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脉痹阻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8-10 09:29:5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8-10 08:17
太白侠按,王教授蛮有趣的啊,天天给我们讲解什么是科学。论证现代中医理论是否科学的时候,却不按着科学 ...

        科学的规矩,应是内行科学家制定,不是由外行制定。否则无评判标准。
       如果否定中医名家集体的认识,需要拿出经得起推敲的证据才行。
      

点评

太白侠按,王教授啊,太白侠啥时候不拿证据说话了?不正是由太白侠的证据,引出你的话题吗?下面的证据,是你替中医教材回答,还是准备请国学大师集体出来回答? 如果,按着中医教材的说法,中医血就是西医血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0 09:37
32
发表于 2015-8-10 09:37:16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10 09:29
科学的规矩,应是内行科学家制定,不是由外行制定。否则无评判标准。
       如果否定中医名家 ...

太白侠按,王教授啊,太白侠啥时候不拿证据说话了?不正是由太白侠的证据,引出你的话题吗?下面的证据,是你替中医教材回答,还是准备请国学大师集体出来回答?


如果,按着中医教材的说法,中医血就是西医血液的话,那么,血生于脾,脾就是骨髓;
脾裹血,脾就是血管(脉);
脾统摄血不溢出脉外,脾就是血小板;
肝藏血,肝就是循环系统内的空间;
心主血脉,心就是支配血管收缩和舒张的神经。
冠心病,就应该是肝痹阻。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7:47:31 | 只看该作者
            王琦《中医藏象学》134页:3.证候辨析  心血瘀阻证的病理机制为瘀血痹阻心脉。
     该书133页:1 历史源流  内经,《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金匮要略》中的胸痹……。隋.《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宋金、明清,历代诸家对于“心痛”均有论述。都没有说明“心脉”是什么?唯一的证据就是:心痹者,脉不通!
     1987年第一版《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主编   赵金铎,95页  42.心脉痹阻证【概述】心脉痹阻证是由心脉受痰滞或血瘀阻塞,或因气虚不能推动血运,而产生的气血运行不畅等症的概称。
     王新华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158页: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不息,其动力直接来自心。……
     心的搏动,沿脉管传导,通向全身……       
     心脏的正常搏动,是以心气为直接动力的。……
    ============================
    这些错误的说法,很能够被外行人接受,形成巨大的错误群体。
34
发表于 2015-8-10 19:31:2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10 17:47
王琦《中医藏象学》134页:3.证候辨析  心血瘀阻证的病理机制为瘀血痹阻心脉。
     该书133 ...

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不息,若是错误的。莫非在食管里运行,才是正确的。
35
发表于 2015-8-10 19:39: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06:30:4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10 11:31
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不息,若是错误的。莫非在食管里运行,才是正确的。

     [  其动力直接来自心。]
     是错误的!看清楚了再发言

点评

直接动力 不来自于心,难道来自于肝、脾、肺等。  发表于 2015-8-11 08:29
37
发表于 2015-8-11 06:47:3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10 09:47
王琦《中医藏象学》134页:3.证候辨析  心血瘀阻证的病理机制为瘀血痹阻心脉。
     该书133 ...

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不息,其动力直接来自心。……
     心的搏动,沿脉管传导,通向全身……        
     心脏的正常搏动,是以心气为直接动力的。……
——--这些说法有错吗?错在哪里呢?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06:52:33 | 只看该作者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气血沿着经脉与络脉运行,其动力是“气”!不是心,更不是心气!
    古代人也是人,并不比现代人聪明,他们不知道血液循环,心脏上还有冠状动脉,血液中血管里运动的推动力是心脏!等等现代血液循环的理论与实验,不要把现代的科学概念强加在古代人的理论中,混淆在、灌输到中医理论中!
       “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心痹者,脉不通,”应该连贯起来看,与全文联系起来看,“脉不通”决不是“心脉不通”。但是许多专家断章取义只取用“心痹者,脉不通”这六个字,蒙蔽了无数不求甚解的学子,大家都理解为:心脉痹阻是合情合理的中医理论,而且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完全相对应,赢得了无数粉丝。
      所以,心脉痹阻证,既不符合西医理论,而且対中医经典断章取义!自欺欺人!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06:57:5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批判。
40
发表于 2015-8-11 07:21:4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8-10 01:37
太白侠按,王教授啊,太白侠啥时候不拿证据说话了?不正是由太白侠的证据,引出你的话题吗?下面的证据, ...

“如果,按着中医教材的说法,中医血就是西医血液的话,那么,血生于脾,脾就是骨髓;
脾裹血,脾就是血管(脉);
脾统摄血不溢出脉外,脾就是血小板;
肝藏血,肝就是循环系统内的空间;
心主血脉,心就是支配血管收缩和舒张的神经。
冠心病,就应该是肝痹阻。”

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1,从功能作用和所描写的形态看,中医所说的血液和西医所谓的血液,应该是一致的。基于这一点看,说明了血管也是经络的一部分。因为中医认为经络就是运行气血的通道。既然说心主血脉,那么进而言之,心也主经络。
2,血生于脾,此话不尽然。因为脾脏只是提供了造血必须的原料,并不是直接化生血。骨髓属于肾,肾藏精,中医认为精气才是化血的原生质和动力。所以说脾不是骨髓。
3,中医说“脉为血之府”,所以不能说脾就是血管。脾统血,是统帅管辖,并不是储藏和运行。脾对血液的作用,除了提供造血的原料外,就是固摄血液使其不溢于脉外,就此意义上说:“脾就是血小板”亦无不可。同时提升血液,鼓舞血气上行。所以,中医常把肌肉和下部出血,比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称为脾不统血。

4,肝藏血,中医认为肝脏是血库,并可以根据脏腑组织的需要调节全身各地的供血量。就此意义上说,西医的脾脏亦应属于中医肝藏的一部分。
5,其余,同意先生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0:20 , Processed in 0.0572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