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6-9 11:01 编辑
9、胃腑:仓廪与仓库守、内啬吏 《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而《千金方·卷十六·胃腑脉论第一》则云:“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腑也,号仓库守、内啬吏。”即胃者,“仓库守、内啬吏”、太仓之官也。
胃为水谷之腑,经典医籍记载相同。如
《灵枢·本输》篇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
《难经·三十五难》:“胃者,水谷之腑也。”
《中藏经·卷上·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七》:“胃者,腑也,又名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
《灵兰秘典论》所论“脾胃”之官,当云“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见上五脏之“脾”官称。
仓库守,管仓库、粮仓的官,即如淳于意之“齐太仓长也”。
守,官职也,如守备、太守、郡守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守:⑤官名。郡一级的最高长官。《史记·吴起传》:‘吴起为西河守。’”
《说文·宀部》:“守,守官也。”段注:“《左传》曰:‘守道不如守官。’《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汉语大字典·宀部》:“①官吏的职责,职守。《说文·宀部》:”守,守官也。’《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③掌管。《广韵·有韵》:‘守,主守。’《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孔颖达疏:‘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商君书·君臣》:‘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受之。’”
《简明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守:①战国时各国所设郡的长官。郡原多设在边境地区,守因负责防守而得名。战国初期魏、赵等国已设置。如魏文侯以李悝为上地守,见《韩非子·内储说上》;又以吴起为西河守,见《史记·列子吴起列传》。郡守有征发一郡兵力之权,常率军防守或出征。②官制用语。守某官有两义,一为试任某职,一指以较低官阶署理较高官阶之职。”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名意。”
内啬吏,即纳穑吏,收粮食的官。
内,同纳(音那na),收容、接纳、受纳之义。
《汉语大字典》:“内:㈠na《集韵》诺答切,入河泥。辑部。①纳;交入。后作‘纳’。……《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啬,同穑,收割庄稼谷物。
《汉语大字典·口部》:“啬:①收获谷物。后作‘穑’。《字汇补·口部:‘啬,与穑同。’……引申指黍稷之类谷物。”
仓库守与纳穡吏,一个是管仓库、粮仓之官,一个是管收粮之官,以胃喻之,受纳水谷之腑也,与“仓廪之官”同。
仓廪者何谓?即粮食仓库也。
《荀子·富国》杨倞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高校教参《内经》:“《礼记·月令》:‘谷藏曰仓,米藏曰廪。’仓廪,这里统指仓廪之所。”
金栋按:高校教参《内经》所引《礼记·月令》原文有误,当是孔《疏》之注文。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孔颖达《正义》曰:“蔡氏云:‘谷藏曰仓,米藏曰廪。无财曰贫,无亲曰穷。暂无曰乏,不续曰绝。’”
若以官职而论,“仓廪”非官职称谓,而是“被”官者;仓库守与纳穡吏虽皆是官职称谓,但非官府机构,乃是由当时医者类比改造之结果,隶属于治粟内史、大司农、太仓署等行政机构。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初,斡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
《后汉书·志第二十六·百官三·大司农》:“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薄,其逋未毕,各具别之。……太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国传漕谷。”
《晋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职官》:“大司农,统太仓、籍田、导官三令,襄国都水长,东西南北部护漕掾。及渡江,哀帝省并都水,孝武复置。”
《文献通考·卷五十六·职官考十·司农卿》云:“秦为理粟内史,掌谷货。汉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掌九谷六畜之供膳羞者,凡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皆属焉。后汉大司农掌诸钱谷金帛,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薄,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给报,损多益寡,取相给足。初,郡国盐官、铁官并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建安中为大农。魏黄初元年,又改为司农。晋初因之。渡江,哀帝末,省司农并都水,孝武复置。宋、齐皆有之。梁司农卿位视散骑常侍,主农工仓廪。陈因之。后魏曰大司农。北齐曰司农寺,有卿、少卿各一人,掌仓市薪米,园池果实。后周有司农上士一人,掌三农、九谷、稼穑之政令,属大司徒。隋初与北齐同,炀帝置少卿二人。唐龙朔二年,改司农为司稼,咸亨初复旧。卿一人,少卿二人,掌东耕供进耒耜及邦国仓储之事,领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太仓署:《周官》有廪人下大夫、上士,秦官有太仓令、丞。汉因之,属大司农。后汉令主受郡国传漕谷。其荥阳敖仓官,中兴后属河南尹。历代并有之。北齐亦然。后周曰司仓下大夫。隋有令二人、丞六人。唐有令三人、丞二人,掌仓廪出纳。”
《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解释》:“太仓署:汉制,大司农所属有太仓令及丞,隋、唐为太仓署,置令、丞、监事、典事等。太仓为中央控制的粮食总仓库。”
胃为太仓,《灵枢》有之,《难经》亦有之。
《灵枢·胀论》:“胃者,太仓也。”
《太素·卷第二十九·胀论》:“胃贮水谷以供,故为藏府太仓也。”(按:太仓,《太素》别本又作“大仓”,义同。太者,大也。)
《类经十六卷·疾病类五十六》:“胃为水谷之海,故曰太仓。”
张志聪《灵枢集注》:“胃主受纳水谷,为太仓,而居中焦。”
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按:《释名·释宫室》:‘仓,藏也,藏谷物也。’胃为水谷之海,故曰太仓。‘太仓’即大仓。”
《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何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
清·叶霖《难经正义》:“胃为贲门者,胃能聚物如仓廪,故曰太仓。”
清·徐大椿《难经经释》:“《灵·胀论》:‘胃者,太仓也。’以其聚物如仓廪,故曰太仓。”
金栋按:《四十四难》“太仓”二字,疑为旁注误入正文。故孙鼎宜曰:“‘太仓’二字疑衍。”
不知《灵兰秘典论》之作者,是否见过《胀论》篇及《四十四难》?“太仓”明明可作为一官称,以易“仓廪”,《史记·仓公传》就有一个“太仓长”明显现成之例,但不知为何没被采纳?故或谓“胃者,太仓之官,五味出焉”,可补真正胃腑之官称。认同否?
《中藏经》无此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