后,说明脾脏没有了。
      但切除的脾脏不是藏象中的脾,因为藏象中的脾实际上指的是消 ...

一一说到底,中医藏(脏)象中的脾已经不再是脾脏了,事实上已成为消化功能(还有其他生理功能或过程)的代名词了。
——————————————————————————————————————————
            咱俩说的意思可大不一样。
      您说的是,中医藏象的脾与解剖上的脾不是一回事。认为中医理论没有错误,认为藏象学说源于解剖又高于解剖,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在建立藏象学说时把解剖给抛弃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医理论至今也没有抛弃解剖,而且《内经》与《难经》是同一时代的书,并没有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这一事实。
      我说的是,中医藏象的脾与解剖上的脾就是一个脾,没有两个脾。是中医在“司外揣内”时揣错了,把消化功能错安在脾身上了,犯的是“张冠李戴”的错误。这是中医模糊认识世界,受当时时代的局限所造成的不准确对应性。
      
  我 曾在2013年初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中西医理论真的不可通约吗——兼与李致重教授商榷”一文中明确指出:   

       “但应当提醒的是,这种理论毕竟是在缺乏人体器官、微观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条件下,通过“司外揣内”、“取象比类”和“哲学思辨”方法建立的人体整体“复杂功能外在表现”基础之上的“象理论”,是“以象测脏”的结果,所以,就难免会出现真实内脏与功能的不准确对应性,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矛盾现象,而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就恰恰证明了中医理论具有某些缺陷和软肋。”

      我公开发表这个观点四年半以来,一些中医人至今尚不明白我说的意思。实际上,我说的很清楚。      


      我认为,古中医理论错了就是错了,今天改正也不晚,不能再坚持错误的东西。那样,不利用中医现阶段的科学发展。越是把中医理论说得天衣无缝,就越不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完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19&extra=#pid534704


点评

中医的悲剧在不知矢量场,不知,不会,也就不用。矢量场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工具,却被物理西医的解剖死死的压在脚下,不得翻身。中医的气,阴阳,五行即是物理的矢量场论。  发表于 2018-7-16 08:50
根据我的考证,中医脾解剖和功能的错位是中西医交流之初中医脾和西医spleen翻译的原因,是历史形成的。文章还没有发表,发表了我会贴到论坛上,了结这一段悬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4 17:20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8:0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9-5 18:04 编辑

叶苗说:      
        内经中的藏象分为两类,正常藏象和病理藏象:
       素问中“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中的其华是藏府正常时的外在表现。

       素问中“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则是病理状态下的藏象表现。
  

       中医内经的藏象,第一讲光即华,第二讲色即黄,笫三讲味即甘,中医理论是标准,望色尝味调脏是实践,所以中医的脏产生于望色尝味调脏的技术方法中,属于现代物理伩息论体系的光谱分析技术方法、所以中医的脏是光色味的脏,不是解剖的脏,不是肉体的脏、中医的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是五种光色味相互作用,显现色黄,味甘,光华在唇四白,是通过光色见到,味可尝到是中医的脾的概念。它应该是解剖中所有组织与液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色黄,味甘,光华在唇四白的脾、也就是说中医五脏都不是独立解剖的五脏、都不是肉体组织,是光色味幅射的电场脏,是整体五脏场互相作用产生五色五光五味的伩息体系脏。

点评

中医的悲剧在不知矢量场,不知,不会,也就不用。矢量场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工具,却被物理西医的解剖死死的压在脚下,不得翻身。中医的气,阴阳,五行即是物理的矢量场论。  发表于 2018-7-16 08:50
35
发表于 2018-7-14 17:20:0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8-31 11:1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8-31 17:36
病人手术切除脾后,说明脾脏没有了。
      但切除的脾脏不是 ...

根据我的考证,中医脾解剖和功能的错位是中西医交流之初中医脾和西医spleen翻译的原因,是历史形成的。文章还没有发表,发表了我会贴到论坛上,了结这一段悬案。
3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9:22:37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14 17:20
根据我的考证,中医脾解剖和功能的错位是中西医交流之初中医脾和西医spleen翻译的原因,是历史形成的。文 ...

       好!喜听高见。
       但我想,不仅仅是翻译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医理论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37
发表于 2018-7-16 05:4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6 03:19 编辑

不是翻译的问题,是概念的问题,中西医五脏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

点评

中医的悲剧在不知矢量场,不知,不会,也就不用。矢量场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工具,却被物理西医的解剖死死的压在脚下,不得翻身。中医的气,阴阳,五行即是物理的矢量场论。  发表于 2018-7-16 08:49
38
发表于 2018-7-16 18:10:1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8-31 09:33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8-29 16:47
此言的性质乃概念错误矣!
      现代生理学早期有些机制不清 ...

“土为万物之母” “脾为后天之本” , 脾脏对 中医学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脏器。 然而, 就其对应 的解剖学意义的脏器来说, 脾不似心、 肝、 肺、 肾诸 脏, 似乎缺少清晰的指向,有文献指称为 “脾” , 也有文献指称为 “胰腺”, 或 混称之。

《黄帝内经》论述了 “脾” 的解剖、 生理及病理 学意义。 《素问· 太阴阳明论》载: “脾与胃以膜相连 耳, 而能为之行其津液” 。

《难经。42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从现代医学来看, 食物在经过胃初步消化后, 胰脏随即分泌富含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 肪酸酶等十多种消化酶的胰液, 每日分泌的胰液 约在1 000mL以上; 经胰管, 将消化液、 酶与胆汁汇 同注入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 其中, 腺泡合成、贮 存消化酶, 导管分泌水, 因而胰脏中确 “有” 津 液, 且为 “胃” 所生、所行之 “津液” 还具有相当的 “规模” 。故而中医所谓的“脾脏”不能离开现代的胰脏。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20:11:4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7-16 18:10
“土为万物之母” “脾为后天之本” , 脾脏对 中医学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脏器。 然而, 就其对应 的解 ...

《素问· 太阴阳明论》载: “脾与胃以膜相连 耳, 而能为之行其津液” 。
————————————————————————————————
          这个脾,指的应该是胰。胰腺有一个透明管道开口于12指肠。古人看到的应该是这个。

点评

赞成这个意见。  发表于 2018-7-17 04: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21 , Processed in 0.1564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