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卦新解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4-11-6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谢谢翟先生细心指出我的错误。但是文王八卦显然不是随意而为的作品。如果不了解自然界的诸如气候、寒热、生死等变化,不细心体味世界万物的生长壮老已,岂能把后天八卦与人们的这些息息相关的生活方面联系在一起?所以广义来讲,文王八卦不愧为“俯仰”之作也。这是我自己的想法,原不能强加与人的,翟先生在此不必太过耿耿与怀。如果因此而又扯入诸如秦越人先生的所谓“错误”来,那么我只有惭愧而死了:)
我的理解,大约事物成为一体,有所谓“一物一太极”的道理,必然是阴阳混成一体而成的。那么,要保持住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必须保持一种相对而言的稳态。所以,这个稳态,大约应该是对我们所观察的某一事物的宏观状态而言。
那么,这个稳态的内部,必然存在着“阴阳”的矛盾运动。阴阳的运动,我的理解,大概应该就是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个样子吧。那么,阴或者阳的运动,是否应该描述一下呢?于是我引用动态这个词。
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阴或者阳,既是太极中的单体,又可以各自当作一个整体,(即要么是阴,要么是阳),作为整体时,它也要维持一定的稳态,以与另外一个相区别;作为单体,它又要有一定的运动形式,以与另外一个发生相互作用而相互转换。在作为整体时,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位置的讨论----阴在上还是阳在上?阴在下还是阳在下?这个时候,就要看谁是本源,谁是因果了。这个本源、因果关系,上面已经讨论过,这里就不重复了。(另外河图里也有“天一生水”之说,我想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发挥了吧。)
而另外一个方面,作为单体,两者是构成太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转换的(即“物极必反”的道理),那么相互之间必须要沟通。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沟通呢?相互转换!这就是为什么看起来水是从上流下来的,而火是从下面升上去的。因为水是从火中诞生的,火是从水中蒸腾而起的啊。这个就是水火相互转化的道理。所以,文王八卦不仅让我们看常态的水火的位置,更让我们了解阴阳的相互转化。
如果只知道水从上往下流,火从下面往上升,这是只看到了物质相对运动(机械运动或者“物理运动”)的一面,却没有看到物质静态中蕴涵着相互转化(可以比喻作“化学运动”吗?)的一面啊!
[最后注:自己也不知道说明白没有,但是已经尽我所能的打比方了,大家对付着先看吧。:) 错误、疏忽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32
发表于 2004-11-6 10:55:09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4/11/06 11:02am 第 1 次编辑]

翟先生读书多,创意多,人所皆知,论坛上众多版主,会员均先后接待过翟先生的文帖,要说的也说了,不必多赘。
读书多并无错,倘若不善于消化理解书中真义,又不善于将所读的书目有条理地归类,那么应起来必定杂乱无章,语无伦次,令人啼笑皆非!
我拜读了 laozhongyi2 先生的文帖,感觉得很舒服,说出个人感受,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但是,翟先生却认为我的感觉是"错误"的, ---- 呵呵!造学问的人沾染了这种"霸气",恍如死亡前的回光返照,这学问的寿命也长不到哪里去了。
比如两位厨师分别做一道菜竞技,品尝者会自发地将品尝感觉如实说出来,做菜的厨师能反驳吗?做菜的与尝菜的是完全不同的分工,岂能越庖代殂。
我看不懂翟鉴先生的"学说",却看明白了 laozhongyi2 先生对阴阳八卦演释的内容;尽管在下文章写得不如翟先生,但看文章的感受,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收别人长处的习惯却远胜于翟先生百倍!
3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6 18:08:16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从 laozhongyi2兄的帖子看,您是认真的!这是学术界难得的!谢谢您!
您说:     
  ……但是文王八卦显然不是随意而为的作品。
答:很简单,是因为文王时期已经发现先天八卦已经不符合当时的自然现象。但后天八卦却没有脱离开先天的老框框。最后出现了张三必须戴上李四的帽子才能是张三,即人们所说的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而实际是用的先天的卦数,后天的卦体。本来一个八卦就完全可以阐述自然现象,就不得不两个八卦相凑合了。但是,又出现了卫元蒿的中天八卦。人们又对此议论纷纷。我认为,很可能是卫元蒿已经发现了先后天八卦皆有致命问题。
您说:
如果不了解自然界的诸如气候、寒热、生死等变化,不细心体味世界万物的生长壮老已,岂能把后天八卦与人们的这些息息相关的生活方面联系在一起?所以广义来讲,文王八卦不愧为“俯仰”之作也。
答:后天八卦类似盖天派的“仰观俯察”,这是因为盖天派把天阳在上。而后天八卦是把火阳在上。这就是错误的根源!因为天上(外)不是阳,而是阴。这些都已经被自然及实际所证实。如自然高寒,人的体表比里寒等等。
您说:
我的理解,大约事物成为一体,有所谓“一物一太极”的道理,必然是阴阳混成一体而成的。那么,要保持住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必须保持一种相对而言的稳态。所以,这个稳态,大约应该是对我们所观察的某一事物的宏观状态而言。
答:基本支持您的看法!明朗点说,有阴阳动静之动态,才有宏观整体的稳态。
您说:
那么,这个稳态的内部,必然存在着“阴阳”的矛盾运动。阴阳的运动,我的理解,大概应该就是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个样子吧。那么,阴或者阳的运动,是否应该描述一下呢?于是我引用动态这个词。
答:阴阳的矛盾运动是谁也否认不了的。这就要看阴阳能不能自然运动。所谓自然的阴阳运动,只有阴在外(上)才能自然向下运动。如果阴在内(下),就没有它再向下运动的空间了。实际应该是阳在下(内),阴在上(外)才是自然运动。才是互根、互补的。
什么是互根?
阴根于阳,只因为阴是阳转化而来。如自然天之阴雨是地阳蒸汽转化而来,即阳是“因”,阴是“果”。我们再用阳阳属性的舒张与收缩论证人体一些状况:血管紧张素II,有很强的收缩血管作用,而血管紧张素II是肾素转化而来的。肾为火脏在《对传统理论“心肾相交”的质疑》已经澄清,不再重复。关于肾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的细节过程请您看我的另一个帖子《  传统理论“表为阳里为阴”与实际不符》。
什么是互补?
阳是先天的,阴是后天的。后天之阴降雨可补充先天。所谓互根互补,不是相互。因为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阴转阳的证据。所以,只是阳转化阴,阴再补充阳,永无休止。
大家注意!教科书“阳在上,阴在下”与自然相反,阴阳不能相交,有一个荒谬的借口,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但是,没有几人能说出什么是阴中之阳,什么是阳中之阴。因此,我特设置一篇《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请大家讨论。
您说:
(另外河图里也有“天一生水”之说,我想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发挥了吧。)
答:“河图”是一张废图,请您看我另一个帖子《河图与理》,也可在《关于阴阳学说向专家挑战》与黄歧建中汤兄争论部分提出问题。
关于您以下所说,前面基本都阐述过了就不回答了。
3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7 06:01:42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谢谢秦越人仁兄的直言!
您说:  
读书多并无错,倘若不善于消化理解书中真义,又不善于将所读的书目有条理地归类,那么应起来必定杂乱无章,语无伦次,令人啼笑皆非!
答:我读书从不以书证为根本,而是看书证是否在理中;我不只是对一些传统理论的质疑,而是在质疑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学说。您看我的东西杂乱无章。这是因为您是以书证的条例来看我新的东西,所以您认为杂乱无章。其实,我的观点不论是条理还是归类都是十分清晰的。不只阐述阴阳运动的属性与自然现象相吻合,而且能与现代科学接轨。难道这就是没有条理、杂乱无章吗?
您说:
但是,翟先生却认为我的感觉是"错误"的, ---- 呵呵!造学问的人沾染了这种"霸气",恍如死亡前的回光返照,这学问的寿命也长不到哪里去了。
答:我对事物的评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即使您禁止我发言了,我的态度也不会改变。假如您能讲出没错的理由来,不是比说“我霸气”更有说服力吗。反过来说,如果为讨好,见人说话,把别人错误说成是美好的,这才是学术界最可怕的。
如果没有是与非(对与错)还设立《百家争鸣》干什么。在您网站您有权利提出,在《百家争鸣》不允许争论是与非。忠告仁兄一句“说他人霸气是表现自己的无能”
您说:
比如两位厨师分别做一道菜竞技,品尝者会自发地将品尝感觉如实说出来,做菜的厨师能反驳吗?做菜的与尝菜的是完全不同的分工,岂能越庖代殂。
答:厨师炒菜,各有所长。即使炒的不好,也不能用对与错来评价。然而,学术理论就截然不同了。如传统理论的“表为阳”与自然相违背,与实际相反。对此,您能用厨师炒采、众口难调,各有所长来评价它的是与非吗?
您说
我看不懂翟鉴先生的"学说",却看明白了 laozhongyi2 先生对阴阳八卦演释的内容;尽管在下文章写得不如翟先生,但看文章的感受,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收别人长处的习惯却远胜于翟先生百倍!
答:我并不认为您看不懂我的观点,因为我的观点十分明朗,即乾阳为地,坤阴为天。而是您拿不出理由来与我对质罢了。
每一个人的意见我都会认真听的。如果意见不在理中,我只能听,但不采纳。
35
发表于 2004-11-7 11:35:22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姓翟的傻嬖,你知道八卦是干什麽用的吗??????????
36
发表于 2004-11-7 13:17:37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这个贴子最后由神农侍者在 2004/11/07 06:51pm 第 1 次编辑]

翟鉴先生:
“坤阴为天”
“坤”,从土、从申,土申之义也。以“坤”为“天”,在逻辑推理上是犯了思維錯误。
坤为地,“坤阴为天”即是“地阴为天”。
於文法结构上而言:“阴”是抽象名词,作主语;“地”是具体名词,作形容词。
“地阴”即是以具体之“地”規範了抽象“阴”之全部內容,換言之,地即是阴,阴即是地。
以此推理,“坤阴为天”,即是“地为天”。
“地为天”? 看来 先生 是需要在思維与文字表迖之逻辑上,再痛下功夫了!


37
发表于 2004-11-7 19:53:30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4/11/07 06:01am 发表的内容:
答:我对事物的评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即使您禁止我发言了,我的态度也不会改变。假如您能讲出没错的理由来,不是比说“我霸气”更有说服力吗。反过来说,如果为讨好,见人说话,把别人错误说成是美好的,这才是学术界最可怕的。
如果没有是与非(对与错)还设立《百家争鸣》干什么。在您网站您有权利提出,在《百家争鸣》不允许争论是与非。忠告仁兄一句“说他人霸气是表现自己的无能”
翟鉴先生,简单地告诉你:
1. 这类学术讨论,只有你一个人坚持要分出对与错的结果,我只是说看不懂翟先生的文章,看了laozhongyi2的文章很舒服;并没有说过错与对,相反,将你的幻觉强加于他人的观点的行为,却是不折不扣的"霸道"言论。
2. 我曾说过:"造学问的人沾染了这种"霸气",恍如死亡前的回光返照,这学问的寿命也长不到哪里去了。" ---- 这只是一种观察学风得出來的经验之谈,绝不是要用手段禁止翟先你在论坛发言的意思。请放心,尽管行文论说先生的"独创学术",论坛绝不干扰!

38
发表于 2004-11-8 00:23:45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4/08/06 05:09am 发表的内容:
三、八卦的修复
我新观点是按现代地为阳(乾为地),坤阴为天,...
子曰:必也正名乎!
请先生自省,或者更该看一看先秦时期就有了的名实之辩、形名之学。至少,汉代的《说文解字》是该看一看了,其中正有关于“陰陽乾坤天地”等字的解说。
39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06:45:54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谢谢 神农侍者兄提出的问题!
您说:     
  “坤”,从土、从申,土申之义也。以“坤”为“天”,在逻辑推理上是犯了思維錯误。
答: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正是我在新八卦想要做的。原想按新八卦的位置(春、夏、长夏、秋、冬)重新匹配五行。又根据先后天八卦的五行不全是以位置匹配的。而且,八经卦还没有金。由于没有找到八卦是根据什么匹配的五行,所以,我本想做的但没做(八卦的五行照旧)。至于新八卦能否重新匹配五行那是以后的事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八卦不论是按旧的五行匹配,或将来重新匹配,但对坤(阴)为天不会有任何妨碍。
另外,我新的阴阳学说是十分简单的,但经的起大自然的称量!经的起任何手段的科学验证。它不象旧的阴阳学说那么复杂,不把阴阳弄模糊了不罢手,不把人搞晕了不罢手。因为只有把阴阳学说搞乱,才显得那些阴阳大师比别人高明。旧的阴阳学说看上去是很复杂的,但是,杂而不精。因为旧的阴阳学说一来与自然相违背(阴阳没法升降);二来与实际相反(表为阳,而表寒)。旧的阴阳学说不只经不起大自然的称量;更经不起科学验证,所以,必须废弃!
4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8 16:46:48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新解

秦越人仁兄说:   
我只是说看不懂翟先生的文章,看了laozhongyi2的文章很舒服;并没有说过错与对,相反,将你的幻觉强加于他人的观点的行为,却是不折不扣的"霸道"言论。
答:您是没有说过对与错。我也相信您不会说对与错。这是因为您评论学术是按品尝厨师炒菜的味道,只是靠感觉得出的,没法用科学的手段来衡量,所以不会有对与错的结论。但我和您不一样,我不相信任何什么感觉、幻觉,只凭合理的证据!与理相违背者,我就说它是错的。
黄岐建中汤 兄说:  
  下面引用由翟鉴在 2004/08/06 05:09am 发表的内容:
三、八卦的修复
我新观点是按现代地为阳(乾为地),坤阴为天,...
子曰:必也正名乎!
请先生自省,或者更该看一看先秦时期就有了的名实之辩、形名之学。至少,汉代的《说文解字》是该看一看了,其中正有关于“陰陽乾坤天地”等字的解说。
回答:谢谢您帮我推荐书籍!有时间我会看的。在我没看此书之前,恳求仁兄如果对我的观点有异议,请您直言相告!或直接提出质疑!
请兄恕我直言,我是从内心尊敬您的!但是,在观点上,我不会让您半步!  
请问仁兄,汉代的《说文解字》一书一般新华书店有卖的吗?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1:29 , Processed in 0.0526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