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废除五行学说专业委员会:向全国中医界进军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1-1 17:14:29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 15:52
进一步撰写“简评‘求索阴阳五行真谛(五行存废)辩论赛总结’的原因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仁海,怎么还卖狗皮膏药呀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7:33:48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6-1-1 13:14
仁海,怎么还卖狗皮膏药呀

      咋叫卖狗皮膏药了?
      本来就是你们挺五行方在辩论中输了吗!我们不再揪住不放,那是我方给挺五行方与监督小组面子,只是表示我方大度嘛。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7:40:21 | 只看该作者
ksjyjs 发表于 2016-1-1 11:54
谢谢千秋雪老先生的教诲!
1、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利害关系,从来就没有象五行学说这样的公式化关系。五行 ...

这样的东东即便是广告一万年,也毫无效果,只能是令人发笑。
34
发表于 2016-1-1 18:26:1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 17:33
咋叫卖狗皮膏药了?
      本来就是你们挺五行方在辩论中输了吗!我们不再揪住不放,那是我方给挺 ...

我看你就缺找范进他岳父给你治疗一下,你就醒悟了,要不你的痰憋在心里出不来。
35
发表于 2016-1-1 18:39:06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 17:40
这样的东东即便是广告一万年,也毫无效果,只能是令人发笑。

    仁海先生   您求真的精神可嘉,但是,言论不要过激。

    因为,人的认识,其实都是有限的,你也不会例外。


    虽然,目前很多人,拿出质疑您反五行的理由,都很不充分,但是,这不能代表五行学说,一无是处。五行学说,不仅不是一无是处,他恰恰是中医之根源之一。

    所以,慢慢讨论,不要太心急。

    其实,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目前没有人出来,把五行的价值和他在临床上的应用,拿出来?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不要破釜沉舟的,义无反顾的去坚信自己,更不要被别人当枪用,上了别人的当。


    老兄,慎之   慎之。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8:57:03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6-1-1 14:26
我看你就缺找范进他岳父给你治疗一下,你就醒悟了,要不你的痰憋在心里出不来。

哈哈,但愿如此。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9:0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1 15:18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1-1 14:39
仁海先生   您求真的精神可嘉,但是,言论不要过激。

    因为,人的认识,其实都是有限的,你也 ...

虽然,目前很多人,拿出质疑您反五行的理由,都很不充分,但是,这不能代表五行学说,一无是处。五行学说,不仅不是一无是处,他恰恰是中医之根源之一。
————————————————————————————————————
       五行学说恰恰不是中医的根源,否则,运用几千年了,竟然没有理由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还以为是杨鹏举先生的发言呢,原来是杨老弟的。您这种思想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在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从来就没有正确的五行学说理论。也就是说,五行学说对中医理论来说,只有害没有益。



其实,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目前没有人出来,把五行的价值和他在临床上的应用,拿出来?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
      都研究几千年了,还不成熟。还要研究几万年呢?

      俺被谁当枪用了?没有滴,也是不可能滴。


      俺这叫贵在坚持,而非破釜沉舟。——功到自然成。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9:12:35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俺看见有挺五行学说的言论,就出来大力提倡废除五行学说。即:挺五行方不发言时,俺们也不发言。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20:0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1 16:08 编辑
ksjyjs 发表于 2016-1-1 15:26
阴阳五行被中医代代相传三千多年的历史。你自称为中医人的后人尽大反特反、置死地而后快,你像中医人吗? ...

五、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我的论据:
一、从“五行”的特性与五脏主要功能的比较看五行配属脏腑的错误
        就五脏之间的关系而言,我认为,任何一个脏器的功能,难以从五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而事实上,各个脏器的复杂功能, 均是“寒”“热” 、“升”“降”、“出”“入” 等因素,相互密切配合、积极协调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师长同道指正。

      下面分述之。

1、木与肝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
       从肝脏对消化系统静脉输送来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以及对消化、泌尿、循环、神经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她不是仅仅能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过 “寒” 、过“降”,或 过“热” 、过“升”,均不利于肝脏内一系列生化、物理反应的完成,其功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


2、火与心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
       从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来看,她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温热、上升”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升”“降” 、“寒”“热”,心脏正常搏动的活动就无法实现。而无限制的“热”、“升”,就会心动过速,甚至“飞车”;过度的“寒”、 “降” ,肯定会心动过缓,甚至会“停摆”。因此,正常的心脏功能,是“升” “降” “寒”“热” “出”“入”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



3、土与脾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
       脾主运化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生化、承载、受纳”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脾脏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胃肠中的内容物就无法正常“腐熟”; 没有适宜的“升”“降”,经过消化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没有适宜的“出”“入”,胃肠的内容物,就不会正常向下推进。     


4、金与肺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
       肺主呼吸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清洁、肃降、收敛”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肺脏的呼吸运动就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肺脏就不能适宜地舒张、收缩 ;没有适宜的“升”“降”、“出”“入”,肺内的气体交换,就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肺脏血气交换的复杂活动, 同样是“寒”“热” 、“升”“降”、“出”“入”等因素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水与肾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
      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同样不是仅仅能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过 “寒” 、过“降”则小便多,或为尿崩症,或为少阴寒化证;过“热” 、过“升”则小便少,或小便浓缩成泌尿系结石,或持续性的小便量少,最终成为尿毒证。




二、从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看五行配属脏腑的错误

       心为血液循环的原动力,使血液正常运行,以保证全身机体在生理活动过程中,对新陈代谢运输传送的需要。肺的血气交换正常,给全身输送了充足的氧气,也是保障全身机能正常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胰腺胃肠道等器官(脾)消化吸收、排泄消化道糟粕的功能正常,提供了营养全身机体的原材料。肝脏再对胃肠道提供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深加工,及其助消化的功能,为全身器官提供了在营养方面上的保障。肾脏的泌尿-水液代谢功能,及时排除了人体在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为人体内环境的清洁稳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尽管心肺脾肝肾分别各司其主要职责,但其每个生理活动都不是一个脏器独自所能完成的,而是必须在其它脏器的共同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例如,肺脏的血气交换活动,没有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胃肠道等的消化吸收获得充分的营养原料,肝对营养原料的深加工及助消化功能,肾通过水液代谢稳定正常内环境等等方面的保障支持下,单独肺脏是无法正常进行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脏器发生病变后,其它脏器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间接的连带损害。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后,首先心脏右心室受累。久而久之,可出现右室肌肥厚,最终出现右心衰。随之肝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肝淤血,进而可经常发生胆系感染,甚或出现肝硬变。肝脏出现病变后,又可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腹泻、营养不良,乃至全身状况急剧下降。肝门静脉高压后,又可出现腹水、、、。
       以上就是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不难看出,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有各自的不同规律,而绝非象五行配属五脏那样,套生演绎出来一系列的机械化的简单现象。



六、五味配属五行的错误         

我的论据:
1、木与酸
      植物或其果实,不只是酸,而是酸、甘、苦、辛味均有,但咸味的比较少。
      “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但酸味应该是比较少有这样的作用,似乎是“辛味”在这方面的功能要比较多一点。或者五味的适宜搭配,能产生这种效果。
2、火与苦
      植物被火烧后呈现苦味,有点事实。
      “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要说苦味嘛,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不但不能温、升,反而有寒、降的功效。哎哟,倒是“辛味”有这样的作用,如辣椒、姜等。

3、土与甘
      土中长出的植物,与五行中的“木”( 植物或其果实)相同,不只是甘味,而是甘、酸、苦、辛味均有,但具咸味的比较少见。
      “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性质。但与甘味的性质相去甚远,此比类几乎无意义。

4、金与辛
      矿物质,不独辛味。有咸味,如芒硝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还有无味的,如石膏是含水硫酸钙,好象那东东怎么尝,也尝不出什么味道来。如果非要给她定下个什么味道的话,那么,要不,就算是个淡味?、、、

      “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事实上,“辛味”的作用恰恰与其相反,而是具有温热、升发、向上、宣通等功效。


5、水与咸
      海水嘛,倒是咸的,但河水呢,就是淡的。至于湖水嘛,则有咸,也有淡。
       “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性质。“咸”有向下运行的特点,但不能滋润,它只能让邻近的含水植物等脱水。同时,也没有“寒凉”的作用,因为水具有导凉的性质,同时也具有导热的功能。如遇温度低,水就“凉”,而遇温度高水就“热”,而她自己根本就没有掌据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五行与五味的性质、功能,能相匹配者比较少,大多数不能相匹配。换句话说,五味配属五行基本上是错误的。因此,她不能当做“灵丹妙药”来应用,说白了,就是不能当“公式”来套用。



七、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        

我的论据:

1、酸与肝
       单纯的酸性物质并不能补肝,而只能是起到松弛肝胆管壁、肝细胞壁等等作用,以保障或改善肝脏的内部环境,以利于肝脏功能的正常。


2、苦与心
        单纯的苦性物质,亦不能补心。芩、连等苦味药,对心功能却能起到抑制作用。干姜等辛热药炮制后出现苦味,能助热,从而有兴奋心脏的作用。

3、甘与脾
       甘性物质,不仅能补“脾”,而对人体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所不补。

4、辛与肺
       辛辣性的物质,大部分伤肺,使肺的气管、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咳嗽。除非肺部有凉时,用其温之。正常情况下,肺喜欢酸,或辛酸配伍,或适宜的辛甘酸咸等味的配合,可使肺组织松紧柔韧有度,以利于血气交换。

5、咸与肾
        咸性物质,可以增加体液的渗透压,不利于肾对体液的滤过作用,水肿病人尤其灵敏。相对而言,淡味对肾脏益处大点。而适宜的体液量及其渗透压,是保障肾沁尿功能的重要前提。


       综上可知,五脏正常之结构与功能,适宜于各自不同的恰当的五味搭配,而不是某一味对某一脏,能起到独自完成的功效。因此,五味配属五脏的理论显然是错误的,是不能当做“公式”来套用的。


请继续。

40
发表于 2016-1-1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 20:06
五、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我的论据:

中医说的心肝脾肺肾不是西医说的五脏而是五藏。所以,五行是与五藏配属的。老兄是不是弄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2:40 , Processed in 0.1040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