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经》是本什么书?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40:16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著名学者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九讲 <周易>的成书与性质》说:
“语言的比较证明《系辞传》‘《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说法的可信。这和我们对《周易》本经史迹和先秦两汉其他文献记载考察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将《周易》本经的成书定在殷末周初,应最为可信。
……
讨论《周易》的作者问题,第一是要从《周易》本经出发,第二是尊重而又合理地吸收先秦、两汉文献的记载。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先秦文献关于周文王与《周易》有密切关系的记载是信而有征的;汉代文献关于文王、周公作《易》的观点是成立的;孔颖达的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说虽为主观,但其‘父统子业’说以文王为其父子的代表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从《周易》本经和先秦、两汉的文献记载看,周文王囚于羑里时,可能对六十四卦的卦序作了一定的编排,以至形成了今天通行的卦序,这是所谓‘演’;文王又将六十四卦序系以一定的卦辞和爻辞,这是所谓‘增’;文王所系之卦、爻辞,后来又经过周公的改编、加工,以至最后形成《周易》本经。《周易》形成后,掌于祝卜之手。周公作为祝卜系统的首脑,不但改编和加工过《周易》的卦爻辞,而且为解释《周易》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也作了一定的工作,于是就产生了《易象》一书。《易象》藏于鲁太史之处,既与周公父子的职掌有关,也表明了周公与《周易》本经的特殊关系。
……
我们认为易源于数占,本为卜筮之流。但发展到《周易》,经过文王、周公父子的创造、改编,《周易》就不仅仅是卜筮之书,而寓有一定的哲理性和社会政治思想。”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4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50:3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周易知识系统(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个系统也将《易纬》列入,甚为合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5 10:46
这个系统未将《易纬》列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5 10:42
经、传、学,共同构成一个知识系统——周易知识系统。(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 经,指西周时期形成的典籍,即原本《周易》,汉朝人尊之为经,即《易经》。经有常规不变之义。汉朝人对儒学尊奉的典籍,诗、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08:53
34
发表于 2017-3-21 08:51:0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太长,蒙尘太多了,《易经》需要追本溯源、化繁为简、去伪存真、返璞归真。
35
发表于 2017-3-21 08:53: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工作工作量很大,但是很有意义。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53:5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21 08:50
以下是周易知识系统(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

经、传、学,共同构成一个知识系统——周易知识系统。(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

,指西周时期形成的典籍,即原本《周易》,汉朝人尊之为经,即《易经》。经有常规不变之义。汉朝人对儒学尊奉的典籍,诗、书、礼、春秋等皆称为经,不限于《周易》。


,有传授之义,古代传授经书的经师,往往对“经”的文字和内容作出解释,其所作的解释称为“传”。解释《易经》的著作,称为《易传》。一般所说的《易传》,指形成于战国时期解释《易经》的十篇著作,即十翼。《易传》解经的特点,将西周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使其成为讲义理的典籍,为《周易》奠定了理论基础。真正有伟大智慧的著述是《易传》。


,指汉朝以来的经师、学者对《周易》经和传所作的种种解释。之所以称为“学”,是因为从汉朝开始,凡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皆称为学,即经学。如朱熹注解《周易》的著作《周易本义》一书,就是由经、传、学三部分组成。其中,既有经文,也有传文,朱熹对经、传文所作的注解则属于易学。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5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8
发表于 2017-3-21 08:56:35 | 只看该作者
想一想:去掉文化、去掉哲学、去掉玄学,《易经》还能剩下东西吗?还能剩下什么?
39
发表于 2017-3-21 08:58:22 | 只看该作者
所有意会的东西统统拿掉,或许真经就出来了。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59:2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20 19:27
下面介绍当代著名易学大家朱伯崑先生主编《周易通释》代序言。

朱先生之《易》学内容,未将“术数”包括进去。

点评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十八·术数类》云:“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其要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附)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09:10
无论汉儒,还是清儒,皆将《易》学列入经部。“术数”虽与《易》学有关,即一个分支,非其根本,则属于另类,有人认为属于旁门左道。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一》对前人治《易》的传承,给予总结为“两派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09: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8:59 , Processed in 0.0776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