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凤凰观察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好!汤液五行经法图补足且自圆矣。汤液六兽经法图安在哉?请方居士再接再厉,完成此汤液六兽图!
32
发表于 2007-6-2 10:2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续二
卷三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
《辅行诀》记载辨五(加心包为六脏)脏病证大小泻补方24个(不计随证加减方36个),实际每脏有方证4个。於后单列五脏泻方5个,补方5个,五(六)脏之病证方前后合之共34方。吾人以为《辅行诀》书中仅有五(六)脏病之方证,而无六腑病之方证,其实不然,脏为阴腑为阳,脏与腑(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互为表里,治脏之医方亦是治腑之医方是也。其后更列外感天行之大小二旦六神“伤寒”症16方,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病症5方,总计《辅行诀》载医方91个,其组方法则亦按脏腑泻补、外感天行、开窍急救三类而成。
笔者以图3《五行相生相克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简称《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的五行生克制化之逻辑关系,解析《辅行诀》书中所载药方五行之义理,并按卷三所用方法破解《汤液经方》遗存——《辅行诀》医方之组方法则与规律。
下略,观者可根据以上方法进行分析破解.
33
发表于 2007-6-2 10:3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卷四  《汤液经法元始图》与变体图
根据以上材料验证,笔者复原《汤液经法图》之元始图(图4)如下:
34
发表于 2007-6-2 10:36: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5
发表于 2007-6-2 10:37: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笔者复原《汤液经法图》之元始简化图(图5)如下:
36
发表于 2007-6-2 10:40: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7
发表于 2007-6-2 10:4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辅行诀》曰:“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根据推测的《桐君采药录》体系之药性“五行属性归类法”规律,笔者绘制变体图——《五行化生汤液经法图》(图6)如下:
38
发表于 2007-6-2 10:45: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这个贴子最后由方国强在 2007/06/02 11:21am 第 1 次编辑]



此图即是"汤液六兽图"是也.白沙游子无闻居士附记.
2007.6.2.11时20分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9
发表于 2007-6-2 10:4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以上三图,供有心破解《汤液经法图》与《汤液经》组方法则(汤液经法)者参考,供有心破解《伤杂病寒论》组方法则者参考。
自清•康熙年间之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哲学一直来遭受西方哲学之排斥,中华医药更是首当其冲,民国年间中医药存废的中西医大辩论之风一直延续至今。看当今世界,泰西人信中医药者日渐增多,而少数华人却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嗤之以鼻。邓小平同志说过:“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间,中华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中所起到防治疾病之作用,无论是华人、泰西人有目共睹。伴随高科技给人类以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以大自然赋予的生态环保之中华医药越来越得到泰西人的重视,毛泽东主席曾言:“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现代世界医疗卫生状况已被伟大领袖所言中。
翻开中华医药史,对祖国医药的总结提升代不乏人,从传说中的神农、黄帝、歧伯、雷公,至伊尹、扁鹊、张机、王叔和、华佗、陶弘景、孙思邈、林亿、成无己、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朱丹溪、付青主、唐宗海、张锡纯……史书记载与默默无闻之许多中华医药先哲前贤,为现代中医药者留下了无价之宝,白沙游子以为,当今中医药之出路同样在于总结与提升,继陈出新,从而达到古为今用之目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
无闻居士曰:
治病救人,临床实验;
理论研究,始有发展;
齐驾并进,不可偏废;
振兴中华,医药趋先。
40
发表于 2007-6-2 10:4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

[这个贴子最后由方国强在 2007/06/02 10:50am 第 1 次编辑]


卷五   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分析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之核心,是商周乾坤图经之核心,是中华易学之核心,是中华医药学之核心。一句话,讲中国哲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易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医药就更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
中华医学之核心乃阴阳五行是也,中华药学之核心仍阴阳五行是也,故谢松龄在《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人象》中曰:“草石药物亦无不具阴阳五行之性,服药也是‘输入’阴阳五行,盖可调阴阳、顺五行者,惟阴阳五行而已。对此,谢遐龄博士曾提出十分动人而精辟的见解:‘服中药,不是服其中的化学成分,而是服其中的阴阳五行。’”(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谢氏兄弟之说是对“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法”的最好之诠释。
“中药五行属性”已随历史而逝,远离中药学矣,远离中医学矣,远离中医药界矣。笔者认为,破解“汤液经法”,解析《汤液经》医方遗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必须将《辅行诀》中91个医方所用91味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实行医药同理、同义、同法,才能真正破解《辅行诀》之组方法则。如何将91味中药乃至将现在常用的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首先要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以五行属性分类的二十五味药精之五行本义,和它与中药之五味、五色、五气、归经、功效等联系起来分析,并将之作为突破口,用以“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之准绳(法),以期管窥《桐君采药录》之药物属性体系。
下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2:40 , Processed in 0.0503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