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中医药交流群”精彩言论集——2019年5月~2019年9月

[复制链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58:38 | 只看该作者
2019930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好了,我们准备开始,前面我们学习了许公岩老师关于脉诊的论述,今天我们利用早课时间看一下,他在舌诊方面的论述,希望大家喜欢,明天国庆放假,我们也休息几天,希望大家在假期里陪父母说说话,尽孝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本色,是中华儿女应和的义务,感恩大家相伴。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捕捉患者信息的第一法门。从舌的外在形象上作为诊病认证的依据,并能准确地指明疾病变化的程度和脏腑病理位置之所在。这是我国广大前贤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地实践和验证的总结。许氏公通过继续探讨和认识对于人与自然在适应及矛盾方面表现出的生理正常形象,更重要的是人在患病之后,舌的形态,色质和舌苔一系列病理的异常与变化有了新的补充。早就肯定舌是心脏开窍外现的地方。《灵枢·经脉篇》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知五味矣。”知五味是通过神经保护机体防止中毒和资取有益饮食营养的具体措施。这个我们要明白。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在《素问·五脏生成篇》又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舌也。”从心脏的血脉运行功能看待舌色与舌质方面在疾病后的变异。唐容川总结了前人这些实践理论,就肯定出“舌为心之苗,而居口中,脏腑之气支配于口者多着于舌”的舌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目前仍是中医诊病不可缺少的望诊技术。即近代西方医学也认为舌体的血管神经分布极广,血液的供应尤为充足。有人说:“舌是反映生物体内机能是否发生故障的最好标志。”舌诊作为反映整个身体状态的舌象变化,无论中医西医均有依赖它作为诊断内病外现的手段,不过中医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更为丰富。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我们首先来看舌的形态
(一)舌体是由一块肌肉所组成,肌肉乃脾之所主,望其形态,可知脾脏之情况。中医认为舌体变化,也与全身肌肉变化是一致的。故望舌形不但能测知肌肉方面的病理,而且据此并与临床其它见证,结合闻、问、切三诊,进行辨证,就能全面地得出精详的病机病理。具体望舌的操作方法,则归纳到它的形色和舌苔几个方面。在舌面上某些局部的病变异常,又能明确指示出属于个别脏器和气血虚实的情况。今天早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第一个,我们看下舌形胀大,这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一种舌态了,多属脾被湿困引起。胀大而红,为脾积湿热;胀大色暗,为脾郁湿久;胀大而淡,为脾虚湿聚。松皱:为胀大不实而空松,舌面上有皱折样之直条隆起,属脾脏之气阴并亏,为久病将复之象。如吐泄急作,则为脱水之征。瘦小:属脾脏之气阴大衰,非体质素亏,即久病缠绵;瘦小而红,为心脾津血并虚;瘦小而淡,为脾肾心三脏亏损。僵硬:乃舌体之动作失灵。主要影响语言及咀嚼动作,属脉络瘀阻。如患温病之高热灼津所致之神识昏迷者,则舌质绛红而僵;若属脑血管栓塞形成之中风不语,必色质如常。颤动:舌体伸缩颤动不稳,多属正气虚弱,虽有时毒热内蕴之实热证亦见此象,示为正不敌邪之势。如舌淡而颤者属气虚;嫩红而颤者乃酒伤;鲜红而颤者,为肝风内动。这个不是一下子能记住的,需要我们多看体悟,最好以纸质笔记记录下来,很多人喜欢点手机收藏,但几年过去了,手机内存占满了,根本没有记下多少东西,没有成长,这不是我们早课的发心。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再看歪斜:伸舌时偏斜不正,如非舌下神经受压或伤损者,多属全身病患所引起之舌肌一侧麻痹所致。常与中风偏枯后口眼歪斜同见。
吐弄:舌体频频伸缩不稳。属心脾热盛者,舌质多为绛红或暗红;若小儿无病而吐弄者,则系大脑发育不全。
卷缩:舌卷缩难伸,乃气血大损,筋脉失养所致。多见于急证脱水之后;或久病肝肾双绝之际,乃为危候。
重舌:舌下突然生出一个肿物,殷红疼痛,乃下颌下腺发炎所致,多属心脾积热,小儿尤为常见。
白星点:舌面生出白点,小如米粒,状若珍珠之晶莹,与舌苔之芒刺不同。属蕈状乳头因病理之情况而肥大,亦称水泡舌,为久病大虚之象;如散见于舌之近根部,则又为温热病之危候。
红星点:乃蕈状乳头增生充血之象,密集于舌尖及前中部,同时伴随舌质绛红,属温毒极盛,津血被耗情势,亦称草莓舌。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再来看紫星点:多属血热病后,舌尖部残存之瘀血点,如不兼任何形证,日久自然消失。
裂纹:分直裂与横裂两种,俱属津血亏虚,部分之粘膜萎缩所致。如系横形散乱而浅,为脾之气阴不足;其深而直裂者,则为心阴亏损,是舌面之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融合萎缩和断裂所形成之裂。
还有剥脱:又名地图舌,乃胃中湿热,食积久阻不去,津液难于布润,部分之舌面乳头萎缩之势。
脑回舌:舌面呈红沟纹,舌体柔软增厚,多属先天形成;或为梅毒所致。若由深裂渐成者,仍是心阴之亏。
镜面舌:舌面光滑如镜,或无苔而不光,均是乳头萎缩所形成,乃津液涸竭,舌粘膜有失濡养之象,多属久病迁延。若舌质红绛,更说明津亏火浮情况;如延久再损及气分,舌质即现淡白,尤属危候;至于部分呈光,或前或后,或尖或根,或边或中均为一脏之津偏亏,许公氏认为这仍疾病发展过程中之暂象,不必为虑。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接下来再看舌质:它包括神(“生气”)色两方面。
1)舌神:舌神主要分荣(神气内含,生机旺盛)、枯(枯暗乏神,精血涸竭)、润、燥四象。荣:舌是肌肉的外现,无病时必须荣活有华色,舌面鲜明清爽,神充内。乃气血充沛,生机旺盛之象,即病亦属轻微。枯:枯暗乏神,与荣活相反,是津血涸竭情况,肌肉失养生机见败,乃危恶之候,病虽未笃,亦应防变。润:舌面润泽,为津血丰满内含,亦非湿润如水之外露。久病将复则先见之。燥:舌面干燥,并非苔如芒刺,乃苍(枯之轻渐)燥乏润,是舌为津血竭,气阴久亏,流畅已失亦属危候。这个好理解不?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还有一种蓝舌:蓝是青之深重,亦静脉回流不畅,属久病趋败情势,或是急性食物中毒造成之心力衰竭等危候。
暗舌:较正常之舌色略暗,虽不如紫蓝色之深,亦为舌上之毛细血管回流障碍之故,乃病久气伤,无力流畅血行,主内伤病延久气虚之象。
嫩红舌:浅红略带紫色,乃玫瑰色之浅者,接近暗红机制,许氏通过临床大量观察,确为素嗜饮酒所致,酒能伤肝,肝伤门脉瘀阻失畅,故舌呈嫩红。
淡白色:淡白无华,为气血亏损所形成,故血难华色,但病情有轻重,气血之亏耗亦有差别,若舌体如常有舌苔者,病轻;舌瘦无苔而枯萎者则属重笃之危候。
瘀斑舌:正常舌色,在舌面或两侧呈有紫斑之点或条块状者名为瘀斑。乃部分色素沉着,为全身瘀血疾病之外现。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舌诊部分如果没有看过丰富舌象的朋友,确实比较难理解,所以我们今天先分享这个舌形、舌神、舌质吧。国庆后我们再接着学习许公岩关于舌苔方面的一些论述,坚持前行,中医路上方有成长,中医临床丰富而有趣,全在用心二字,最后祝大家国庆愉快,陪家人多聊天、农村里现在正是农忙时段,帮家人们做些农活是最开心的事情。谢谢大家。



33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1:01:07 | 只看该作者
2019930

老教授:
      平衡,如果有人理解为天平的支点,一半对一半,中点,也未尝不可。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吐故纳新、生命活动等等,都是描述系统内对立双方运动状态的。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在这种往来运动的时候,必定有一个中间点,必须经过这个中间点,才能往复运动。如果只向一个方向运动,远离中间点,到了一定程度,这个系统就崩溃了。要保持系统稳定、守度,对立的双方必须在中点的一定范围内往复运动。
道物协同的目的是守度,守度,系统才能维持稳定。把守度理解为系统稳定、平衡,也说得通,不矛盾。

泰然居士:
@千秋雪?人体的脉搏,体温  ,血压,体液的酸碱度,都是不断地变化着的,也同时在保持着一定的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所谓阴阳平衡的指标
————————
您是把这个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当做平衡了。也正如您所说,这个平衡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如呼吸、心率、血压、脉搏,也是随着昼夜、饮食、运动、情绪而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二者并非绝对平衡。比如心率晚上慢一点,白天快一点,这就是阴阳的变化。
再者,阴阳的关系是相向的,不是相背的。
于建成老师说平衡就是对等,一般就是这样认为,如果不是对等的关系,不宜使用平衡一词。
这些您可能认为是小儿科,见笑

千秋雪:
@泰然居士-中医学徒?
您好,谢谢您的回复。您说:阴阳关系是相向的,不是相背的。这句话不确。例如,好与坏,大与小,前与后,明与暗,寒与热。这些阴阳关系您怎么说呢?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
@老教授?事实上平衡往往不在中点,对不

老教授:
在中点的一定范围内往返摆动。

千秋雪:
@老教授? 在中点的一定范围内往返摆动。


老树:
@老马识途朱真杰?@老教授?阴阳平衡,不需要说的那么玄密。中医理论,其实是很质朴的。
有病,就有阴阳偏盛偏盛,没病,就是平衡。

千秋雪:
@山西*医中子(郭振峰)186*****189?@老教授?事实上平
衡往往不在中点,对不
———————
所谓平衡,只是相对而言。正像大与小,好与坏,冷与热,高与低等,这都是相对而言。所谓平衡,所谓公平等,都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大与小,好与坏。先生,您说呢?

泰然居士:
@千秋雪?
您好,谢谢您的回复。您说:阴阳关系是相向的,不是相背的。这句话不确。例如,好与坏,大与小,前与后,明与暗,寒与热。这些阴阳关系您怎么说呢?
————————
相向就是水火既济,相背就是火水未济

千秋雪:
@北丰?
您好,您说:中点在哪?你是怎么看到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所谓中点,常常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点或线(这种点和线只存在于理论上),比如水平线,其实大海水面并不是平的。譬如人体的生理体温,并不是固定在36.5,而是有一定的波动范围的。至于每种事物的所谓平衡点或范围,是其本身性质决定的,并不是任意人为的。
譬如人体的白细胞正常值,血液的PH值,这都是人长期观察和测试而得到的。

泰然居士:
大小、好坏好像构不成阴阳关系吧?大为阳,小为阴?好为阳,坏为阴?

千秋雪:
@泰然居士-中医学徒?
对啊,难道不是吗?

于建成:
现代中医之所以概念思维混乱,说不好听的,就是不说人话。总是篡改人类固有概念的定义。平衡,就是衡器即称,两边重量相等的意思,砝码与被称物。中医没有权利和义务去篡改人类固有概念,不然就说不清自己,也没法与人交流。

泰然居士:
@千秋雪?据我所见,好像没看到小、坏为阴的论述,愿闻其详,请赐教!

Ning Chen:
如果阴阳是平衡点,阴阳在左右,则如何解释阴平阳秘和阴阳离厥。

千秋雪:
@泰然居士-中医学徒?
谢谢回复,如果大、好能属阳,那么小、坏肯定属阴。至于根据,就不需细说了吧!



33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2019930
千秋雪:
@北丰
其实,自然界的变化都是顺其自然的,并没有明显的,死板的分界线或点。所谓的分界线或点,都是人为的。
譬如赤道,太阳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于是人间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来回变换的中点线叫赤道,但是地球上真的有这条线吗?

33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1:04:15 | 只看该作者
2019930
老树:
@太白侠?阴阳平衡,所指不过就是没有偏盛偏衰,也就是无病状态。
平衡这个物理学或数学词汇,前天学科也常借用,中医借用一下也无妨。
实在您不喜欢这个借用,咱们换上一个 。不需要太深入论述。

换一个表示没有阴阳偏盛偏衰的词汇就是了。

千秋雪:
@李榆军?您说的太好了,太到位了。为您点赞!



33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1:05:07 | 只看该作者
2019101

阙名:
           

河南同義公医馆     崔雯元
(一)烧山火能除寒

三进一退热涌涌,鼻吸气一口,呵五口。

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其一寸者,即先浅后深也。若得气,便行运针之道。运者,男左女右,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入之时觉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

(二)透天凉能除热

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

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若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气自除。如不效,再依前施之。

(三)阳中隐阴治先寒后热

浅而深。

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行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

(四)阴中隐阳治先热后寒

深而浅。

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病人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

(五)留气法能破气

伸九提六。

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之。可治藏疲气块之疾。

(六)运气法能治疼痛

先直后卧。

用针之时,先用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其针,令病人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病。

(七)提气法能治冷麻之症

用针之时,先从阴数,以觉气至,微捻,轻提其针,使针下经络气聚。能治冷麻之症。


(八)中气法能除积

用针之时,先行运气之法,或阳或阴,便卧其针,向外至疼痛处,立起其针,不与内气回也。

(九)苍龙摆尾手法补

下针之时,飞气至关节去处,便使回拨者,将针慢慢扶之,如船之舵,左右随气而拨之,其气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拨动,周身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

(十)赤凤摇头手法泻

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连连进针,从辰至巳;退针,从已至午。拨左而左点,拨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左右摇而振之。

(十一)龙虎交战手法

三部俱一补一泻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捻,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捻,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号日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法也。

(十二)龙虎升降手法

用针之法,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捻之,入穴后,以左手大指向前,捻经络得气行,转其针向左向右,引起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如气未满,更依前法再施。

(十三)五脏交经

下针之时,气行至溢,须要候气血宣散,乃施苍龙左右拨之。

(十四)通关交经

先用苍龙摆尾,后用赤凤摇头,运入关节之中补泻之。


(十五)隔角交经

用针之时,欲得气相生相克者,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随其疾之虚实、病之寒热,其邪气自泻除,真气自补生。

(十六)关节交经

下针之时,走气至关节去处,立起针,与施中气法,纳之可也。

(十七)子午补泻

补则须弹针,爪甲切宜轻。泻时甚切忌,休交疾再侵。动与摇一例,其中不一般。动为补之气,摇为泻之安。

(十八)子午捣日法

下针之时,调气得匀,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必按阴阳之道,其症即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1:40 , Processed in 0.05317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