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之争 很有必要继续进行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1-11 20:57:57 | 只看该作者
其二  论坛的评委会 , 不代表是五行真理的终结裁判者。

一一杨先生说的很好。论坛的评委会,可以对某个学术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但不能以真理裁判者自居,事实上也做不了真理裁判者。能够裁判真理的,是实践,是时间。

另外,个人认为,论坛与广大会员不必过于在阴阳五行上纠缠,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及论坛的资源。医学是治病救人的,治病要识病,识病离不开病人的症状表现及生理病理机制,治病离不开药物及药理机制,大家应当将精力放在医学的生理病理及药理机制上,即论坛前总版桂枝汤老前辈所倡导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实践,贴近临床,贴近辨证论治。

点评

你同意,你相信:肝气郁结的妇女月经里流出胆汁吗??、  发表于 2016-1-12 06:18
中医几千年了,难道这不是实践?难道中医这几千年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0:5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2
发表于 2016-1-12 00:47:3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 20:44
有人说  反五行的人   如果错了   就不要再谈五行了

就不让他们,发表对五行反对或质疑的言论了

你拿出原文来,只要意思不变,就等于我不是造谣

点评

楼主金峰先生拿辩论赛说事,我提醒他引原文不要引错,以免误会,就是这个意思。杨老师怎么想到您”造谣“?您造谣了,没看见啊? 呵呵,您心里想些什么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09:51
33
发表于 2016-1-12 00:52:1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1 20:57
其二  论坛的评委会 , 不代表是五行真理的终结裁判者。

一一杨先生说的很好。论坛的评委会, ...

中医几千年了,难道这不是实践?难道中医这几千年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点评

中医几千年了,都是用五行诊治的疾病?  发表于 2016-1-12 16:21
34
发表于 2016-1-12 01:57:46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6-1-11 20:52
中医几千年了,难道这不是实践?难道中医这几千年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那么,您就用临床实例来检验吧?诊治或指导诊治什么样的疾病离开了五行学说不行?

点评

你的辩论题的那些治法就是五行范畴的内容,你若不信,请你回答五脏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8:03
“月经里流出胆汁”, 那么,您就用临床实例来检验吧?诊治或指导诊治什么样的疾病离开了五行学说行不行?  发表于 2016-1-12 06:15
35
发表于 2016-1-12 06:1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1-11 22:12 编辑

        如果反五行的人们,能够把一些问题说清楚!可以继续辩论五行!决不食言!

            废除五行之后得出如下结论:
    废除五行之后,人体就【如用塑料做成一个“人形”的皮囊,……因此,针剌身体上任一部位(除去重要器官组织、神经血管干线等之外)用泄法,都可以泄热】可以随便乱戳,而毫无感觉,没有皮了!
          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中医非常顾脸面。这是中医理论,废除五行之后,心不主神明,也不主血脉,因此,也不要脸面了!
         废除五行之后,人就是没皮没脸的人。永不脸红,不知羞耻,随便扎、戳没有感觉!
  【 针灸,按摩纯粹是安慰治疗。】不承认基本的医疗实践的客观事实!
【痰浊外感热病侵入大脑】,【针灸足三里治疗胃病是安慰治疗】【肝长左脚后跟上】
         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妇女经前乳胀是胆汁淤积,流到乳房里引起的!肝气郁结月经不调是胆汁流到子宫里引起的!崩漏流出来的是胆汁,男人肝气郁结的时候,射出来的也是胆汁?!胆汁淤积引起肝脏肿大!!!
  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先说【外周经络】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经络】是中枢神经系统,废除五行之后,说经络不存在!那么,外周经络、中枢经络也不存在了!即外周神经、中枢神经也不存在了!
     阳性细胞、阴性细胞。没有阴阳五行学说       
     

点评

帖得越多,越表明自己是个没有质量的人。  发表于 2016-1-12 16:22
36
发表于 2016-1-12 06:16:22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您就用临床实例来检验吧?诊治或指导诊治什么样的疾病离开了五行学说不行?
===============================================================

“月经里流出胆汁”, 那么,您就用临床实例来检验吧?诊治或指导诊治什么样的疾病离开了五行学说行不  

点评

这才是真正的诡辩、狡辩。  发表于 2016-1-12 16:23
37
发表于 2016-1-12 06:19:42 | 只看该作者
         陈斌先生:你同意,你相信,肝气郁结的妇女月经里流出胆汁吗??、

点评

一个没有质量的人。  发表于 2016-1-12 16:24
38
发表于 2016-1-12 06:22:31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先生:
请你到论坛里复习一下大光明云的帖子,看看正方的全部帖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点评

有相关的辩论内容为证,别唧唧歪歪!  发表于 2016-1-12 16:25
39
发表于 2016-1-12 06:27:41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1 12:57
其二  论坛的评委会 , 不代表是五行真理的终结裁判者。

一一杨先生说的很好。论坛的评委会, ...

同意陈版的意见,讨论学术,激烈争论,是为了求真知,而不是为了赌输赢。无谓的争论,空洞的演说,不是不可以,但是论坛前总版桂枝汤老前辈所倡导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实践,贴近临床,贴近辨证论治,应该不要忘记!
40
发表于 2016-1-12 06:38:13 | 只看该作者
         一、相生规律在临床的运用
  五行相生系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临床上运用这规律来治疗,多属于母虚累及萁子,其次是子盗母气,再次是单纯子病,均可利用母子关系加强相生力量。所以相生的治法主要是掌握母子关系,它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凡母虚累子,先有母的证状;子盗母气,先有子的证状;如单纯子病,须有子虚久不复元的病史。这样,三者的治法相似,处方就有主次之分。
(一)水不生木 即肾虚不能养肝。临床表现在肾虚为阴不足,多见耳鸣,腰酸,膝软,遗精;肝虚为血不足,多见消瘦,疲乏,目眩,筋惕肉目闰。阴虚能生内热,血虚也能生内热,且易引起虚阳上扰,故进一步可出现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头晕,肢麻颤抖等证。脉象或见细弱,或见细数,或见细弦,舌质亦或淡或嫩红。这种肾阴亏耗不能养肝的证候,临床上常见的为肝风眩晕。张景岳曾说:“眩晕一证,虚者十居其八九”,主张用左归饮(地黄、山药、萸肉、杞子、茯苓、甘草);叶天士也明白指出:“晕眩烦劳即发,此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鼓动”,常用滋阴潜阳法。除内伤杂证外,温病传入下焦,耗伤真阴时亦常出现眩晕,《温病条辨》用加减复脉汤(生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甘草),佐以一甲煎(牡蛎),二甲煎(牡蛎、鳖甲),三甲煎(牡蛎、鳖甲、龟板)。
 处方法则: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乙癸源法。
  常用药物:滋肾阴--生熟地、鳖甲、天冬、女贞子;养肝血--归身、白芍、制首乌、潼沙苑、阿胶、黑芝麻;熄风潜阳--龟版、玳瑁、生牡蛎、石决明、真珠母、天麻、菊花、钩藤。
(二)木不生火 即肝虚不能温养心脏,表现为血亏和生气不强,心血和心阳、心神衰弱,如消瘦、胆怯、心悸、惊惕、健忘、失眠、脉象细弱或结代或寸脉不静等。肝为藏血之脏,内寄相火为肝的生发之气,心主生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则神志清朗,这是木火相生的主要关系。故木不生火的心虚证,多见意志萧索,神情澹荡不收,补肝以养心,又当偏于温养。养心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肉桂、五味子、茯苓、远志、陈皮)用血药以补其体,气药以助其用,其中肉桂能温肝,亦能壮心阳,实为主药。用木生火来治疗心虚,侧重在肝阳虚弱,如果心阳虚弱而不属于木生火的,应从本脏治疗,如复脉汤(人参、桂枝、阿胶、生地、麦冬、甘草、麻仁、姜、枣)便是。
  处方法则:补肝养法,温养心肝法。
  常用药物:养肝血--见前;养心血--生地、麦冬、阿胶、枣仁、龙眼;温心阳--人参、肉桂、紫石英、五味子。
(三)火不生土 即心火或命门衰微,不能温脾。五行分配以火属心,但在临床上运用这规律,多指命门之火,也就是肾阳。脾为阴土,恶湿,以阳为用,阳虚则运化无权。所以火不生土的证状,在命门火虚为为畏寒,四肢不温;在脾阳虚为食入艰化,胀满,腹泻,或水湿积聚,小便不利,形成浮肿。因为肾阳和脾阳有密切关系,脾阳依靠肾阳来温养,所以脾肾阳虚证候以补肾阳为主,但既然同病,也不能忽视健脾。例如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治水气,就用了白术、茯苓、生姜的健中温中;四神丸(破故纸、吴萸、肉果、五味子、生姜、大枣)治五更泄泻,也用了肉果、生姜、大枣温中补土。更明显的如《伤寒论》里理中汤(人参、白术、炮姜、甘草)治太阴病,加入附子为附子理中汤,便治少阴病,可见在温脾的基础上进一步温肾,是助火生土的正常治法。
  这里必须说明的一个问题,即心火与脾阳的关系。我认为这类实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张仲景治痰饮病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治水气上凌心悸用桂苓草枣汤(桂枝、茯苓、甘草、大枣)等,用桂枝的目的即在温心阳以助脾阳的健运。故温命火用附子,温心阳用桂枝。《本草疏证》论桂枝有六种用法: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这些作用都与心脏有关,尤其是用于补中法,含有火生土的意义。假如忽视了这方面,只将火不生土认作脾肾关系,从整个五行生克规律来,就很难说通了。
  处方法则: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通阳健中法。
  常用药物:温肾阳--熟附片、肉桂、巴戟天、葫芦巴、仙茅、益智仁、补骨脂、鹿茸;温心阳--见前;温脾阳--白术、干姜、砂仁、肉果。
(四)土不生金 即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脾和胃的功能不同,但作用是统一的,故在土虚证上往往并提。脾胃虚弱为食呆,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肺虚则为气短,干咳,或吐粘痰,或痰内带血。这些证候常见于肺痨后期,此时补肺气则易生胀满,养肺阴又虑增加腹泻,只有侧重脾胃用甘平补中一法使后天生气充沛,则肺脏可得到滋养。用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苡仁、甘草、陈皮、莲肉、砂仁、桔梗),方内山药、扁豆、苡仁等不仅补脾,也能补肺,同入肺脾两经。至于一般所说肺脾两虚证,多指气分不足,且多由中气虚弱引起。表现为行动少气乏力,语音低微,表虚多汗等,与土不生金有区别,当用李东垣调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五味子、陈皮、升麻、柴胡)即补中益气汤加入白芍、五味子补肺敛气。
  处方法则;培土生金法,补养肺脾法
  常用药物:补脾胃中气--党参、白信、山药、扁豆、炙甘草、红枣;补肺气--人参、黄芪、五味子、冬虫夏草;养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石斛、玉竹、梨膏。
  (五)金不生水 即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临床表现多为肺肾阴虚,兼有内热,如气短,干咳,口渴,小便短赤,腰膝酸软等。治宜百合固金汤(百合、生熟地、麦冬、玄参、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补肺滋肾。也有肾阴亏耗,虚火上炎,因肺热津燥,亦现金不生水现象。这其本在下,其标在上,当以滋肾为主,方如八仙长寿丸(生地、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麦冬、五味子),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补肺敛肺,知母玄参清肺又能滋肾,并以甘草协和诸药,谓有“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便是例子。
  临床上常用开肺以利小便,乃指肺与膀胱的生理关系。肺为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流,肺气宣畅则三焦通调,水道自利,不同于相生意义,不能引用金生水来解释。
  处方法则: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金水相生法。
  常用药物:养肺阴--见前;滋肾阴--见前。


        还需要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10:50 , Processed in 0.0970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