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ffaao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治的症状是病因的一部分,且是病因的上级部分。

[复制链接]
381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9:09:1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是不是注意到了中国派往意大利的专家组撤回来了,俄罗斯进去了。原因我不知道,但是中医药不被意大利的医学家接受是情理中的事,在意大利辨证论治,三药三方适用不适用?意大利的科学家问:三药三方的药理作用是什么?治疗新冠肺炎的道理是什么?院士们能回答吗?在国内可以在新闻发布会上理直气壮地说:疗效!美国、意大利等医学科学家认可吗?人家不认可,就不会用你的药。
382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9:10:20 | 只看该作者
三药三方的药理作用是什么?在国内可以在新闻发布会上理直气壮地说:疗效!美国、意大利等医学科学家认可吗?
3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9:10:55 | 只看该作者
不认可
384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9:14:47 | 只看该作者
中药对于症状如失眠少力食少,与人类科学药物相比要先进,中药对症状如失眠少力食少是治愈,人类科学药物不能治愈症状如失眠少力食少。
这是中医药研究的最基本或研究开始部分,只是很多年来中医药却完全没有这种研究。
是偏离正确方向的没用的中医药研究。
以至到现在中医药还不能被人类医药科学接受。
当然中医药研究现在还只能建立假说。
385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9:31: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7/08/14 06:46pm 第 6 次编辑]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
作者:李同宪     李月彩
    1  感染——炎症——发热这一最古老的医学联系是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研究的共同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伤寒论》及温病学说都是讨论外感热病的。尽管伤寒温病有着历史纷争,但是它们讨论的基本内容都是当时社会上最多见的热性病,许多学者认为应当统一为中医外感热病学。《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温病学说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补充了《伤寒论》的不足,提高了治疗外感热性病的效果。它更多地涉及传染病方面,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可以包括所有外感热病的诊断及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机体对感染或(与)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是病因,炎症(局部炎性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是病机、病理,发热是临床表现。除了感染之外,其它如创伤、肿瘤、变态反应等均可引起炎症,炎症可引起发热,也可能不引起发热,但无论是急性发热还是中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其最常见的原因都是感染,感染——炎症——发热这一联系是医学中最多见、最古老的联系。在没有抗菌素及外科手术的古代,感染——炎症——发热比现代更多见更严重。所以中医热病学研究的对象是外感发热,就是把感染——炎症——发热这一大类疾病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空间上研究其发生发展终结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在各个不同时空阶段的临床表现、病机及治疗原则和方法。
   <现代感染病学>一书在前言中说:“在医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研究中,感染性疾病(简称感染病或感染,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对其应有一个准确定义”。陈灏珠院士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本书还概述了“感染”与“传染染”的关系,阐明“传染病”是“感染病”的一部分。这种认识上的升华对于伤寒与温病之争以及寒温学派的统一有启迪意义。当现代感染病学包括了传染病、寄生虫病之后,它所覆盖的病种以及由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病理过程才能与《伤寒论》及温病学的集合相一致。
     2  对感染病(外感热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动态变化规律的认识,中西两大理论体系具可相触性。
     2.1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突破体表防卫机制之后,首先受到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体液成分和吞噬细胞的抵御,在这一阶段患者不出现症状(潜伏期),当病原体充分扰乱了体液成分和吞噬细胞的防卫能力之后,人体产生了另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个反应增加了体液防御成分的浓度,增加了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体液和细胞成分到达炎症部位,是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开始。这时患者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前驱期),发热是急性反应期最明显的标志。当疾病进一步发展,局部炎症灶形成,炎症器官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等定位性,特异性症状及体征,随之全身炎症反应加重,除发热外还可出现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此时病程进入发病期(症状明显期)。随着特异性抗体的出现及全身抗损伤功能的增强,治疗得当等,机体逐渐恢复健康,此为恢复期。至此,典型的急性感染过程结束。另一种情况是急性期过后,病原体清除之后,疾病的动态过程并未停止,因为组织器官损伤之后不一定都能完全恢复其功能或被完全代偿,遗留有器官形态结构损伤,机能及代谢障碍;有些疾病其病原体未能被完全清除而转为慢性过程,并有可能反复急性发作;由于毒素及免疫反应使疾病仍然存在如免疫性疾病等,这些慢性过程使机体的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机能障碍逐渐失去代偿,机体乃逐渐衰竭而导致死亡。综合以上临床及病理过程,感染性疾病大致可分为前驱期、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或转入慢性期、衰竭期(严重营养代谢机能障碍期)及临终前期
386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9:34:22 | 只看该作者
就是把感染——炎症——发热
387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9:38:54 | 只看该作者
发热不是中医药症状的热
388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9:39: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反应增加了体液防御成分的浓度,增加了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体液和细胞成分到达炎症部位,是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开始。这时患者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前驱期),
389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9:43:3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症状的热是炎症,是炎症发热症状产生的原因
39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0:31:48 | 只看该作者
增加了体液防御成分的浓度,增加了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体液和细胞成分到达炎症部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19 15:36 , Processed in 0.07518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