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漫谈中医“十二官”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1:55 | 只看该作者
肝为郎官,郎官者何谓?

《历代职官表·历代官制概述·一 秦汉》云:“汉代有一种无职务、无官署、无员额的官名,不在正规编制之内,而直接与黄帝接近,能起相当的政治作用。这都属于郎的一类,朗是殿廷侍从的意思,其任务是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之别。”

《辞源·邑部》:“郎:官名。战国始置。秦汉时直宿卫,属郎中令,有侍郎、郎中,为侍从之职。东汉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魏、晋除尚书郎外,祕书、黄门亦皆有郎。隋始于六部各置侍郎一人,以为尚书之副。唐于诸司皆置郎中,以员外郎为副,历代因之。又文散官亦称郎,如朝议郎、通直郎等,列于大夫之下。”


《汉语大字典·邑部》:“郎: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郎,古廊字。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有议郎、中郎、郎中等名,统称曰郎。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初属郎中令(后改光禄勋)。东汉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始有郎官之名。其权位待遇均极厚重,职责范围亦异于昔日。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魏晋除尚书郎外,祕书、黄门亦皆有郎。隋始于六部各置侍郎一人,以为尚书之副。唐于诸司皆置郎中,以员外郎为副,历代因之。又文散官亦称郎,如朝议郎、通直郎等,列于大夫之下。其制至清末始废。《韩非子·说疑》:‘使郎中日闻道于郎门之外。’《汉书·苏武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秦汉史·第十八章秦汉政治制度·第三节官制》:“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武帝大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无员,多至千人。……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2:47 | 只看该作者
由上可见,郎官乃侍从之义。其任务是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因“肝主魂。随神往来谓之魂。魂者肝之藏也”(《千金方·卷十一·肝脏脉论第一》),肝为郎官,听命于帝王(神),往来于帝王周围,随时差遣,以此喻之,允当否?


肝为郎官,《中藏经》未载。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3:50 | 只看该作者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汇释

王冰注:“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

《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四者论配藏府》:“肝者,为将军之官,谋虑出者,木性仁,仁者必能深思远虑,恒欲利安万物,将军为行兵之主,必以谋虑为先。故兵书曰:‘兵以仁举,则无不从得之,以仁分,则无不从悦。’又曰:‘将无谋则士卒忧,将无虑则士卒去。’故肝为将军,出谋虑也。”

《素问注证发微》:“肝属木,木主发生,故为将军之官,而谋虑所出,犹运筹于帷幄之中也。《五癃津液别篇》:‘肝为之将。’《师传篇》云:‘肝者主为将。’

《素问吴注》:“肝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肝为厥阴,未出于阳,潜发未萌,故主谋虑。”

《类经三卷·藏象类一》:“肝属风木,性动而急,故为将军之官。木主发生,故为谋虑所出。”

《内经知要》:“肝为震卦,壮勇而急,故为将军之官。肝为东方龙神,龙善变化,故为谋虑所出。”

《素问集注》:“肝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

《素问直解》:“气勇善怒,犹之将军之官,运筹揆度,故谋虑由之出焉。”

《素问识》:“《五癃津液别》篇云:‘肝为之将。’《师传》篇云:‘肝者主为将。’吴云:‘肝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简按:《奇病论》云:‘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肝胆为表里,故肝出谋发虑,而胆为之断决也。《日知录》云:‘《春秋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正义》曰:此以魏子将中军,故谓之将军。及六国以来,遂以将军为官名,盖其元起于此。’《管子·立政》篇:‘将军大夫,以朝官吏。’”


程士德高校教参第二版《内经》:“谋虑,即深谋远虑。《素问吴注·卷三》云:‘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谋虑出焉。’又恽铁樵《群经见智录》云:‘肝主怒,拟其似者,故曰将军。怒则不复有谋虑,是肝之病也。从病之失职,以测不病时之本能,故谋虑归诸肝。’诸注相互发明。”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4:39 | 只看该作者
4、脾脏:仓廪与谏议


《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然《千金方·卷十五上·脾脏脉论第一》则云:“论曰: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者存忆之志也,为谏议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者,脾之所藏也。”即脾主意“为谏议大夫”。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5:12 | 只看该作者
谏议大夫何官职?

《文献通考·卷五十·职官考四·谏议大夫》云:“秦署谏大夫,掌议论,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始更置之。后汉增谏大夫为谏议大夫,亦无常员。二汉并属光禄勋。后魏亦曰谏议大夫。北齐有七人,属集书省。后周地官府有保氏下大夫,规谏于天子,盖比其任也。隋亦曰谏议大夫,置七人,属门下省,炀帝废之。唐武德五年复置,属门下。龙朔二年,改谏议大夫为正谏大夫。后又置谏议大夫,属中书。开元以来废正谏大夫,复以谏议大夫属门下。凡四人,掌侍从规谏。……按:以立异为心,以立口为能,此谏官所以使人厌也。况处多事之时,运筹决胜,其机贵密,其发贵果,尤不宜使好异立口者喋喋其间。然欲遂从而废其官,则过矣。昔司马温公言,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此则重惜名节,此则晓知治体。此乃名言。”


《辞源·言部》:“官名。秦置谏大夫掌论议,无定员,至多数十人,属郎中令。汉属光禄勋。东汉改为谏议大夫,历代因之。隋属门下省,炀帝曾一度废置。唐后置。……宋因之,并以为谏院之长。元无谏官。明洪武二十五年复置,不久又废。”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6:14 | 只看该作者
谏,直言规劝的意思,多用以下对上。古代设谏议之官,目的是规劝君王或皇帝,使其改正错误。

《白虎通·谏诤》:“君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

脾为谏议之官,或首见于《中藏经》。

《中藏经·卷上·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云:“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消磨水谷。”


而《敦煌医学文献·张仲景五脏论·甲本》则云“脾为大夫”。

《敦煌古医籍考释·张仲景五脏论·甲本》:“脾为大夫。”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7:04 | 只看该作者
大夫又是何官职?与谏议大夫有何不同?

《辞源·大部》:“大(音代dai)夫:㈠官名。殷周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春秋晋有公族大夫。秦汉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大中大夫等。秩自六百石至比二千石不等。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明清不设。㈡职官等级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级。㈢爵位名。如秦汉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又有官大夫、五大夫等名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隋唐明清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谓,专为封赠时用。㈣宋医官别设官阶,有大夫、郎、医効、祗侯等。见宋洪迈《容斋三笔》十六《医职冗滥》。后称医生为大夫,本此。”


据上所释,“脾为大夫”,即指谏议大夫。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8:32 | 只看该作者
《灵兰秘典论》所载“十二官”之官职,实为“十一个”官职,所阙失者正是脾脏也。故至唐宋时期因《素问》的两个遗篇问世(《素问遗篇》的著作时代,当在唐王冰以后,宋高保衡、林亿以前,即到了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才出现了题名为《素问遗篇》的内容),所以才有了《素问遗篇·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之分离补充及《素问遗篇·本病论》“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的说法,以凑十二官之数。至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已基本完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内所因论》在论十二官之功能时则补为:“脾者,谏议之官,公正出焉。”

然《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第四论配藏府》在转引《素问》时作“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观《灵兰秘典论》之十二官职,《素问》是将“脾胃”合在了一起,而《五行大义》是以五行论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五脏,提炼了“脾”,而弃掉了“胃”,疑萧氏实属无奈之举。因无“脾”之官职,或萧氏没有见到脾为“谏议之官”之称谓流传,否则绝对不会弃“胃”腑。因为仓廪是粮食仓库,五谷之府,《礼记·月令》孔《疏》:“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说文·肉部》:“胃,谷府也。”《灵枢·本输》:“胃者五谷之府。”正是胃腑之功能,而脾是转运,显属不妥。《灵兰秘典论》历代各家之注,于此皆强为之解而解(见下)。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2:59:36 | 只看该作者
观《中藏经·卷上·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云“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及《千金方·卷十五上·脾脏脉论第一》云“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之所存谓之志也,为谏议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谋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者,脾之藏也”,或受此启发,后世学者从而补充为“脾者,谏议之官,知(智)周出焉”。

“脾为谏议之官,知(智)周出焉”,是什么意思呢?知,通智,智慧、计谋、良策。周,周到、周密、全面。

张介宾《类经》注:“脾藏意,神志未定,意能通之,故为谏议之官。虑周万物,皆由乎意,故智周出焉。”


《中医大辞典》:“谏议之官:《素问遗篇·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故称。”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23:00:47 | 只看该作者
五神脏,肝、心、脾、肺、肾也。因五脏所藏即是神也,神(广义)者有五,“精、神(狭义)、魂、魄、意也”,《千金方》所论五脏正是指此。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灵枢·九针论》:“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千金方·卷十一·肝脏脉论第一》:“凡五脏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约时为五行,在人为五脏。五脏者,精神魂魄意也。”
又,《难经·三十四难》:“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
郭霭春、郭洪图《八十一难经集解》:“草刈三越曰:‘按《内经》五脏之所藏唯五神。今云七神者,脾者,阴中之至阴,肾者,阴中之太阴,阴数偶,脾肾各藏二神,故曰七神。”
《刺法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为谏议之官,知(智)周出焉。


以上各官的功能,皆是协助心神控制调理全身的情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所以据文例及功能,应该将“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补入《灵兰秘典论》,以合十二官之数,所以才有了《素问》遗篇《刺法论》的补入。而陈言《三因方》在论十二官之功能时则补为:“脾者,谏议之官,公正出焉。”

但有的学者不同意补入,如《素问直解》于天星按云:有人据《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认为当补入此句,始成十二官之数。但我们认为:胃主受纳,脾司运化,故脾胃合称“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这种说法,更为人习知并用以指导临床,而“谏议”、“知周”一类名称,却缺少实际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8:33 , Processed in 0.1423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