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复制链接]
331
发表于 2008-7-14 06:34:02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翟兄回复:缓和了阳光的酷热,就是地之阴交与太阳之阳了?只能说这个说法很新颖。如果地之阴升到高空转变了一个太阳就更新颖了。虽然很新颖,但是,不能说明什么。(1)太阳与地球的位置(是太阳在上或外,是地球在上或外)您没有说明;(2)是从太阳中割裂出来的阳光与地球为阴阳关系,还是太阳与地球是阴阳关系,您没有说明;(3)是太阳升还是地球升您没有说明;(4)是阳升还是阴升您没有说明。着岂不成了蒙着核的阴阳吗
——————————————————
个人看法,中医所以不同于哲学,不是无限追问,只取其相通可应用之理。
也不同于西医,在物质基 微方面探索,中医是大写意,“天垂象,地成形”。自然天地气化影响人体小天地的气化,从而导致人体的生长、衰老,健康与疾病。
具体回复:1,地之阴升到高空转变了一个太阳,就是阴天,
2,太阳与地球的位置是体,对人体影响的是其间的气,是用,所以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并不重要,而且在宇宙空间,也没有何谓上下?倒是在人体内,象征太阳与地球作用产生气化的器官,《内经》有明确论述,心为君火,少阳为相火;脾胃大小肠皆土之类,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比较空间要复杂很多很多,人体内的天地象征器官实质与气的空间与气的终极作用处。
3,是太阳还是阳光与地球的阴阳对应关系,那没有区别,阳光与太阳是不可分割的,
但是也存在实体与空间的区别,所以《内经》有五运六气的论述,人体五脏分阴阳,六经分阴阳。
4,是阳升还是阴升:在自然界,阳也降,阳光洒落大地是证,阴也升,地气上升是证;在人体内,阳降必定借阴,阴升必定借阳,若以人体“背为阳,腹为阴”,食气(不是糟粕)是阴升阳降。
个人管窥
332
发表于 2008-7-14 07:13:40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李生兄说: 【上下相召〞所謂〝用〞】怎么用?于是內經设立了〝天地人〞三部六經的架构。
天: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太陽主寒,故曰:寒水。少陰主熱,故曰:君火。
人:少陽與厥陰為表里;少陽應男,厥陰合女。
地:太陰與陽明為表里;太陰主濕,故曰濕土。陽明主燥,故曰:燥金。
回复:我不是台高我的身价,我们的辩论纯属于在理论层面的争鸣,这就不只我们各自拿出有利的证据,而且还要阐明证据的合理性。按传统对六气(三阴三阳)的说法大致有三点:(1)天的三阴三阳计算标准如《内经》说的“甲己之岁,土运统之……”(这里的天是指天干而言的);(2)地的三阴三阳计算标准如《内经》说的“子午之岁,上见少阴……”(这里的地是指地支而言的);(3)人的三阴三阳的定义多的很,如《中医教材》说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您怎么把这六气给割裂开,天二气太陽與少陰為表里,人二气少陽與厥陰為表里,地二气太陰與陽明為表里?
“上下相召所謂‘用’”是《内经》所说,还是您自己说的?
“內经云:三陰三陽承上,生長化收藏應下。這是‘理’‘上下相召’所謂‘用’”这是您说的还是《内经》说的?您知道什么是“理”吗?我告诉您,理即事理,没有具体事物,“理”则为泡影。
三陰三陽承上是指地之三阴三阳,还是指天的三阴三阳?请您说清楚,然后我们再衡量在不在“理”。
您所引用的书证与自己乱成一锅粥,所以,我再次请您把关于天地阴阳(六气)的十六个字《内经》的原文拿出来。
您说:只要不超出醫學的範圍,在此我也接受翟鉴兄的挑戰!
回复:我挑战的命题早已经给了大家:把天的概念澄清及拿出天为阳的理论根据。而您却扯到文不对题的六气。一个命题辩论的结论不论谁输谁赢,其实双方都是收益者。从一个命题扯到其他,那么,这个命题就永远不会有结论,这样对你我都是没有必要的浪费。
333
发表于 2008-7-14 08:48:32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07/13 05:44pm 发表的内容:
刘玉珍的"天"是阴阳中的天,翟鉴的"天"是自然科学中的天.风马牛不相及!
   阿Q自我胜利法!都是胜利者!
-------------------------------------------------------------------------------
    当刘玉珍用自然科学中的"天';解释,划分阴阳的时候,当翟鉴用阴阳划分,解释自然科学中的"天"的时候,你们都是错误的!不能自圆其说!
    你们都是失败者!
    你们既不懂阴阳,也不懂科学!自作聪明!
334
发表于 2008-7-14 09:19:26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07/14 08:48am 发表的内容:
-------------------------------------------------------------------------------
    当刘玉珍用自然科学中的"天';解释,划分阴阳的时候,当翟鉴用阴阳划分,解释自然科学中的"天"的时候,你 ...
别胡说哦。两个人都是科学的 对的。说的不完整 层次不够高 不能通观全局而已。
盲人摸象 每个人都对 只是说对了一部分 全面阐述大象,要把他们说法运用上,整体描述,才会明白到底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335
发表于 2008-7-14 12:13:3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8/07/13 02:54pm 发表的内容:
知易子何德何能搞这个?
中国的文字学包含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一切文明成果。
能够把她研究明白一些就不错了。是个信息量庞大系统工程。
呵呵。
知易子这么谦虚,岂能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
336
发表于 2008-7-14 12:14:4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下面引用由刘玉珍的学生2008/07/13 07:41pm 发表的内容:
知易子:理解内经全凭感应 体悟!!! 太白侠?这与“嘴巴说出来的用手称量调衡也”是不是一回事呢?42
=============|]}V[c
感应体悟,出来的是易。再用嘴巴说出来,就是哲。行言一致来探究。就是求修大道。mU\yCb
光靠嘴巴,那就是咧。哈哈哈。sl
  知易子:理解内经全凭感应 体悟!!! 太白侠?这与“嘴巴说出来的用手称量调衡也”是不是一回事呢?42
=============|]}V[c
感应体悟,出来的是易。再用嘴巴说出来,就是哲。行言一致来探究。就是求修大道。mU\yCb
光靠嘴巴,那就是咧。哈哈哈。sl
知易子:理解内经全凭感应 体悟!!! 太白侠?这与“嘴巴说出来的用手称量调衡也”是不是一回事呢?42
=============|]}V[c
感应体悟,出来的是易。再用嘴巴说出来,就是哲。行言一致来探究。就是求修大道。mU\yCb
光靠嘴巴,那就是咧。哈哈哈。s
上述知易子回答的妙!
设擂楼主,反倒成了啦啦队,古今中外你是第一人。
337
发表于 2008-7-14 15:44:4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设擂楼主,反倒成了啦啦队,古今中外你是第一人。
***********
这样才是真科学态度。真中医。
老子天下第一,不会有进步的。
338
发表于 2008-7-14 16:56:3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这个贴子最后由李生在 2008/07/14 05:41pm 第 2 次编辑]

回复:我不是台高我的身价,我们的辩论纯属于在理论层面的争鸣,这就不只我们各自拿出有利的证据,而且还要阐明证据的合理性。按传统对六气(三阴三阳)的说法大致有三点:(1)天的三阴三阳计算标准如《内经》说的“甲己之岁,土运统之……”(这里的天是指天干而言的);(2)地的三阴三阳计算标准如《内经》说的“子午之岁,上见少阴……”(这里的地是指地支而言的);(3)人的三阴三阳的定义多的很,如《中医教材》说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
答一.中醫學是整体論,而不是西方科學的還元論:中醫的整體論指的是:
1.身與心的整體觀;2.身与物的整體觀;3.身與社会的整體觀;
4.身與時間的整體觀;5.身與空間的整體觀;
第二.天干化运指的是:地球堯太陽轉一周,叫「大運」,地球自轉一周叫「小运」。
十二地支:是氣的12种元素,也是天地万物相互作用因素,所以內经云:三而成天,
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三九也。
“上下相召所謂‘用’是指天地的相互作用,天氣下降為地,地氣上升為天,內经云,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在〝人〝:岐伯曰:君相二火欲升而不升,
當刺包絡之滎,君相二火欲降而不降,就要刺足少陰之所出,足太陽之所入,天地人互用。
-----------------------------------------------------------------------
您怎么把这六气给割裂开,天二气太陽與少陰為表里,人二气少陽與厥陰為表里,地二气太陰與陽明為表里?
-------中醫的『三部六经,標本中氣』从何而來?因何划分?可以看出你還沒有讀完《內經》***************************
“上下相召所謂‘用’”是《内经》所说,还是您自己说的?T`1
“內经云:三陰三陽承上,生長化收藏應下。這是‘理’‘上下相召’所謂‘用’”这是您说的还是《内经》说的?您知道什么是“理”吗?我告诉您,理即事理,没有具体事物,“理”则为泡影。p`[
三陰三陽承上是指地之三阴三阳,还是指天的三阴三阳?请您说清楚,然后我们再衡量在不在“理”。1p5
您所引用的书证与自己乱成一锅粥,所以,我再次请您把关于天地阴阳(六气)的十六个字《内经》的原文拿出来。
您说:只要不超出醫學的範圍,在此我也接受翟鉴兄的挑戰!7
回复:我挑战的命题早已经给了大家:把天的概念澄清及拿出天为阳的理论根据。而您却扯到文不对题的六气。一个命题辩论的结论不论谁输谁赢,其实双方都是收益者。从一个命题扯到其他,那么,这个命题就永远不会有结论,这样对你我都是没有必要的浪费。
*******************************************************************
【評語】只能說先生是研究哲學的,至少說你不是个中醫師,不知對否?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李生2008年07月14日 05:18pm 时添加 -=-=-=-=-
『陰陽』在五千年前就分清了,今天再分,是不是多此一舉?
陰陽不是天地獨有或固定不變的,
天有陰陽,地有陰陽,人有陰陽,万事万物皆有陰陽。怎么能把陰陽固定于天地呢?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李生2008年07月14日 05:39pm 时添加 -=-=-=-=-
內经云: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水火者陰陽之征兆,金木者生成之始終,氣有多少,形之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這是一个純中醫必需要知道的。

-=-=-=-=- 以下内容由 李生2008年07月14日 05:44pm 时添加 -=-=-=-=-
『讀死書、死讀書』是沒有用的!!!
339
发表于 2008-7-14 18:01:3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怎么樣應用〝陰陽〞,如何辨証〝陰陽〞怎样才能知道〝氣有多少,形之盛衰〞,
又如何損益彰矣?。這才是一个醫學論壇要討論的正題。
340
发表于 2008-7-14 18:29:2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的,刘玉珍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接受任何一个人的挑战

   中西医融合观兄说: 刘玉珍的"天"是阴阳中的天,翟鉴的"天"是自然科学中的天.风马牛不相及!
回复:这是才是画龙点睛的绝妙!刘老师提供的是阴阳“征象”的周期规律。我提供的举证是阴阳各自属性的运动规律。
刘老师说:翟鉴 先生在您上述297楼的文字中,我的确无法明白你的天是指什么?地是指什么?也不明确您到底天为阳还是地为阳?自然也就不明白划分天地的依据了?
回复:天是空间,地球飘浮在其中,地球是一个太极体,蒸汽(阳),云雨(阴)为两端,阳在下(内)自然向上升散(输出),阴在上(外)自然向下降聚(输入),这样,一个完整的太极阴阳就定局了。我们争论的话题是天地阴阳,地与周围的空间相对而言,地在内(下),天在外(上),地球之蒸汽升,故地为阳,雨是从天空而降,故天为阴。这样清楚了吗?
  
zhengYOU兄说:具体回复:1,地之阴升到高空转变了一个太阳,就是阴天,
回复:这一帖比上次新颖多了,翟鉴说“太阳能把光和热照射到地,而地却没有交与太阳的东西”。
zhengYOU 兄说:有啊,地之中水分的蒸发,缓和了阳光的酷热……
上帖是地之中水分的蒸发,缓和了阳光的酷热即地之阴交于太阳了。这回是:地之阴升到高空转变了一个太阳,就是阴天,
所以,我只能说新颖,但是,这不是回答的我提出的问题。
您说:2,太阳与地球的位置是体,对人体影响的是其间的气,是用,所以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并不重要,而且在宇宙空间,也没有何谓上下?
回复:定义天地阴阳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位置不明确,阴阳的升降就没有着落。但是,仁兄也说了一句实在话,因为太阳与地球两者是无法定义上下或内外的。
盖天派定义了上为天;浑天派定义了“天包地外)即地在内,天在外。正是有了天地阴阳这个纲纪,中医的表为阳,里为阴才有理论根据。
您的天地阴阳连位置都确定不了,您就用这些来回答我吗?
您说:4,是阳升还是阴升:在自然界,阳也降,阳光洒落大地是证,阴也升,
回复:所谓升降是以物质运动的现象来确定的,物质在下向上运动的过程确定为“升”。您的太阳与地球连位置都无法确定,其“升降”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16:29 , Processed in 0.05203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