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中西医融合观先生"证态”概念的看法[讨论]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3-10 07:50:27 | 只看该作者
且先打住。我对你已贴内容进行研读。

点评

请先生多多提出批评意见。谢谢。  发表于 2016-3-10 11:36
32
发表于 2016-3-10 09:5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6-3-10 01:56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3-9 22:59
先生太偏激了,不是以理服人,而是蛮横狡辩和出言不逊!
千秋雪,
系统通知我,是你给了我-20分,你在玩阴的!你有本事,把我所有积分全抹了如何?小人!
33
发表于 2016-3-10 10:05:1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此论坛是你千秋雪的,你说我还要来吗?你给予我-20分,不是滥用权力吗?,你此无耻之徒,还打算对我进行何样的罪恶手段?最好是公开进行!否则,是小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4
发表于 2016-3-10 11:07:32 | 只看该作者
是何原因呀,怎的,经三次组稿,何就要发时,即消飞了?懊恼!

点评

是不是先生太急了,我有时候一着急,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点错哪个键了!原意和先生继续讨论。  发表于 2016-3-10 11:34
35
发表于 2016-3-10 12:0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6-3-10 07:11 编辑

你的17、18楼,总体上是以西医的价值形式解读中医,是对中医的本原的元的丢失!尽管,先生对证方对应、时行与证变关联等有理解,但也存有不到位的地方。如麻黄汤的适应证:“麻黄汤的适应症是确诊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这样的理解,不好。“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如果用了麻黄汤,可能招致高热惊厥。恰恰是,对“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要慎用!麻黄汤的适证:发热或不发热,必恶寒,口淡苔白,口不渴,无汗,脉浮等,“体若燔碳,汗出而散“。口渴与不口渴是用与不用麻黄的根本点。口渴时是不能用的。即便要用,也需调整处方,增入滋阴、增液、凉血等。“麻黄9克”的用量是过重了。
我将重点谈谈中医本原的元。
36
发表于 2016-3-10 16:12:01 | 只看该作者
gonmai 发表于 2016-3-10 04:04
你的17、18楼,总体上是以西医的价值形式解读中医,是对中医的本原的元的丢失!尽管,先生对证方对应、时行 ...

      谢谢先生的评论。
      我是要证明,从临床的角度上看,太阳表实证与不发汗的感冒是一致的。
      关于麻黄汤的适应症,现在中医已经很少用麻黄汤了!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经发生过几次流行性感冒的大流行,特别是大煤矿。中医派出医疗队,总结了许多经验,其中就有:年轻体壮高热不退,不出汗这一类病情,用什么方剂都不行,只有麻黄汤有效。
       麻黄汤的副作用大,用之失当,容易引起“坏病”。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37
发表于 2016-3-10 16:2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6-3-10 08:39 编辑

尽管先生是脱离了中医范式元的解读,但是就实际现实而言,有些用药确确实实是临床应用体验的良好总结。如藿香在暑湿型感冒的应用。再有,先生的这种解读,在西医层面而言,确是细了,在中医原式而言,是脱了,而且繁复化了,如你的所谓“”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感冒证态。。。中医简洁,见证则方。


点评

中医的证、理论体系,我没有动,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了。谢谢先生提醒。  发表于 2016-3-10 17:21
38
发表于 2016-3-10 17:18:22 | 只看该作者
gonmai 发表于 2016-3-10 08:29
尽管先生是脱离了中医范式元的解读,但是就实际现实而言,有些用药确确实实是临床应用体验的良好总结。如藿 ...

        中西医融合的目的,不是解读中医!解读中医是副产品。
           中西医融合是要建立一个【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这样一个体系。
        关键是证与西医病理状态的对应关系!难点在于具体“证”的准确把握!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中西医融合是要建立一个【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这样一个体系。
           这样一个体系的意义何在?不言而喻!但是,人们对此并不感兴趣!

39
发表于 2016-3-10 17:27:48 | 只看该作者
在先生的17、18楼文中,先生似体验到了中医的外感表证都可以在西医的感冒、感染性疾病、传染病中出现,这确是事实。对这种体验,是客观的。

现在我谈谈中医的原本的元式。
在伤寒论的三阳病中,呈现着由表到里的侵犯态势。大阳表,阳明里,少阳则半表半里。这些是在呈示着活生生的立体形态意识。
应该说,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有存在,才有意识的产生。
在伤寒论中所呈现的由表到里的传变态势,表、里、半表半里,等,立体形态意识,应有其实体的客观存在的。此即为伤寒论三阳病的本原的元的形式。

所以,我们现在来解读这些时,如果没有了由表到里的态势,没了立体形态意识的实际立体实体的中医本原,势必,是在使中医原本的本元丢失了呢?回答是肯定的。

近一个世纪的中西医探索,不,应是西医对中医的探索,证明,中医与西医是不同层面与不同域原的。或者说,中医与西医是各元性的。不能用已有的西医理论解读中医理论。即便是用了,也解读不出原汁原味的中医来。此即是对以往西医对中医探索的结果。

先生的17、18楼的中医解读,即为西医单元性的对中医解读,是丢了中医所存在的立体意识的解读。即失中医之元的解读。

丢了中医原意的解读,没意义,更是对中医造成了伤害。

点评

我的目的,不是解读中医。  发表于 2016-3-10 22:01
40
发表于 2016-3-10 19:2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6-3-10 11:41 编辑

千秋雪,系统又通知我,你又消了我9分,上午,你已消了20分,合计,你一天消了我29分,你此等小人,只会如此的下三滥,有本事,你继续滥用你的权力,使我积分归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22:30 , Processed in 0.0740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