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大光明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挺五行, 关于左心肝肾,右肺脾命的由来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06:5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光明云 于 2015-9-23 07:02 编辑

看了诸位前贤评语以及讨论,觉得对在下评语过了,一俗人而已。再说一下在下对于五行以及脉的看法。

1, 对五行的实质的认识,已经从五种物质的五行,过渡到了五种气机气候的认识,问题的歧见在于对于气候分类的不同,即,五季分类,与四季分类的争执,因此这已经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了,不是把五行认作五种物质的那种“敌我”矛盾。

2,从四季划分产生脉象的缺陷, 四季仅仅有春,夏,秋,冬; 那么配属的五脏,应该是四脏,就变成了,左肝心,右肺肾了,这样肯定不行。

3,从五季划分脉象,涉及到,心,肝,脾,肺,肾; 按日出,日落的次序, 脾位应该占肺之前,实际上,脾脉为右关位。

4,从脏腑器官位置划分脉位,心肺上焦; 肝脾中焦;两肾下焦,但由于没有季候的天人相应,因此脉的左右所主不分。

因此,黄帝内经讲述 “左心肝肾----右肺脾肾”,显然是综合了这几方面的事实,共同产生的结论。

5,为什么说脉象于五行相关准确些,而不能说四行呢,除了前面所述道理外,还有就是脾土的作用问题,

从五行的本意来讲:木--肝--升发--主春
                           火--心--宣通--主夏
                           土--脾--运化--主长夏
                           金--肺--肃降--主秋
                           水--肾--封藏--主冬

那么,脾主运化的含义是什么呢,这要从长夏的这个季节看它的作用的根源,长夏太阳对于地球的所照射的偏角最小,其吸引二者之间的大气的力量最强,地下的气,热,液上行;地上的大气中,除了热气之外,湿气也在上行,整个的一派的热湿现象,也就是所说的暑湿。

依据于内经灵枢所讲的<<营卫生会>> ,人体的正常的水气分布: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比类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脾土的运化作用体现在,它的升清降湿的作用。

即脾的健运在于两个作用:1升清---所升的气(水谷精微)于上焦如雾,不能把湿邪带到上焦,否则会头重眼晕。

2降湿---降湿邪,中焦保持一定量的如漚津液,以利于胃的腐熟的作用。

这两个作用就是脾土运化的本意,健脾利湿也是它的正治的方法,因此比如说,党参,炙甘草,这类药严格上讲不是健脾药,因为它甘,而略带酸味,对于降湿不利。 我们习惯于用白术,苍术,豆蔻来健脾,实在讲它们是燥湿药,对于脾的健运有一定的帮助。但正如前面我们说的,健脾要升清要利湿, 脾的升清药即入脾经的风药,如防风,羌活,黄芪,白芷等。痛泻药方的组成:炒白朮、炒白芍、防风、炒陈皮。中的防风就是起到脾土升清的作用。 
我们常说中焦的调益脾胃,怎么去调? 按脾升胃降的原理去调,即你必须升清脾同时又用半夏,陈皮类来降胃,这才构成一个气机平衡。

以上述说有点说远了话题

其目的就是一个,五行不仅仅与脉的定位,定象有关,而且与五脏的最原始的功能作用相关,例如脾的运化作用就是比类暑湿的气候而来的。 

32
发表于 2015-9-23 07:44:2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9-22 23:32
《本输》讲经络,合,是讲经脉与肌肤部位的关系。
《本脏》讲脏腑,合,是相互关联的意思。后人释作表里 ...

合,在《内经》中,几乎把字典中的各种含义都用上了。
1.合拢,贯通的意思,如手太阴与手阳明;
2.折合的意思,如六合,开合枢;
3.结合,如肺与皮毛;
4.融合,如五运与六气
5.计量单位的合。
用各种合的含义,对照肺合大肠,在各个理论中的关系,辨析一下,就不难得出结论。我说了,李老师也未必服气,还是自己辨析的好。

点评

《内经》的脏与腑之合,后人释为表里关系。太白先生认为是错误的,对吧?咱们先把问题再明确一下,免得说多了自个糊涂,当然是指我自个。 我是否定五行的,您是主张五行的,转来转去,好像我现在给五行学说找资料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09:00
33
发表于 2015-9-23 09:00:1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9-23 07:44
合,在《内经》中,几乎把字典中的各种含义都用上了。
1.合拢,贯通的意思,如手太阴与手阳明;
2.折合 ...

《内经》的脏与腑之合,后人释为表里关系。太白先生认为是错误的,对吧?咱们先把问题再明确一下,免得说多了自个糊涂,当然是指我自个。
我是否定五行的,您是主张五行的,转来转去,好像我现在给五行学说找资料一样。呵呵,有意思。
这么说吧,不管《内经》中“合”的原意应该如何理解,先假设您理解正确,后世的“表里”之说就是错误的。对吧?


您想过这样的后果没有?

点评

后果就是回归经典,重新正确理解中医的概念。不然中医就会彻底西化,西化也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前瞻性先进性被扼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09:12
34
发表于 2015-9-23 09:12:1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9-23 09:00
《内经》的脏与腑之合,后人释为表里关系。太白先生认为是错误的,对吧?咱们先把问题再明确一下,免得说 ...

后果就是回归经典,重新正确理解中医的概念。不然中医就会彻底西化,西化也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前瞻性先进性被扼杀。

点评

西化先不说,回归经典是常提起的口号,如何理解,您闲了另外发文,这个话题也是个大的话题。咱们先说眼下的。 眼下,我为了否定五行,要给一些说法找五行方面的依据。您为了支持五行,先要否定一部分说法是五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12:18
35
发表于 2015-9-23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发表于 2015-9-23 12:18:27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9-23 09:12
后果就是回归经典,重新正确理解中医的概念。不然中医就会彻底西化,西化也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前瞻性先 ...

西化先不说,回归经典是常提起的口号,如何理解,您闲了另外发文,这个话题也是个大的话题。咱们先说眼下的。


眼下,我为了否定五行,要给一些说法找五行方面的依据。您为了支持五行,先要否定一部分说法是五行的内容。呵呵,看这乱的!
从擂台到这里,您首先否定了寸口分候脏腑是五行学说推演。
现在您否定了脏与腑的关系是表里关系。也就是否定了五行学说对脏与腑关系的论述。我说的不对的地方您指出。
这就是我说的“后果”,没有“回归经典”那么重大,只是脏腑学说的很小部分。
您准备怎么论述脏与腑的关系,或者说您认为《内经》里脏与腑的关系如何表述呢?请发表高见。


另外,我对脏与腑属于表里关系也是否定的,这一点咱们认识一致。各自否定的理由,咱们可以慢慢讨论。

点评

《内经》一点也不乱,乱的是读《内经》的人,中医教材是个典型。 五行是阴阳的运动形式,简单的说就是,阴阳是昼夜的话,五行就是把昼夜分成上午、中午、下午,上半夜、后半夜。自己琢磨琢磨五行能干啥,还能分出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13:57
37
发表于 2015-9-23 13:57:2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9-23 12:18
西化先不说,回归经典是常提起的口号,如何理解,您闲了另外发文,这个话题也是个大的话题。咱们先说眼下 ...

《内经》一点也不乱,乱的是读《内经》的人,中医教材是个典型。
五行是阴阳的运动形式,简单的说就是,阴阳是昼夜的话,五行就是把昼夜分成上午、中午、下午,上半夜、后半夜。自己琢磨琢磨五行能干啥,还能分出表上午,里上午?

点评

慢慢就说到正题上了。 光明先生的第一个五行专题帖里,我表示佩服光明先生的学问,赞同其中关于用五行研究四季气候变化得观点。本来准备继续探讨,被后面的其它帖子给打扰了,本来继续的。现在这个帖是光明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18:09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7:09:08 | 只看该作者
质疑五行与脉无关可以,那么请问谁能建立起一个与脉相关联的准确的说法呢,四行难道说能建立起,左心肝肾,右肺脾命吗? 不要只是当拆迁办的工作人员,还应有“建立”的能力。谁要是绝对的说,四行建立起五脏的脉的关系,在下倒要请教一下

春---肝; 夏--心; 秋--脾; 冬--肾; 请问把脾放到哪里去? 或者说,四行的论述上,把脾放到右关位置是什么原因???
39
发表于 2015-9-23 18:09:2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9-23 13:57
《内经》一点也不乱,乱的是读《内经》的人,中医教材是个典型。
五行是阴阳的运动形式,简单的说就是, ...

慢慢就说到正题上了。


光明先生的第一个五行专题帖里,我表示佩服光明先生的学问,赞同其中关于用五行研究四季气候变化得观点。本来准备继续探讨,被后面的其它帖子给打扰了,本来继续的。现在这个帖是光明先生发的,您讲昼夜阴阳用五行描述,和光明先生前面讲的内容正好能联系上,咱们就这里继续下去。


昼夜、四季,是自然界变化的时间周期,古人研究这个规律,阴阳学说不够细致,再补充以五行学说,在古代,就很了不起了。而且现在用来描述这些规律也是有意义的。
可是人体的生理比自然变化的规律复杂的多,发生疾病以后,病机变化更复杂。用五行描述人体生理,只能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再要详细一点,就捉襟见肘。


就说眼下咱们的话题,脏与腑的联系,用五行来牵拉,可以说心与小肠相表里,如果不用五行之说,心与小肠的关系如何认识呢?用了五行学说,对于心与小肠关系的认识又有什么好处呢?


对于脏与腑的表里关系,我是不认可的,您也不认可。可是《内经》没有说表里关系,后世人都按表里关系来论述,要是不认可表里关系,就无法与五行学说合拍,就要打乱现有脏腑学说的很多内容,就会影响整个五行学说在描述生理方面的应用。您准备怎么处理?







点评

1.关于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是不是捉襟见肘的问题。继续辩论会讲到,一个系统模型,不仅仅是分个阶段就完事了,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这么分阶段的目的是把可资比较的事物,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内的事物具有相互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3 18:41
40
发表于 2015-9-23 18:41:1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9-23 18:09
慢慢就说到正题上了。

1.关于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是不是捉襟见肘的问题。继续辩论会讲到,一个系统模型,不仅仅是分个阶段就完事了,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这么分阶段的目的是把可资比较的事物,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内的事物具有相互帮助、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五个元素的话,是最简化的模型。也是最稳定的模型,这就是现代的鲁棒控制。经典中医的克制不是一对一硬碰,而是像缓冲一样,逐级传递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肝必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2.关于经典脏腑器官功能关系的问题。上面讲到的生克关系,仅仅在时间机制上,有这层关系,其它的五行就解决不了了。脏腑的生理功能由器官学说处理,脏腑之间的联系靠的是营卫宗气津液血精脉,这些基本被教材割裂和废弃了。让五行来处理这一切,必然是牵强附会,漏洞百出。这两个关系还不够,还有形体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呢,中医教材搞得也是支离破碎。

点评

上面讲到的生克关系,仅仅在时间机制上,有这层关系,其它的五行就解决不了了。脏腑的生理功能由器官学说处理,脏腑之间的联系靠的是营卫宗气津液血精脉,这些基本被教材割裂和废弃了。让五行来处理这一切,必然是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4 21:5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0 18:02 , Processed in 0.0484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