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2009-4-26 16:42:09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4/26 10:53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4/26 02:09pm 发表的内容:
回楼上,哲医看了你提供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内经>>对经络的解剖描术不过是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与经络的起源无关.”,对此,哲医提出以下质疑:
1,在《内经》的原文中,根本没有对经络的 ...
<<内经>>对经络的解剖描术是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与经络的起源无关.依据如下:
《内经》“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也就是说,经络是通过对活人外表的度量和尸体的解剖发现的,而且十二经脉中都含有血,只不过里面的血有的清有的浊有的多有的少.《内经》“脉者,血之府也”的定义,此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经常见到“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把大血管(动脉、静脉)叫经脉,皮下小静脉网络叫络脉。上述证明早在<<内经>>时代古人就试图从解剖学来寻找经络的实质.结果是误把血当作经络.
    号脉,号的是十二经脉中的“手太阴肺经”,并称脉的跳动是气的运行。但是号的地方,是桡动脉,所谓气的运行,也就是动脉的搏动。也可以证明自<<内经>>以后,把经络与血管混淆了.
你认为,“《内经》和《内经》以前的古文献,对经络的记载是一致的,正好可以反映经络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你认为不一致,甚至认为《内经》对经络的描述是猜测,哲医不敢苟同。”
你的“经络由简单致复杂的过程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所说的由简单致复杂是指 中医《针灸学》教材所说经络起源于穴位,先有穴位,然后通过穴位之间的联线,便成为经络循行线路.如果这是你的本意。那么这一结论缺乏证据,难于使人信服.从马王堆古墓帛写医书《足臂》《阴阳》来看,二书均有经络循行路线而没有穴位,以此可断定,先有经络,然后才有穴位。所以先有穴位、后有经络循行路线的由简单致复杂的说法是无成立的.
综上所述:经络本质什么?最早从解剖学的角度,对经络本质的探索起于内经。经络学说起源于循经感传现象。没有经络的循经感传导,就没有经络学说。




[color=&#35;990000]-=-=-=-=- 以下内容由 dongyanccc2009年04月26日 04:55pm 时添加 -=-=-=-=-
“假如象你所说,经络学说起源于循经感传导,那么,带脉围腰一周,你见过这样的感传吗?退一步说,你没见过也没关系,谁见过?”
如果你认带脉循经感传导是不存的,那么以此可以证明,《内经》对经络本质的猜测是成立的。

38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2:54:32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下面引用由dongyanccc2009/04/26 04:42pm 发表的内容:
<<内经>>对经络的解剖描术是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与经络的起源无关.依据如下:
《内经》“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 ...
在我的文章中,是根据《内经》原文论述了“根结”是经络的起源,没说经络起源于腧穴的联线。
你说早在<<内经>>时代古人就试图从解剖学来寻找经络的实质.结果是误把血当作经络.这和《内经》原文不符。《内经》说: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者,此皆人所明知。这说明,《内经》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383
发表于 2009-4-26 23:52:41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4/26 10:54pm 发表的内容:
在我的文章中,是根据《内经》原文论述了“根结”是经络的起源,没说经络起源于腧穴的联线。
你说早在<<内经>>时代古人就试图从解剖学来寻找经络的实质.结果是误把血当作经络.这和《内经》原文不符 ...
<<内经>>对经络的解剖描术是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与经络的起源无关.依据如下:
    《内经》“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也就是说,经络是通过对活人外表的度量和尸体的解剖发现的,而且十二经脉中都含有血,只不过里面的血有的清有的浊有的多有的少.《内经》“脉者,血之府也”的定义,此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经常见到“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把大血管(动脉、静脉)叫经脉,皮下小静脉网络叫络脉。上述证明早在<<内经>>时代古人就试图从解剖学来寻找经络的实质.结果是误把血管当作经络.
    号脉,号的是十二经脉中的“手太阴肺经”,并称脉的跳动是气的运行。但是号的地方,是桡动脉,所谓气的运行,也就是动脉的搏动。
你认为<<内经>>不会患以上所说的低级错误?此话怎么解释?
“根结”是经络的起源,与经络起源于腧穴的联线有本质区别吗?


-=-=-=-=- 以下内容由 dongyanccc2009年04月27日 00:05am 时添加 -=-=-=-=-
需要指明的是:我说的是<<内经>>有关经络解剖的描述是<<内经>>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不是你说的那样,我认为《内经》对经络的描述是猜测.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与对经络的猜测是完全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淆.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3:56:22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你认为没区别吗
385
发表于 2009-4-27 21:38:41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您好哲医,此书有没有演化图?是与否即可
38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1:41:26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回楼上,没有。
387
发表于 2009-4-28 00:00:46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4/28 03:36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4/26 11:56pm 发表的内容:
你认为没区别吗
根结与穴位的概念大小要分清楚.根结是指穴位的具体部位,经络起源于根结和起源于穴位同一个意思.都是指首先发现了许许多多零散在身体的点(穴位),然后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点(穴位)串起来就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经络”了。从最早的经络学说文献,马王堆古墓帛写医书《足臂》《阴阳》二书均有经络循行路线而没有穴位,以此可断定,经络起源于穴位或起源于根结是不成立的.

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5:36:51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你以上这种说法,只能说明你没弄清经络和腧穴的关系
389
发表于 2009-4-28 18:05:24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4/28 03:36pm 发表的内容:
.你以上这种说法,只能说明你没弄清经络和腧穴的关系
可笑!穴位与根结概念大小都分不清.<<内经>>有关经络解剖的描述是<<内经>>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与《内经》对经络的描述是猜测是完全两个不同概念,也搞不清.还自命不凡.把经络当作没有实质的理论工具.认定经络是根据音乐(六律)、阴阳创建的学说。这不但不符临实际。而且正好给予否认中医科学性的人士予以口实,经络是中医根据音乐、阴阳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的,没有实质内容的学说。甚至可以说中医都是根据阴阳、五行凭空捏造没要素的理论。这对中医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39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0:39:21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发表《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4/29 10:46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dongyanccc2009/04/28 06:05pm 发表的内容:
可笑!穴位与根结概念大小都分不清.<<内经>>有关经络解剖的描述是<<内经>>对经络本质的猜测与《内经》对经络的描述是猜测是完全两个不同概念,也搞不清.还自命不凡.把经络当作没有实质的 ...
很可笑是吗,那就笑吧,笑比哭好。
对中医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吗,那就别讨论这事了。我收回。请你别和自命不凡的人一般见识。
哲医本来是凡人,自命不凡也没用,仍是凡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4:28 , Processed in 0.21143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