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风病“中风”病因学说探讨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9-17 09:34:11 | 只看该作者
       疾病症状及鉴别诊断:脑中风应当与下列疾病鉴别。
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前者属于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后者属于中枢型面神经麻痹,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等同于口僻与脑中风的鉴别诊断要点)
2.痫病与中风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中医的痫病即西医的癫痫,癫痫与脑血管意外的鉴别诊断要点等同于中医痫病与中风中脏腑的鉴别诊断要点)
3.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晕厥或者休克与脑血管意外的鉴别诊断要点等同于厥证神昏与脑中风的鉴别诊断要点)
4.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中医的痉病即西医的肌肉紧张、痉挛,痉病与脑中风的鉴别等同于肌肉痉挛与脑血管意外的鉴别)
5.痿病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膶(低血钾)。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中医的痿病即西医的肌肉松弛、萎缩,常见于低血钾、进行性肌肉萎缩、脊髓横断损伤,痿病与脑中风的鉴别等同于肌肉萎缩、松弛与脑血管意外的鉴别)
     可以看出,脑中风的中医鉴别诊断与脑血管意外的西医鉴别诊断,无论是病种还是各病种的鉴别要点,都是完全一致的。
32
发表于 2016-9-17 09:35:36 | 只看该作者
        复习一下西医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中风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脑溢血(脑出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脑出血急性期病情最不稳定,特别是在24—48h以内,最易发生再出血。一般情况下一次性出血通常在30min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CT应用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脑动脉破裂后出血仅是一个短暂的活动性出血,一般为20—30min,入院后症状加重是由于脑水肿、脑积水或全身因素所致。随着CT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脑出血后存在血肿继续扩大的情况。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20—75%。由于早期持续性出血量和体积的不同,有的病情患者无明显变化,有的则成加重趋势甚至危及生命。
     相比较而言,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在两个月内最为危险。一旦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
      先兆症状:脑血管病的预兆征象表现为各式各样,有人统计有40种之多。在众多预兆之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类:
(1)运动神经功能失灵。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为突然嘴歪,流口水,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等。(中经络)
(2)头痛头晕。通常的表现是头痛的性质和感觉与平日不同,程度较重,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头痛,如果头痛固定在某一部位可能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先兆。头痛、头晕和血压的波动有关。(肝阳上亢)
(3)感觉功能障碍。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中经络)
(4)精神意识异常。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则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不识人,中脏腑)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虽然比较少见,也不具有特异性,但在少数脑血管病病人发病前由于脑血管病变,血压波动,脑供血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全身明显乏力,出虚汗,低热,心悸或胸闷不适;有的人出现呃逆,恶心呕吐等。
     除上述五类外,少数人在脑血管病发病前可以出现鼻出血,眼结膜出血,但应排除鼻部本身疾患如鼻息肉、眼结膜炎症或小血管出血所致的局部病变。如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常预示有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上述种种预兆都与血压波动,脑供血不足,血液成分改变等有关。一般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兆以头痛头晕为多见。
33
发表于 2016-9-17 09:40:28 | 只看该作者
     可见,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与《金匮要略》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完全等同;他们的发病过程,由轻到重的描述完全等同(病理过程);脑卒中的肢体运动障碍与风湿病(痹证)的肢体运动障碍应当鉴别,中风与痹病应当鉴别,中、西医也是等同的。所以,脑卒中与中风等同。这个结论大家是一致的:中风也叫脑卒中。这又是一个共同参照物,余类推,逐步建立起中西医沟通的参考系。

          以上几个帖子从语言翻译,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西医理论比较。证明了中风与脑血管意外是一个证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反过头来,再说病因。见下帖。
34
发表于 2016-9-17 09:41:54 | 只看该作者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
     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这与西医中风的危险因素:①高血压;②糖尿病;③肥胖体态;④吸烟;⑤坐位生活方式,体力运动减少,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危险因素也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原因、组成部分,代谢综合征的发展结果除了脑卒中之外还可以引起心肌梗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系统病变等等。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是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及/或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风湿、结核、钩端螺旋体、梅毒等)、先天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毒、肿瘤等。
2.血液成分改变               
(1)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瘤等。
(2)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弥漫住血管内凝血等。此外,妊娠、产后、手术后及服用避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
3、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病(约占非栓塞性脑血管病的55~75%)、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
4、其他  血管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大血管邻近的病变(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影响供血不全,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等。
           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是痰瘀阻络,病因病理多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其本为肝肾亏虚,其标为风火相扇,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机逆乱。急性期标实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化痰行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单纯活血化瘀治疗从理论上讲是有失偏颇的。
         痰浊和瘀血是众多老年性疾病的常见病理产物,而脑卒中患者表现为痰瘀互结者则更为常见。这固然与痰瘀同生互化有密切关系,但与脑卒中病人病位主要在络脉直接相关,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年龄偏高,脏腑功能减退,易生痰瘀也密切相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5
发表于 2016-9-17 09:51:48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论证,我们才可以说,中风与脑血管意外基本上是一致的!
      问题到这里是不是完全解决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痰浊瘀血西医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与血管壁变化,血粘稠度……概念相对应?这个问题,在《中西医融合观续》中也已经解决了!

        李老师,慢慢绕,绕到了病因上来了吧!
36
发表于 2016-9-17 09:5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9-17 05:53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9-15 12:38
中风病辨证中出现某些与风相关的证候,其实已经与外在的风(气候)无关,是机体内某些特定的病理过程或状态的 ...

       这些特定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其在症状表现上,具有某些象"风"一样变化的特征,如病变发展快,症状复杂多变(风性主动,善行数变)。
——————————————————————————————————
      非风,而象“风”、类似“风”。

      这才是之所以将脑血管意外称之为“中风”的根本原因。赞!
37
发表于 2016-9-17 09:55:41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3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词解】
瘾疹:即风疹类疾病,由邪气闭于肌表,故时发时止。
入中:指邪气内传,伤于脏腑。
        解读:本条可分两段解释,从开头至卫迟则为中风为第一段,论中风的病机;寸口主表亦主营卫。如寸口脉见迟而缓,则迟脉属寒,缓为荣卫气血不足。荣卫不足,表气不固,故易为风邪所中,产生中风。
       第二段,从“邪气中经”以下为第二段。风寒之邪,乘营卫气血之虚而入侵,病重者可发为中风,与上条同。病轻者可发生风疹,身体奇痒。瘾疹身痒是风邪外泄表现,非坏事。如正气不足,无力抗邪,邪不外泄,反向内传,影响及心肺,使胸中气机不利,此时会出现胸闷,短气(是心肺中风为病也)等症。
       历代对“风”的论述颇多。早在《内经》中就有“风论”专篇,对风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和病理变化,甚至预防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详细论述了太阳中风的证治,《金匮要略》又提到风邪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的临床表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类,使中风病分类更为具体。金元时期的刘河间、李东垣都曾明确指出中风病并非均由外感风邪所致,也可由劳逸不当,情志所扰等因素引起。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将由内而生的风定为“非风”,以资同外风鉴别。同期戴原礼、王肯堂将外感风邪而病者称为真中风,由内而生者称为类中风。清代叶天士结合临床经验,创立了“镇肝熄风”这一内风的治疗大法,从而使风证在症、因、脉、治各个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概念和划分。
     前已论及瘾疹与过敏性荨麻疹是一个证态,与荨麻疹病机相类似的、出现胸闷短气表现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过敏性哮喘。
      中风与脑血管病是一个证态;瘾疹与荨麻疹是一个证态;心肺中风与支气管哮喘是一个证态;太阳中风与轻型感冒是一个证态。这是中医的几种风证,此处举例几种风证以资相互鉴别。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09:58:0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15 15:47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风病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22-2008)
1.1概述中风病是在 ...

据此可知,中风病与外受风邪无关。
39
发表于 2016-9-17 10:31:2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17 01:58
据此可知,中风病与外受风邪无关。

   结合西医知识,脑血管意外与季节,气候变化也有一定关系,是一个诱发因素。
40
发表于 2016-9-17 21:55:0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17 09:29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金匮要略》中的“中风”是一个病名,是形容疾病的的变化很快,如同风性善变。病因是邪!而不是风。
---------------------------------------------------------
这句话,前一半本来准备加分的,后一半又不对了。病因是邪,这话说了和没说一样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23:02 , Processed in 0.22145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