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姬领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脸上红疹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1-1 19:19:56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 17:43
临床病案擂台赛是全球中医药论坛重要栏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禾牵出来溜溜尽管有的病案 ...

赞同铁骨总版的观点

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弘扬中医、繁荣论坛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10:44:16 | 只看该作者
病,包括六要素,病因,病性,病态,病位,表象和病势。这里的病势,主要是指疾病的严重程度。只要我们知道了前面的五种情况,病势,也就不难判断了。而表象是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的病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但他有体征,最起码有舌和脉的情况,这就是最常见到的体征。我们的八纲辨证,阴阳,是说疾病的属性,表里,是指病位,寒热,是说病性,虚实,是说病态。更多时候,寒热虚实就是病因,就是体内疾病发生的因素。当我们对每一种病,患者当时发生的病,能从这几方面了解清楚了,我们就对治疗有个准确的把握了。一个病案中对病情的记述,只要让人能了解这些信息,就是好病案,说真的,你说的再多,无非就是让人做出诊断,寒热虚实的诊断,病位的诊断等。这个就如教育小孩一样,达到目的就成,何必唠叨和不停?比如胃疼,我们已经能从舌和脉上诊断出来寒热虚实,那么又何必再强调这个病是怎么得的,用过什么药,找谁谁谁看过,效果不好(效果当然不好,效果好的话,还能轮到你来看?)胃疼的时间、胃疼的种类(刺疼、胀疼等),与情志有什么关系,西医检查了没有,结果是什么,饮食及二便情况如何,如果是女患者,再问经带的情况,等等,看起来,好完整,好美的病案,但是,实用吗?不实用,因为,在门诊,特别是在民间中医门诊,哪有时间来记录这么详细的病案,凡是这样做的,大部分都是在作秀。记录这么多,也无非最后要告诉我们的是寒热虚实和病位等信息。哦,我明白了,一天看一个病人或者几天都看不了一个病人的人闲来无事,“整理”病案,就是想告诉大家自己的水平有多高,病案写的多好,可是,等病案发出来后,诊断及治疗用药却遭到大家的质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医的目的是防治疾病,病案的病情叙述,是为了诊断和治疗的,不是为了显摆的。
好了, 不多说了,今天我也是啰嗦了好多。关于这个脸上红疹的病案,是我2014年11月25日治疗的一个女性病人的病情记录。这个病,临床上能经常见到,治疗方法不一,不过,对我来说,没有固定的成方,只有辨证论治这个法宝。千篇一律,不管什么病,过来都是辨证论治。这个病人也不例外。由于红疹发生在脸上,故而,告诉我们的直接信息就是病位在脸,在人体的上面。舌质淡,主虚,苔白,主寒;脉的虚,主虚,脉的紧,主寒。至于脉的滑,是主湿的,寒可导致,虚也可导致,但从舌苔来看,湿象不明显,故而,可以先不考虑。由此可知,患者是因虚寒所致的。而红疹的直接诊断是热,因为其颜色红,那么,这个寒和这个热是什么关系?中医认为,心火在上,肾水在下,水向上走,吸引心火下降,水火既济,平安无事(单说这一点),如果肾水寒凉,一部分结成了冰,那么,向上走的水就少了,吸引的心火往下的也就少了,火性炎上,这样,一部分火就望上走,于是可出现红疹、口疮、头晕等不同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能知道虽然前面说的病位在脸,这是由表象来定的,但是,真正的病位却在人体下部。这个病人的情况就是下面的寒导致上面的热,既属于上热下寒,也属于真寒假热,不管属于哪一种情况,标本同治的时候,既然上有热,虽为假热,但也得清,不过,量要小,温热下部之“水”才是正治,才是主要的治疗目标。
有了这个治法,处方就简单了:以蒲公英和大青叶清上热,以质地沉重的磁石降气,使火下行;以附子、肉桂、补骨脂来温热下焦;吴茱萸温热中焦;陈皮理中焦之气(中焦温热通顺,上下才能更好的交通);以黄芪、当归补虚;以桂枝、白芥子通脉祛除痰瘀(别人经验),畅通道路。诸药合用清上温下,补虚通脉。于是就有了这个处方:制附子30克(先煎),肉桂30克(后下),补骨脂30克,桂枝30克,白芥子3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10克,陈皮30克,吴茱萸10克,磁石30克(先煎)。
患者服用7剂之后,12月4日来诊时,红疹已经消退,嘱患者继用7剂,以巩固疗效。
这里,我说一点题外话:就是病案的展现,一定要给别人以启示,不是仅仅说自己治好了就完了,要有理有据的谈述自己在诊治思维、用药依据,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交流目的。

点评

以大剂量的附子,肉桂,补骨脂,吴茱萸,来暖阳,以磁石来镇之,使得阳火不犯上, 火从下焦加热,则可以推动肾阴上行以交心火, 同时对于脸面的红疹,略加蒲公英,大青叶以散火 (蒲公英30克是否过大了),很好的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 15:2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3
发表于 2015-1-2 10:54:26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5-1-2 10:44
病,包括六要素,病因,病性,病态,病位,表象和病势。这里的病势,主要是指疾病的严重程度。只要我们知道 ...

制附子30克(先煎),肉桂30克(后下),补骨脂30克,桂枝30克,白芥子3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10克,陈皮30克,吴茱萸10克,磁石30克(先煎)。——————————————————————

谢谢版主赐教啊。


寒,这是主线。看来我的麻黄桂枝还算靠谱,就是病重药轻了。


方中吴茱萸用得好。


版如果不用蒲公英、大青叶的话,是否可以呢?我总觉得用蒲公英、大青叶有些勉强。


还请版继续来点“干货”,谢谢啊
34
发表于 2015-1-2 13:35:01 | 只看该作者
诊断:太阳阳明病

处方:麻黄 桂枝 黄芩 芍药
35
发表于 2015-1-2 14:29:3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充分体现中医思维疗效才是硬道理姬版是用纯中医方法治疗中医西化者是搞不懂的,感谢姬先生对擂台赛的支持与参与希望姬先生一如既往积极参与!

点评

很好充分体现中医思维疗效才是硬道理姬版是用纯中医方法治疗中医西化者是搞不懂的 ———————————————— 请问,何处搞不懂?  发表于 2015-1-3 21:22
36
发表于 2015-1-2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5-1-2 10:44
病,包括六要素,病因,病性,病态,病位,表象和病势。这里的病势,主要是指疾病的严重程度。只要我们知道 ...

以大剂量的附子,肉桂,补骨脂,吴茱萸,来暖阳,以磁石来镇之,使得阳火不犯上, 火从下焦加热,则可以推动肾阴上行以交心火, 同时对于脸面的红疹,略加蒲公英,大青叶以散火 (蒲公英30克是否过大了),很好的立意。
37
发表于 2015-1-2 17:58:09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1-1 11:52
哈哈,好,杨版主终于把你的理论核心透露了一点点,谢谢啊!

虽然是一点点,但很有提示价值——就是升 ...

谢谢梁总的表扬。一并回答后面梁总的问话。我的处方,给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方,有时不用肉桂和干姜。给患者开出七天的药里,没有不用干姜肉桂的。至于大家怎么去研究和分析,那可以是见仁见智。但是,我所说的给每个患者的处方里,都用了干姜和肉桂,这个就绝对是事实,而且,有据可查,决无虚言。
38
发表于 2015-1-2 18:05:24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1-2 10:54
制附子30克(先煎),肉桂30克(后下),补骨脂30克,桂枝30克,白芥子3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蒲公英 ...

哈哈,我在这点上,和梁总的意见正相反。因为,我所有的处方里,都是寒热药并用,至于道理,个人有个人的见解。我不仅支持姬先生用了附子,肉桂更支持用公英。


我之所以支持姬先生的处方,不仅是因为他的处方事实的取得了疗效。我的理解,中医调和阴阳的价值,就在于一个处方里,要有阴有阳。虚阳,也是阳,只是治疗上,滋阴药要多点,清热药要少点。可能真的有时就是只用热药,而不用寒药,但是,这样的特殊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39
发表于 2015-1-2 18:08:56 | 只看该作者
无阳不阴,无阴不阳,是哲学观。而应用在具体的诊断和用药上,怎么把这个思想贯彻到具体的处方和治疗上,还真的是值得思考。
40
发表于 2015-1-2 18:49:51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1-2 18:05
哈哈,我在这点上,和梁总的意见正相反。因为,我所有的处方里,都是寒热药并用,至于道理,个人有个人的 ...

谢谢杨先生,是这个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3:58 , Processed in 0.06866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