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8 12:22 编辑
因此风种类就可以划分为
(1)自然的和煦的风;
(2)剧烈变化之风,如飓风,台风之类;
(3)含有邪气之风,如霾,疫毒,瘴气,以及对于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等。——————————————————————————————————————
先生这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自然和煦的风,一般不会致病。这就是正常的没有其它致病因素参与下的“流动的空气”,不是致病因素嘛。
致病的原因呢
1 一般的季节之风,对于卫表虚弱的人,就可以入侵体表,形成恶风,发热,头项强直,脉浮缓的病,而对于以其他人则无病;
————————————————————————————————
这时致病的原因,也是因为温度过低了的原因。这时叫受凉感冒了,冻感冒了。如果是不冷不热的流动的空气,会让人受凉,冻感冒?例如,炎炎夏日不吹点小风,还不舒服呢!
2 剧烈的变化之风,飓风,台风等,袭击卫表,卫表的防卫坚固能力差的话,就会形成疾病;
——————————————————————————
剧烈变化之风伤人,属自然灾害性质,不归于六淫致病范围。
3 邪气之风与卫气的防卫功能发生斗争,邪强于卫则病,卫强与邪则不病;有些极端的外邪,如瘟疫,一般的人的卫气既使很强也易于感病,其原因是邪气过盛。
——————————————————————————————————————————————————
体质强一些,可以承受低一些的温度。比较而言,体质弱一些的人,耐受寒凉的能力差。但总而言之,还是受寒凉所引起,其病因还是“温度低”,而不是“流动的空气”。例如,对于体质偏弱者,适当地提高环境温度,就不易产生外感。至于瘟疫,则西医研究的比较好,中医完全可以借鉴利用之,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能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抛弃自己的短处,并不是令人耻辱的事情,恰恰相反,那才是认清形势迎头赶上对手的最佳途径。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才是最令人尊敬的。
风邪的致病表现
1 伤寒中风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浮)者,名为中风。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
上述这一些病例,全是因为受寒凉引起的,而不是因受“流动的空气”之害。这里可以举个例子:在冰库里没有“风”,穿衣服少了,照样受寒感冒,甚至冻伤。
2 疫毒之风,引发的入表及里传递迅速,开始时邪风入侵,头项强直,脉浮,依据邪气的寒热以及人体素体的寒热体质素性或寒化,或热化,入里传变,寒化者,或上吐下泻,转筋,或昏昏欲睡,或昏不识人,热化者,形成阳毒而发斑疹等。不一一列举。
————————————————————————————
先生在这里列举的情况,就应该分别弄清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处理。古代弄不明白,那是因为古时人们的认识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而不是古人本来就不想弄明白。
综上所述,风邪是存在的,风邪致病与表卫密切相关,通常来讲,按二者之间的强弱关系,体现病的严重程度,风邪致病是不可以取消的。
——————————————————————————————————————————-
综上所述,没有其它致病因素的参与下,单纯“流动的空气”,是不会使人们致病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致病,应该分别弄清楚,也才能做到治病时有的放矢。譬如一般作战时,为了消灭敌人,将炮弹打到“目标”以外的地方去,不是做了无用功吗?因此,病因中本没有风邪,风邪自当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取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