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凌寒独自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复制链接]
31
匿名  发表于 2004-12-8 01:24:18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此人看是阴虚,实侧因治肝之时久服凉药,元气已经大伤.如此时再服伐阳之药,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矣,虽短时看侧有效,然已伐勿再伐,久之,必生它恙,治之难矣.
  如阴虚表象如此明了,然世间无医者乎?如此何来今日之事?如此久治无果,因众人皆用凉药一伐再伐,至元阴染邪,弱阳虽薄,也夺其上.实则内寒也!
   一天平,置于桌上,不平.何令平之?夺其有余,平!补其所虚,亦复之.然夺者,左右具损.补者,左右具增.两者皆平!汝何择???????
  

   正确对待药物的固有属性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石膏令人畏寒,附片用之不当使人中毒,这些自然属性众所周之。有些医生就把此类药品视为毒蛇猛兽,拒而不用,抹杀了它们的巨大功效,殊不知大黄作用于肌体而产生的泻下作用正是服药瞑眩的一种表现(石膏、 附片亦如此)。笔者就根据服药不瞑眩,厥疾不瘥的道理在临床中大量运用, 救人无数。比如笔者用大剂量附片治疗阴寒内胜的患者,效果显著;用大黄治咳嗽、胃病,虽然产生了泻下作用,可正是通过这些作用,亦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诚可谓:“大黄附子救人有功。”有的医生因为不了解这些药物的固有属性,认为是不良反应,弃之不用,这和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确实可怜可惜。

朱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惑之者以为不刊之论,实则荒谬不经之言也。
    确乎不拔之论当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以人生即一由生向死过程,阳者,生气也,阴者,死气也,阳消一分,阴长一分,人就向死近一分。多一分阳气便多一分生机,自然之理也。君不见冬日之木乎?阳气潜藏,阴气弥漫,枝叶摧折,形容枯槁,阴寒之极,死气临之也。冬至子时,一阳初动,阳气渐复,至于立春之后,阳气敷布,生机渐发,春色渐渐盎然,生命复苏,情志畅然,此亦显而易见之理也。
    刘河间朱丹溪乃以天时之变,妄言为常,当火气行时滋阴降火或有一时之效,然时过境迁仍执之以为恒常不变之理,则大谬也,昔之琼浆,今为鸩毒矣。
    观今之动辄以滋阴降火统治诸病者,杀人者众,生人者寡,犹执迷不悟以朱刘之言为根据,黄坤载谓彼等为下愚、厉鬼,良有以也。再观近世所谓名医如施今墨孔伯华者流医案,宗刘朱谬论,动辄降火,用药杂乱,不了了之,难得入口见效者,今世宗彼等者又不知凡几,此大众所谓中药见效慢之说所由来者也。
    朱刘之过在以妄为常,庸工之过在不知变通。客气不无常变,主气终有盛衰。阳胜阴则动有余,阴胜阳则动不足,此常态也。动为阳,生气也,静为阴,死气也,明乎此则自能识得阴阳死生之变矣。
32
匿名  发表于 2004-12-8 01:30:26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有的医务工作者只看得到某些中药的副作用,而对大多数西药( 比如速尿对肾功能的严重损害,但抢救肾功能衰竭患者时广泛使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造成的危害比疾病本身对患者的损害还重等)视若不见, 根本不考虑在辩证论治基础上的整体配伍,也就是忽略了辩证论治的原则,只要中药出现瞑眩等反应时,就大呼为中毒,药不对症,这种大肆喧哗,混淆事实,跟指鹿为马有什么两样?原生药物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防身治病的才叫中药,如果撇开中医,撇开辩证论治的原则,只以一味药而论,就免不了走到废医存药的路上,对“瞑眩”也就大惊小怪。近日来,日本人用小柴胡汤使人致死一案,也是废医存药的最好例证。难道我们还要重蹈复辙吗?
33
发表于 2004-12-8 07:46:32 |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下面引用由凌寒独自开2004/12/07 11:16am 发表的内容:
还是很迷惑呢
我实在是不懂医理
看到说我有热
然而一方面又说要吃热药
...
衣服湿了,定用热去湿,于是我们将之拿到   大火上  去烤之,衣服未干,却已烤焦。
药之轻重,选择,医生之水平顿现。
34
发表于 2004-12-8 08:01:14 |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建议大家的争论围绕该案患者的症状来展开进行,这样才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起码对虚实寒热的判断理由,应该来一番论证,方能以理服人。
35
发表于 2004-12-8 09:13:36 |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痰瘀内阻,阴津不布
不懂中医认为, 这个病例并非单纯阴虚,乃是因为痰湿阻于内,痰阻血瘀,水津不得外布,气机不畅引起。不懂中医着这样考虑,病人25岁,身高163厘米,体重98斤,形体消瘦,大体印象为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后天脾胃虚弱,脾主肌肉四肢,日久身体消瘦,脾胃运化不利,恶食生冷;水湿内聚,蕴蒸日久,中焦气机失畅,痰不得化,津液不布,水亦不能化津,因此唇干而多饮,眼干,白带时多亦应考虑有湿;痰瘀同源,是故气血不畅,眼睛有血丝,并离经而出,月事时痛。舌苔偶黄,乃蕴热不盛脉弦细乃气机不伸使然便干而粘,不能成型亦为湿蕴之象。
不懂中医认为是:痰湿内阻,郁热不盛,阴津不布,兼有血瘀之象
不懂中医不开方子
36
发表于 2004-12-8 09:30:57 |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是啊,是啊。
37
匿名  发表于 2004-12-8 13:11:44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冬来还是谨慎用药,好自为之,不要嘴犟,医生面对的是生命,不可偏失。本论坛某先生用燥烈的麻辛附子加大剂量桂枝治疗“阳虚感冒咳嗽”。导致患者胸闷心慌口舌干糙,呼吸困难,喀血。例子是现成的!!!导致中毒死亡的临床上也有!!!
告戒你是对你和患者负责!!!
你自己静下心来考虑得失吧。
38
匿名  发表于 2004-12-8 19:16:29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痰瘀内阻,阴津不布
不懂中医认为, 这个病例并非单纯阴虚,乃是因为痰湿阻于内,痰阻血瘀,水津不得外布,气机不畅引起。不懂中医着这样考虑,病人25岁,身高163厘米,体重98斤,形体消瘦,大体印象为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后天脾胃虚弱,脾主肌肉四肢,日久身体消瘦,脾胃运化不利,恶食生冷;水湿内聚,蕴蒸日久,中焦气机失畅,痰不得化,津液不布,水亦不能化津,因此唇干而多饮,眼干,白带时多亦应考虑有湿;痰瘀同源,是故气血不畅,眼睛有血丝,并离经而出,月事时痛。舌苔偶黄,乃蕴热不盛脉弦细乃气机不伸使然便干而粘,不能成型亦为湿蕴之象。
不懂中医认为是:痰湿内阻,郁热不盛,阴津不布,兼有血瘀之象
不懂中医也太谦虚了吧,分析明了,余试拟一方,望先生指教:
半夏12   茯苓12   陈皮9  赤芍12   白芍12   枣仁18  香附子12
桂枝9(开启阴阳之路)   甘草6   干姜9      单位克
39
匿名  发表于 2004-12-8 20:17:24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你可能是胆囊的问题,去查查看.
4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8 21:55:58 |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医师给我开药方吧

谢谢诸位热心人
我现在觉得对自己的病因有了一些了解
但是真的不太敢吃东来的药
听起来还是怕怕的
虽然也看过一些书籍说是可以用一些重药
但是总觉得不安心的
能开一些药不要那么猛吗
我也不着急短期可以治好的
只要能慢慢好转就可以了
谢谢大家
麻烦尽快给我一个可以吃的药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8:48 , Processed in 0.0494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