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的代表疾病是流行性出血热,暑湿的代表疾病是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它们的基本病理变化都是全身小血管或/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它们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1.起病急,突然高热等毒血症表现;2.充血性表现: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结膜充血,极似酒醉貌;3.头痛、肌肉痛;4.出血。除此而外,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伤寒的暴发型、回归热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上述表现。
(1)中医认为
伏暑:凡在深秋冬月(农历寒露前后~大寒前后,公历10月~次年1月)发生的急性热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伏暑发病,因其所伏邪气和邪气所伏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于气分而发,其病变则以气分暑湿郁蒸为主;一类是夏季感受暑热病邪,伏于营分而发,其病变则以营分暑热炽盛为主。无论那一类,皆需外感秋冬时令之邪引动,故其初起必兼卫表证候,分别表现为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伏暑与春温一样,均系伏邪内发,应以自里出外为顺,反之则逆。但在病变过程中亦常见到邪正反复抗争,病势反复进退的情况,如发于气分而后内陷营血,继又由营出气,或先发于营后出于气继又反入营中,故致病情缠绵难愈。温病中的气分证与营分证的反复、进退和感染病学中的病原体血症与器官系统感染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某些病原体如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某些病毒等他们通过昆虫媒介或者通过破损的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引起病原体血症及毒血症,临床上前驱期很短,起病即见病原体血症、毒血症的表现(卫气同病或者营卫同病),病原体经血液循环到达不同的器官与系统,引起器官系统的感染,出现器官系统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如肺出血、肝细胞黄疸、特异性皮疹等(脏腑气分证),病原体在各器官系统内被网状内皮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消灭,病情减轻向痊愈发展,这个过程就是“由营转气”向痊愈转变;如果病原体在网状内皮系统内或者脏腑内大量繁殖,再次释放入血液循环,引起二次病原体血症,病情加重,这个过程就是“先发于营,后出于气,继又反入营中”。不同的病原体,病原体的毒力不同,机体的免疫力不同,营血分证与气分证相互转变的类型也会不同,以致病情缠绵难愈。
伏暑的辨证论治
卫气同病 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汤
卫营同病 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郁阻少阳 蒿芩清胆汤
暑湿挟滞,阻结肠道 枳实导滞汤
热结阴伤 冬地三黄汤
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导赤清心汤
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犀地清络饮
热瘀气脱 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散
肾气亏损,固摄失职 右归丸合缩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