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52|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天人相应-《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8 10: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时代》补注(第五节草稿)
赵洪钧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注
第五节  儒家思想和《内经》
                                                                               三、天人相应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0:12:52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天人相应,未必皆然,所以赵先生说“不但粗疏,还导致许多谬误”,因为“天地和人体之间毕竟有很大距离”,《内经》理论体系的天人相应观,“多数说法只是出于理论需要,故牵强附会的倾向很明显”。(《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十四讲整体观念与局部研究》)
3
发表于 2015-7-28 10:22:5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7-28 02:12
金栋按:天人相应,未必皆然,所以赵先生说“不但粗疏,还导致许多谬误”,因为“天地和人体之间毕竟有很大 ...

    请先生继续。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6:41:0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读者多知道,董仲舒最先提出了“天人相应”这个命题。他“究天人之际,明天人之分”的结论与荀子大不同。他说“天人之际,合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35》),“人副天数”

【自注】董仲舒的天人相应,确有神学目的论味道。如他说:“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汉书·董仲舒传》)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6:42:44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天人相应《汉典》云:“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其主要精神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辨证论治时,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金栋按:《汉典》解释乃医家所言之天人相应,《内经》有之。而董仲舒最先所提出者,乃“天人感应”的宗教神学思想,《汉书·董仲舒传》“贤良对策”有之,《春秋繁露》有之。
天人感应:《汉典》云:“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天是什么?
对于“天”,在先秦诸学派中,乃至在儒家内部的各分派中,皆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见解归结起来大致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宗教神灵之天),道德义理之天和自然之天。
墨子主张天是有意志的(天志)主宰之天说,道家主张天道无为的自然之天说,而儒家学派内部则十分复杂。孟子更多的是从道德义理之天来理解天的,而荀子则反对这一学说,主张天为自然物质之天。荀子认为,天道运行是有客观常规的,是不依人的意志所转移的,顺应天则吉,违背天则凶,天是无意志的自然物,它是不会干预人事的,即荀子提出的“明天人之分”的思想。而董仲舒最突出强调的是有意志的神学之天和道德之天,而自然之天只能是配角而已。董氏是用天的意志的宗教神权来保障封建政权(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族权(宗法制家长专制主义)、和夫权(封建男权专制主义),希望能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治久安,永远存在下去(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的尊天思想,可以说是对荀子的无神论思想自然之天的否定。
天人关系问题,是我国哲学史上一大基本问题。古代哲学家谈“天”几乎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社会问题。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体系也是如此,董氏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讨论天人关系问题。在先秦诸子哲学中,在天人关系的问题上,有主张天人合一说,也有主张天人相分说的。荀子明确提出天人相分的说法,认为天有天的本分,人有人的本分,天是无意志的自然物,它不能干预人事,然而大多学者皆主天人合一说,如孔、孟、老、庄等人,但他们对天人关系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
自上古三代以来,传统的天人合一说具有宗教神学性,认为上帝或“天”能干预人事,能赏善罚恶,主宰人类的命运。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则更多强调天人合德说,认为人的善端是天赋予的(知性而知天)。老庄道家与孔孟不同,主张天道自然无为说,认为人应法道而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与道同体)。董仲舒在“天人之际”的问题上,也主张天人合一说。他主要继承传统的宗教神学的天神主宰人事的思想和孔孟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并提出了富有自己思想特色的宗教神学目的论的“天人感应”说。然而董仲舒的“感应”说也是既有自然感应说的成分,也有宗教神学的“感应”说内容。而前者不过是为了服务后者。首先董仲舒提出了“同类相感”(或称“以类相动”,“以类相召”)的思想,认为同一类的东西,是可以相互感应的。这种同类相应现象,董仲舒明确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神灵在起作用。当然这一思想并不是董仲舒的创造,而是从荀子和《吕氏春秋》那儿分别继承来的。这些前人们的思想,董仲舒更把它与尊天神的宗教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己灾异遣告说的“天人感应”思想。(许抗生、聂保平、聂清著《中国儒学史·两汉卷》)

读《内经》则会发现,医家言“天”,是从唯物角度出发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6:44:20 | 只看该作者
他“究天人之际,明天人之分”的结论与荀子大不同:据上下文义,此句当作“他与荀子‘究天人之际,明天人之分’的结论大不同”。
“究天人之际”,并非荀子之语,这是司马迁在其《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共三句,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见于《汉书·司马迁传》。“明天人之分”,乃荀子之言,见于《荀子·天论》。
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究,研究、探索。天人,天意人事。天,天道、规律、自然、天命、命运、天意。人,人事、社会、人生、王朝。际,边缘、联系、关联、彼此之间。(百度)
明天人之分:就是要懂得天道和人事有区分。
“这是荀子天论的出发点,其要点在于:第一、人的治乱与天无关;第二、天的运行与人无关;第三、天人各有其分,不容混淆”,“人和天地之间是断裂的”。(王博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第八章荀子》)
天人之分:强调“天道”与“人道”或“自然”与“人为”的不同和区别的观点。战国荀子《天论》首先明确指出:“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人而存亡,与人类社会的贫病灾祸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并强调人能认识和利用自然,“制天命而用之”。唐刘禹锡指出:“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论》)强调:“天之道在生植”,“人之道在法制”(同上),认识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不同的法则。(《辞海》)
金栋按:战国时期,大部分的思想家并不主张天地之异常变化和人事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在《春秋》学的某些传统中,天人相与之际经常被强调,而灾异是一个重要的表现。这与《春秋》本身多记灾异之事的特点有关,灾异一般被看作天对于人的警告或者惩罚,最低限度是预示。根据天人相分的理论,他们很显然会失去这种对于人而言的重大意义。在荀子看来,其与人事无关。(王博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第八章荀子》),但在董仲舒看来,其与人事有关。赵先生“自注”引《汉书·董仲舒传》为证。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6:45:13 | 只看该作者
天人之际,合二为一:天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统一起来,即天人合一说。
金栋按:人之与天相合,董仲舒认为,最明显的特征在于人的形体结构与自然天道的结构具备高度的一致,人体是天象的完全再现。人外在的直立行体,以及各部分器官都同自然天象有着高度一致(人副天数)。(许抗生、聂保平、聂清著《中国儒学史·两汉卷》)《灵枢·邪客》等多篇“天人相应”的比附推衍,是否与此有关?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6:45:56 | 只看该作者
深察名号:本篇继承发展了孔子关于“正名“的思想,除了考察论述关于“天子、诸侯、大夫、士、民”这五种称号的含义,还从哲学上探讨了人性的名实问题,最后归结到重视圣王教化的政治思想。这里着重阐释了董仲舒的人性论:   
一方面,他从如下三个方面批驳了孟子的性善论:第一,从正名的角度驳孟子性善论(包括关于性、心、民的命名)。第二,用圣人的言论驳孟子性善论,董仲舒认为圣人的言论从未有过关于行善的说法,以此证明性善论不符合圣人的思想。第三,以天道的权威驳孟子性善论,董仲舒认为天有阴阳,因而人性就有仁、贪两个方面的因素,对此必须分别对待,仁性经教化而成善,贪性则需要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董仲舒又批判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主要是从“自然之质”来定义“性”,但董仲舒认为这种“自然之质”不是“恶”的,而是含有“善质”,从而修正了荀子的性恶论。(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义证》:“本书《郊语篇》:‘圣人正名,名不虚生。’《天地阴阳篇》:‘名号之由人事起也。’《仪礼·丧服传》:‘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左氏传》:‘名以制义。’《释名》:‘名,明也;名实使分明。’《尹文大道篇》:‘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案:名家之学,以综微核实为功,以正名析词为本,此即名学也。《荀子》亦有《正名篇》,《春秋》治人必先正名,《谷梁》于五石、六鷁之词发其微,《公羊》学盖与之同。”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6:46:35 | 只看该作者
人副天数:副,副本。本篇认为天与人是同类的,人副天数,天人一致;天与人同类相感、同类相动。天地生人和万物,人比万物更尊贵,其原因在于其他生物得天地之气少,而人得天地之气多。所以人无论是从类的角度(副类),还是从数的角度(副数),都和天是一致的。如从类的角度看,人头圆像天,足方像地,头发像星辰,耳目像日月,鼻口呼吸像风和气。从数的角度看,人有小关节三百六十节,和一年的日数相当;大关节十二节,和一年的月数相当;人身体内有五脏,和五行数相当;外有四肢,和四季数相当。眼睛一开一闭,和昼夜相当;性情有时刚强,有时柔和,和冬季、夏季相当;有时悲哀、有时快乐,和阴阳之气相当。这些都说明天与人是合一的、同类的,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互相触动。(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金栋按:简而言之,人就是天的副本。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6:47:05 | 只看该作者
⑹天人相与之际:指天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7:24 , Processed in 0.0553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