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坛中医资深专家太白侠揭示中医本质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2014-10-26 08:27:25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0-25 23:50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 ...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释:唯,甲骨文(口,开口应答)、(隹,悦耳鸟叫声),本义:满口悦耳动听地“唯唯”答应,相当于“喏”。《说文》:唯,诺也。

阿,金文(阜,大山、高地)、(呵,感叹、呼唤)、(土,山地), 本义:人们在登上高山后感叹、呼唤。篆文省去“土”。隶书精简。当“阿”的“登山兴叹”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啊”代替。古人称登山兴叹为“阿”,称临川兴叹为“河”。《说文》:阿,大陵也。本文应指狂喊。

荒,“巟”是“荒”的本字。巟,金文(亡,死亡,毁灭)、(川,代洪水),本义:洪水泛滥,家毁人亡,田园荒废。当“巟”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艸”(野草),另造“荒”代替,强调洪灾之后了无人烟,田地长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艸”写成“卄”。因为洪灾或战争的毁灭性破坏,田园草盛人稀,叫做“荒”;因为庄稼地辍耕,草盛禾稀叫“芜”。 《说文》:荒,芜也,一曰草荒地也。本文应指泛滥。

未央,未尽,未已。《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如,《说文》:如,从随也。

太牢,《大戴礼记·第五十八·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

春台,无从考,后世之义不足为凭。本文之义应该是指相当于现代的观礼台。

兆,甲骨文(八,一撇一捺)、(八,一撇一捺),古代巫师在祭祀占卜的现场获得“通神”能力后,写下神秘的“天书”符号,传达“神意”,预示吉凶。本义:通神巫师写下天书,预示吉凶。《说文》:兆,灼龟坼也。

孩,本字亥,甲骨文在“人” 的头部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头重脚轻的婴孩。本义:幼儿在未学会语言之前,从喉部发出清亮的“呵呵”笑声。“亥”的“幼儿呵呵笑”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子” 另造“孩”代替,表示幼儿“呵呵”笑。本文应指孩提,《孟子·尽心上》: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傫傫,《广雅·释诂二》:傫,劳也。引申:颓丧,失意。通,累。

余,《说文》:餘,饶也。

昭金文(召,召令)、(跪着的人,代表群臣)、 (日,普照四方的太阳),本义:比喻像太阳普照四方一样,皇帝召令天下,彰显皇天恩威。

察察,《楚辞.渔父》:人有谁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

闷闷,《说文》: 闷,懑也。

顽似鄙。顽,篆文(元,“玩”的省略,游戏)、(页,头脑),本义:儿童天真无知而任性,充满游戏感。引申:不可理喻的,固执的,难以征服的。鄙,甲骨文(囗,邑,表示聚居地)、(廪,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本义:垦荒耕种的农村边邑。《说文》:鄙,五酂为鄙。引申:未开化的,缺乏教养的,粗俗的。《左传 •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食母,无从考,本文指衣食父母应属恰当。

众人,俗人,我。本章《老子》突然改称,不再使用民,百姓,吾等词儿,有其含义。俗,《说文》:俗,习也。习,熟悉的,有惯性的。《管子》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俗人本文应指熟人。我,强者对自身的傲称。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翻译:应允和狂喊,是不是天壤之别呀?善和恶,是不是大相径庭呀?人可畏的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以讹传讹、流言蜚语,不能不怕啊。流言蜚语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同僚们熙熙攘攘跟随天子诸侯共赴国宴,同台阅礼。唯独我独自漂泊,如婴儿能否长成孩提一样,前途未卜。颓丧兮,像无家可归。同僚皆锦衣玉食,唯独我被遗弃。皆因说我有愚人之心呀。稀里糊涂地,熟人前途都很明朗,独我前途渺茫;俗人都心情愉悦,独我懑懑不乐。众人都有了职位,独我被闲置。我异于常人,不阿谀奉承,而只尊重真正的衣食父母。

解释:“众人”、“俗人”应指社会上层,这些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并无严格标准,甚至是混淆的、任意的、故意的,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就是标准。他们说“我”是愚人之心,也正迎合了天子诸侯的心意。这样看来,老子也是个牢骚君,凡人一个,并非神仙。也进一步说明,老子过函谷关,关令尹喜求问老子,老子作答,遂成五千言,这件事儿是极有可能的。老子也并不是退休,而是解聘。

尽管老子在发牢骚,还是讲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常人所说的“人言可畏”、“众口铄金”。先看一段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一叫庞葱的重臣,奉命陪世子到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今有家臣言于王曰‘市有一虎’,王相信吗?”

虽然,古代中国多老虎,但公然招摇过市者,闻所未闻。王不解其意,便回答:“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寡人不信!”

庞又说:“若有他人言于王,‘市果有一虎’,那大王信吗?”“嗯,这值得考虑。”王答道。“如果再有一人说同样的话呢?”“如果三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了。”这时,庞葱道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虎,而是以讹传讹而已。现在我与世子,去赵国为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未必掌握,说不定会有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要相信吗?为保证世子将来能顺利回国继承大统,请大王派人传言大众,说我只是离开都城,并不是去赵。”

王不以为然。庞葱陪世子去赵国做人质不久,便有人中伤庞葱,言他拥护世子,怀有二心,欲图不轨。说的人多了,魏王信以为真,命世子归国,而庞葱不再被重用了。

虽庞葱事先已给魏王打了“预防针”,也难逃“众口铄金”的命运。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少数服从多数”、“群众意见”了,被“众口”铄化了的“金”何止千万。有时候,坚持是需要勇气与兼听则明的智慧的。上面的两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众口一辞的情况下,选择与放弃是何等的困难。

尽管老子郁郁不得志,牢骚满腹,但丝毫没有耽误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并把这一宝贵财富留给后人,请继续关注以后篇章。

《第二十一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382
发表于 2014-10-27 16:33:2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0-26 08:27
《第二十一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认识的。

点评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释:孔,金文在“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7 17:04
383
发表于 2014-10-27 17:04:35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0-27 16:33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释:孔,金文在“子”的头部加一道弧线指事符号,代表扎束成辫的头发。本义:古代男子的成年标志,将发辫在头上盘成圈。引申:《玉篇》:孔,窍也,空也。窟窿。

德,甲骨文(行,四通八达)、(直,眼睛直视,不曲折,不犹豫),本义:在熟悉的道上行走。《广雅 • 训诂三》:德,得也。看清方向,大道直行之义。孔德,极小物在极小道上运动。孔德之容,这种运动的容貌或形态,极小的结构。

恍惚,前面已经注释:模模糊糊,飘忽不定。指结构的过程性、动态性应该成立。

窈,篆文(穴,石洞)、(幼,细小),本义:洞穴狭小幽深,神秘莫测。

冥,小篆字形,(冖,遮掩)(日,阳光)(六,六合,六面体)本义:六面体内无阳光。《广雅》:冥,暗也。

精,金文(米,稻粟)(青,“倩”的省略,漂亮),本义:经过筛选的上等好米。《说文》:精,择也。引申:小而良的。

甚,极其,极端。

真,本性,本质。

信,此处取消息,信使、信息之义。

阅,篆文(门)、(兑,“悦”的省略,得意),本义:古代望族将得意家史刻写在大门正面,供人观看。《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以阅,用以描述。

甫,本义:苗。金文由甲骨文同义而多种字形演变而来,有器皿或可移动等含义。本义:人工驯化的花草。当“甫”的“盆栽花草”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囗”另造“圃”代替。《诗 • 小雅 • 车攻》:东有甫草,驾言行狩。古人尊称持斧伐木的力士为“父”,尊称种植花草的智农为“甫”。后引申:花艺男,才华男。

之然,知其然,知道这么回事儿。

翻译:微小运动结构,唯一顺从自然规律形成。自然规律造物,有其过程性和动态性。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结构,各有其形象;动态过程结构,当中都有有形之物。微小幽暗的物中,有其更微小的精物;精物是最本质的物,精物带有并传播信息。自古及今,留下的这些概念,用以描述花草生命中的微小结构。我何以能知花草其然所以然?依靠的就是这个理论。

解析:这分明是现代量子生物学。这样说的原因是:1.描述的是花草。2.没有讲雌雄、公母、阴阳关系,显然不是指繁殖。而植物驯化之前已经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的人不至于连植物繁殖是怎么回事儿都不知道。这个精显然不是指精子。卵子。3.甚真,极其本质的精物,显然不是大分子、分子、原子这类东西,而是量子,这一点前后章都有叙述。

什么是量子生物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量子力学的概念、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科学。主要研究量子水平的生物分子构象与功能,动态结构和能量转移,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作用方式等。最典型的就是光合作用,科学家们认为这个过程必须由量子力学来描述。击中一个天线分子的光子会激起一波一波带能量的粒子--应激子,就像石头落入池塘会激起波纹一样。这些应激子接着会从一个分子“旅行”到另一个分子,直到抵达反应中心,但是,它们的“旅行”路径是由随机的、未受指导的跳跃组成还是其行动更富有组织性?研究已经确定了在光合作用的光收获阶段,不同的色素的激发态之间的量子相干性和纠缠。

《第二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384
发表于 2014-10-28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0-27 17:04
《第二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先生译的好!学习了。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点评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8 12:27
385
发表于 2014-10-28 12:27:56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0-28 11:44
先生译的好!学习了。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敝,甲骨文(巾,绢布)(攴,手持器械),本义:撕毁巾帛。有的甲骨文在“巾”上加两点指事符号,代表巾帛的碎片。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毁锅砸鼎叫“败”,撕毁巾帛叫“敝”。引申:破的,坏的,腐败的,不健全的,有缺点的。

惑,《说文》:惑,乱也。本义:心乱。本文只取乱义。

注释:伐,矜,自我夸耀。《史记 • 淮阴侯列传》:不伐己功,不矜己能。能,能力,才智。     

归,甲骨文(兵符,代军权,代战争)、(止,终结)、(方,边远势力),本义:边疆停战,异域归顺朝廷。本文取引申义:归纳。

翻译:就像折竹子,能弯曲才能保全而不被折断;就像立竿测影,知道何时斜才能知道何时直;就像蓄水,有洼地才能满而溢;就像代谢,能吐故才能纳新;就像舍得,有舍才有得;就像看风景,目不暇接才眼花缭乱。所以大智大慧的圣人,把这些相似的道理合而为一,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不固执己见,天下才能黑白分明;不自以为是,天下才能是非昭彰;不伐己功,天下才能争相立功;不矜己能,天下能力才能增长。唯有圣人不与天下争能力高低,才能让天下能力高过于圣人。古之所谓委曲求全,岂是虚言。对此类相辅相成的事物,如实全面地归纳一下。

解析:《老子》的政治、社会管理学,是辩证法的管理学,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短短的几十个字儿,至少可以引用典故或故事十个,写一篇洋洋洒洒的论著不是不可,不过还是留给读者自我发挥吧。推荐越王勾践吴王夫差和崇祯朱由检的历史,对本文发挥大有助益。

《第二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86
发表于 2014-10-28 21:18: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87
发表于 2014-10-28 22:11: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88
发表于 2014-10-28 23:07:29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0-28 22:11
现代生命科学对中医黑箱虚拟器官和中医笼统定义为风热湿燥寒温火病理现象(包括外感和内生疾病)外感致病原 ...

岳先生,您好。现我在翻译《道德经》,基本没工夫。出于礼貌,请教如下:

第一,哲学模型是个什么东东?

第二,单元科学是个什么东东?

第三,医学科学又是个什么东东?以后全世界为了中国西医们的科学情结,是不是都得这样称呼:物理学科学、生物学科学、天文学科学?能不能不糟蹋语言学?

第四,你懂不懂,黑箱法与黑箱子理论的区别?

第五,既然,你向人暗示自己精通中医,那么,就请教一个简单的中医常识。其它帖子在讨论命门,请先生给命门一个简单的符合原义的定义,如:命门,即生命中枢。
389
发表于 2014-10-29 09:46:59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0-28 12:27
《第二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点评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29 09:56
390
发表于 2014-10-29 09:56:23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0-29 09:46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释:希,汉印(爻,交织)、(巾,布),本义:交织稀疏的葛布。引申:少的,罕有的。《尔雅》:希,罕也。 《集韵·微韵》:希,寡也。

言,《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希言,少说不经思考的话。希言自然,少说不经思考自然出口的话。

《说文》:飘,回风也。骤,马疾步也。飘风与骤雨连用,应指疾风骤雨。

终日,从开始到末了,一整日。终朝,整个早晨。

事,《类篇 • 史部》:事,令也。《尔雅》:事,勤也。本文应指政令,或事务、事业。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事从于道者同于道,想让事物顺从于道,就应该思辨的逻辑(论证结果)与道(客观实际)相同。

失者,失于道,失于德者。前面已经讲过了,别人领路为道,自己认路为德。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符合道的,道也愿意得到它。合乎客观实际的,成功的几率就大。

翻译:少说不经思考自然出口的话。犹如疾风刮不了一个早晨,骤雨下不了一整天。谁能让它如此?天地。天地尚不能让它长久,何况人呢?所以啊,想要事务顺应于道的,论证必然同于道;想要事务顺应于德的,论证必然同于德;想要事务顺应于失于道德的,论证必然同于失于道德。同于道的,道也愿意得到它;同于德的,德也愿意得到它;同于失于道德的,失于道德也愿意得到它。诚信不足,就难以让人信服。

解析:不要不加论证,头脑发热,盲目发号施令,这样的政令就像疾风骤雨不会长久,必会朝令夕改。要想让政令顺应于客观实际,就要使论证结果符合于客观实际。符合于客观实际的论证,成功几率就大;不符合于客观实际的突发奇想,成功的几率就小。施政也好,管理也罢,最怕头脑发热,朝令夕改。头脑发热,朝令夕改,何信之有?又有何动力让人贯彻落实?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呵呵,《老子》似乎是管理学大百科全书,要想举例子,那可不胜枚举。就举一个极端例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也就不用讲了。不过这个故事,历史真实性值得怀疑,即便有的话,恐怕也是诸侯为自己作乱做的舆论宣传。

《第二十四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5:54 , Processed in 0.0633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