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心病”医案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1-31 20:5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31 17:21 编辑

江某,男,70发,1995年4月15日初诊。
      患“风心病”多年,多次全身水肿住院。西医诊断为“风心病,心房纤颤”,一直服用地高辛、速尿等,水肿消而又肿。
      刻诊:心悸气短、动则更甚,不能行走,下肢冰凉、麻木,但腹中灼热如火燎而难当,腹中热气时时上冲,则见面赤、身热、自汗、眩晕,反不恶寒,咳嗽痰少,偶尔痰中带血,口不渴,小便少。察精神萎顿,面色苍暗,两目微闭,似欲寐状,呼吸短促,语音断续,全身浮肿,下肢水肿至膝,按之凹陷没指,久久不起,厥冷如冰。舌质淡紫润少苔,舌下络脉青紫而怒张,六脉沉微而弱,参伍不调。
————————————————————————————————————————————
        风心病的治疗,不管前期还是后期甚至濒危时,都可以用中药改善症状,延缓心脏功能不全的发展,但究竟能改善到何种程度,当根据个人素质、心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与用药是否对证、用量是否恰当、时间长短等等因素,产生相应的不同效果。
       保守治疗时,西药地高辛具有效优、价廉、方便等特点。心功能达Ⅱ、Ⅲ级时以手术治疗,再加用中西药治疗为优。
       风心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之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也加重。其中多种原因均可导致面赤身热诸症,临床当根据伴随的症状及相关检查资料进行鉴别诊断与治疗。
       心功能不全,脑组织缺氧即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心功能不全,体循环渐衰竭,动脉血液对四周灌注不足,即出现四肢厥冷等阳气不足的症状肾血流量减少,即出现少尿甚或水肿,进而肾脏因缺血而受损伤也呈进行性加重;静脉回流受阻,肝内淤血,还可出现肝胆疾患,并影响胃肠功能,可出现上热诸症。心功能不全及肝肾肺等脏器受累而出现病变时,在诸多病理因素综合作用下,亦可导致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甚或缺血而又出现其他心脏诸多疾患。
       该患者此时的治疗:单用中药,只是暂时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心脏瓣膜功能,只是治“标”。因此,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稳定病情,待身体能承受手术时,行相应的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并长期应用中西药及其它措施以增强体质、改善心功能。或病人不愿手术,或身体情况不允许,那么,只能中西药并用行保守治疗、、、




献丑了,由于本人中西医水平所限,错误之处要所难免,敬请中西医师长同仁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谢谢!

点评

这一例可能没法做手术了。  发表于 2015-2-1 22:41
32
发表于 2015-1-31 21:05:29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31 20:54
江某,男,70发,1995年4月15日初诊。
      患“风心病”多年,多次全身水肿住院。西医诊断为“风心病, ...

于先生说的是,很中肯。
中医治疗风心病,那真的是治标而已•••

点评

本例只能用中药维持心功能,西药不行了,手术也做不了。用中药维持的时间长一点。不过可以配合华法令,预防血栓。  发表于 2015-2-1 22:43
33
发表于 2015-1-31 21:25:38 | 只看该作者
心悸气短、动则更甚,不能行走,下肢冰凉、麻木,但腹中灼热如火燎而难当,腹中热气时时上冲,则见面赤、身热、自汗、眩晕,反不恶寒,咳嗽痰少,偶尔痰中带血,口不渴,小便少。察精神萎顿,面色苍暗,两目微闭,似欲寐状,呼吸短促,语音断续,全身浮肿,下肢水肿至膝,按之凹陷没指,久久不起,厥冷如冰。舌质淡紫润少苔,舌下络脉青紫而怒张,六脉沉微而弱,
中医治疗风心病,那真的是治标而已
34
发表于 2015-2-1 23:30:03 | 只看该作者
患“风心病”多年,多次全身水肿住院。西医诊断为“风心病,心房纤颤”,一直服用地高辛、速尿等,水肿消而又肿。
      刻诊:心悸气短、动则更甚,不能行走,下肢冰凉、麻木,但腹中灼热如火燎而难当,腹中热气时时上冲,则见面赤、身热、自汗、眩晕,反不恶寒,咳嗽痰少,偶尔痰中带血,口不渴,小便少。察精神萎顿,面色苍暗,两目微闭,似欲寐状,呼吸短促,语音断续,全身浮肿,下肢水肿至膝,按之凹陷没指,久久不起,厥冷如冰。舌质淡紫润少苔,舌下络脉青紫而怒张,六脉沉微而弱,参伍不调。——————

-------------------------------------------------------------------------------------
我对风心病的中药治疗感兴趣,谈谈我的看法,请大家指导。

先说诊断,要按中医内科病名,就无法下诊断,铁版也只好临时“西化”一下,用西医病名。
下来辨证,分析主症:
水肿小便少,肾阳虚兼气虚。气短,肾不纳气。心悸,水气凌心、心阳不振。

本例的基本病机是心肾阳虚、心脾气虚、水液不能正常运化。
其他次要症状,咳嗽痰少,是痰浊不甚(本病有痰浊甚者,可能本例此时没有痰浊,或许西药控制了感染)。
水肿的程度,舌像、脉象都与上述病机相符,就是还一个瘀血的因素存在。不过再治疗时可以不考虑。

比较特殊的是有一个“腹中灼热如火燎而难当,腹中热气时时上冲,则见面赤、身热、自汗、眩晕”。这个症状,前面大家好像分析意见还不一致,我的意见,这个症状就不要考虑了,因为这不是个事。大家不同意的话,咱们后面继续讨论。

治法和用药:
1,利水。(注意,在本例请不要用利尿一词,那是西化词)
2,补肾阳还是补脾气、补心气、补心阳,这一连串的补,大家有何高见?
3,针对心悸,要不要用中医治心悸的安神药?
4,应该兼顾活血。血不利则病水,也包括本例的情况。



35
发表于 2015-2-1 23:30:36 | 只看该作者
患“风心病”多年,多次全身水肿住院。西医诊断为“风心病,心房纤颤”,一直服用地高辛、速尿等,水肿消而又肿。
      刻诊:心悸气短、动则更甚,不能行走,下肢冰凉、麻木,但腹中灼热如火燎而难当,腹中热气时时上冲,则见面赤、身热、自汗、眩晕,反不恶寒,咳嗽痰少,偶尔痰中带血,口不渴,小便少。察精神萎顿,面色苍暗,两目微闭,似欲寐状,呼吸短促,语音断续,全身浮肿,下肢水肿至膝,按之凹陷没指,久久不起,厥冷如冰。舌质淡紫润少苔,舌下络脉青紫而怒张,六脉沉微而弱,参伍不调。——————

-------------------------------------------------------------------------------------
我对风心病的中药治疗感兴趣,谈谈我的看法,请大家指导。

先说诊断,要按中医内科病名,就无法下诊断,铁版也只好临时“西化”一下,用西医病名。
下来辨证,分析主症:
水肿小便少,肾阳虚兼气虚。气短,肾不纳气。心悸,水气凌心、心阳不振。

本例的基本病机是心肾阳虚、心脾气虚、水液不能正常运化。
其他次要症状,咳嗽痰少,是痰浊不甚(本病有痰浊甚者,可能本例此时没有痰浊,或许西药控制了感染)。
水肿的程度,舌像、脉象都与上述病机相符,就是还一个瘀血的因素存在。不过再治疗时可以不考虑。

比较特殊的是有一个“腹中灼热如火燎而难当,腹中热气时时上冲,则见面赤、身热、自汗、眩晕”。这个症状,前面大家好像分析意见还不一致,我的意见,这个症状就不要考虑了,因为这不是个事。大家不同意的话,咱们后面继续讨论。

治法和用药:
1,利水。(注意,在本例请不要用利尿一词,那是西化词)
2,补肾阳还是补脾气、补心气、补心阳,这一连串的补,大家有何高见?
3,针对心悸,要不要用中医治心悸的安神药?
4,应该兼顾活血。血不利则病水,也包括本例的情况。


点评

接着35楼谈治法和用药: 1,利水。利水中医经验成熟,有许多现成的效方。五苓散、五皮饮等等。但五苓散重在治全身水肿,五皮饮重治腹水,本案水气凌心,咳喘严重,除上述利水方中的药物,还需要祛痰饮、泄肺气以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 16:15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6:4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2-1 22:51 编辑

李老师毕竟中医功底深厚,看得出该病案的本质。高就高在用西药没有效了,不能做手术了,只能用中药维持,时间长一点。不像仁海那么肤浅。

点评

铁兄,打字慢点,不要造成误会,可以说某个观点肤浅,不要被误会成人肤浅。  发表于 2015-2-2 11:00
37
发表于 2015-2-2 11:08:5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先生的31条,讲的实事求是。不过是泛指整个风心病的。在以保守治疗为主的时代,仁海讲述了本病的全面考虑方案。中医现在治的都是慢性病,好医生都要这样,对一个病从全面、全程考虑,成竹在胸,有守有变,然后才好主动进行治疗,取得最好的结果。
至于本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恐怕心外科不给做手术。

题外话:假如这位病人到了更严重的地步,急于做手术,这是抱着一种死里求生的态度去找心外科。我建议找不知名的医院去做。----闲话。有兴趣了以后聊。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4:09:2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自然是指看问题肤浅。因为西化,对西医崇拜,自然中医水平上不去。所以仁海拿不出靠谱的中医处方。

点评

评价观点,说个“肤浅”,虽然听者有点不受用,也无大碍,大家自谦时常用这个词,评价人就不宜用了、说明白了,就不会误会。 仁海31楼的观点不肤浅,是实实在在的。不足地方是在讨论本案时,有点跑题,引申的多了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 15:22
39
发表于 2015-2-2 15:22:36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2-2 14:09
这里自然是指看问题肤浅。因为西化,对西医崇拜,自然中医水平上不去。所以仁海拿不出靠谱的中医处方。

评价观点,说个“肤浅”,虽然听者有点不受用,也无大碍,大家自谦时常用这个词,评价人就不宜用了、说明白了,就不会误会。
仁海31楼的观点不肤浅,是实实在在的。不足地方是在讨论本案时,有点跑题,引申的多了些。
40
发表于 2015-2-2 16:15:4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2-1 23:30
患“风心病”多年,多次全身水肿住院。西医诊断为“风心病,心房纤颤”,一直服用地高辛、速尿等,水肿消而 ...

接着35楼谈治法和用药
1,利水。利水中医经验成熟,有许多现成的效方。五苓散、五皮饮等等。但五苓散重在治全身水肿,五皮饮重治腹水,本案水气凌心,咳喘严重,除上述利水方中的药物,还需要祛痰饮、泄肺气以降气平喘。葶苈子、车前子加入比较合适。

2,补肾阳还是补脾气、补心气、补心阳,这一连串的补,大家有何高见?
肾阳是一肾阳气的根本,本案的阳虚,应该是脾、肾、心阳皆虚。温阳是治本之法,不管是气虚在先还是阳虚再先,现在是阳气皆虚。温阳与益气必须并行,名方是肾气丸、补中益气丸,两个方合一块,在加其他药,未免庞杂,力量分散,就选附子、肉桂,人参(党参、太子參)。
顾忌到有阴伤的问题,再加麦冬、五味子,这就是生脉散意了。

3,针对心悸,要不要用中医治心悸的安神药?
本案的心悸,是很难治愈的,现在心衰严重,暂时不考虑心悸,等心衰纠正,病情稳定了,心悸也能减轻一些,这时候再看有没有部分治疗心悸。

4,应该兼顾活血。血不利则病水,也包括本例的情况。
本案已经出现淤血现象,但还是以阳虚水停为主,活血化瘀有一两味即可,作为利水的辅助。常用的活血药,丹参、桃红,自然首选丹参。

按上述理解,选一方:

人参(或党参、太子参,或加沙参)10克,黄芪20----3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  葶苈子30克  车前子30克 桑白皮10  泽泻10克 陈皮10克 丹参15-30克  当归10克    (或有加鸡内金)                                       
                                           水煎服,日一剂。

本方不是我拟的,当初是学长传授,后来见到资料,是北京一位名医顾景琰习用之方,方名就叫心衰合剂。
对此类心衰,一般七、八剂以后开始症状减轻,二、三十剂以后病情稳定,心功能也有提高。然后考虑的是下一步的治法了。

这个方子是我治风心、肺心、先心心衰的可靠处方,实际应用时当然也有一些加减。方子流传久了,可能和原方不完全一样。

前几天新闻上报道一个治心衰新中药,芪苈胶囊,组成:黄芪、人参、附子、丹参、葶苈子、泽泻、玉竹、桂枝、红花、香加皮、陈皮

两方立意、用药非常接近,看来,这个思路,是中医界许多人都有的。

另外,本案内容、此方的应用,涉及中医理论的许多部分,有探讨的必要。咱们后面再慢慢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5 13:03 , Processed in 0.0502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