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再看看
這是245樓
袁先生所謂對"氣';的解釋
中西医融合观版主问我的下列问题:
“关于交感性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或者自主神经系统,西医学已经描述的非常清楚了,参考书,教科书都有,基本上我都查看过,没有找到四肢血管壁上含有交感神经传入神经,反而有血管壁上仅含有交感神经传出神经,我也请教过脑外科专家,他们也不清楚!
如果血管壁上含有交感神经传入神经纤维,血管交感神经复合学说基本上成立了!
您有证据吗?”
袁某现引用文献回答之前有如下认识:医理探源探到现在,个人认为已接近源头了。这个源头就是交感性传入神经在经络实质中的破译!这种破译,非常有利于阐释多种经络现象,总结穴位实质,归纳针灸针麻原理,以及中医脉诊,气功,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等等。总之,意义非常重大,大到可成为开启中医宝库的钥匙!大到创建高于中医和西医的新医药学体系就有了希望!
未认识到其中奥妙者以为这在夸大其词。通过本坛讨论可知,交感性神经的现成资料非常少,即使在西医里也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果结合中医丰富的经络知识和独到经验再丰富之,足以填补医学许多空白!请有兴趣者记住袁某的上述蓝图,然而再参阅如下文献资料。欢迎加盟和商讨(将另建专题楼)。
植物性神经
(郭卜乐 CPO生理健康网 http://www.zgxl.net)
(二)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器官除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外,也有感觉神经分布。内脏感觉神经接受内脏的各种刺激,并传入中枢。而中枢则通过内脏运动神经直接调节内脏的活动,也可以通过神经体液间接调节其活动。
1.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
内脏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脑神经节或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舌咽、迷走神经和交感及盆内脏神经等分布到内脏器官和血管。其中枢突一部分随舌咽、迷走神经进入中枢,终于孤束核;而另一部分则随交感神经和盆内脏神经进入脊髓,终于灰质后角。
内脏感觉冲动进入中枢后,一方面经过一定途径传至背侧丘脑及大脑皮质。但确切的通路尚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在中枢内,内脏感觉纤维借中间神经元与内脏运动神经元联系,以形成内脏反射通路;或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以形成内脏躯体反射通路。
2.内脏感觉的特点
(1)正常内脏活动一般不引起感觉,较强烈的内脏活动,则能引起感觉,如在饥饿时胃收缩引起饥饿感觉,直肠和膀胱充盈时引起膨胀感觉(便意)等,这些感觉的传入神经,一般认为伴随副交感神经传入中枢。但极强烈的刺激,如心、肾绞痛则认为是伴随交感神经传入中枢的。
(2)内脏对牵拉、膨胀和痉挛等刺激较敏感,而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
(3)由于内脏感觉传入途径较分散,即一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可经几个脊髓节段的脊神经传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包含几个器官的感觉纤维。因此,内脏的感觉是模糊的,内脏痛往往是弥散而定位不准确的。
另外,罗鸿声先生的综(引?)述也基本正确,可一并参考之:
通常来说自主神 经系统是整个神经系统地—个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由于这些器官的活功是非随意的,故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因为该系统与内脏活动密切相 关,所以又称为内脏神经系统;也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以前多认为植物性神经系统只有传出神经纤维,近来研究证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内都 含有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一般称为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内脏感觉传入纤维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同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器 官的内感受器,中枢突随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入脊髓,终于脊髓灰质后角的神经元。
在人体的内脏器官、血管和腺体内都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即内 感受器分布,按适宜刺激的性质,内感受器可分为化学、机械、温度以及痛觉感受器等多种类型,它们连接内脏传入纤维,后者随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入脊 髓,也具有同样的节段性分布。内感受器接受来自内脏的刺激后转变为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纤维将内脏感觉冲动传到中枢,在中枢内,内脏感觉纤维一方面借中间 神经元与内脏运动神经元联系形成内脏—内脏反射或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形成内脏—躯体反射,控制和调节机体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内脏活动。另一方面则可经过一 定的传导途径,将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内脏感觉。经中枢整合后,中枢可直接通过内脏运动神经或间接通过体液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 动态平衡,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并发挥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体内重要的内脏话动(如心反射、主动脉反射、赫—布氏反射、排尿反射等等)的反射弧的传入纤维都住副交感神经内;它们属于调节性反射。交感(性)神经的传入纤维虽然很多,但对内脏器官的调节性反射不是主要的,主要传导内脏疼痛及血管壁受刺激后所产生的感觉。
另回中西医融合版主:以上回复的内容只图快速引用,并非专述。我建议您去图书舘查阅专著《血管的神经支配》一书[苏:T.A.格利戈里耶娃(王凤兰等译), 1966]。特别是你有较好的西医基础,再结合有较多内脏属性的经络实质,读后必有收获。例如针感的暧昧感觉,经穴-脏腑相关,循经感传的流动性和慢速 性,阴阳平衡的调节等等,都可能从中得解了。
最后在此附笔者一文供参考和商讨。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七: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在循经感传中的实质作用和机理认识(上)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7112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七: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在循经感传中的实质作用和机理认识(下)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7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