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取类比象,邀请中西医融合先生、王锡民教授、仁海于先生、gl101先生

[复制链接]
291
发表于 2014-11-21 17:36: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曼之 于 2014-11-21 09:42 编辑

几段重要的话:
       由于对于取象比类的思路不熟悉,先生上面的文字就有以点带面的毛病。
      取象比类的传承必须要在必然性和参照系这两个关键词和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取象比类的方法是天人合一理论的出发点,正如薛立斋所言“举一可以例百,”
      取象比类是有一个参照物的,这个参照物传统叫做易像。
       取象比类必须接受中医基本理论的约束,必须有一个参照系作为定位标志,在一定范围内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而不能为所欲为
   
      确实如此 。
292
发表于 2014-11-21 17:50:2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1-20 04:12
我们还可以问一声:同样是在寒冷状态下生长,为什么还会有热性的植物,例如天山雪莲或者雪菊、苦荞?又如 ...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高寒地带的植物通常都会吸收寒气,从而形成寒性,这一类植物多是长期生长在高寒地带,吸收寒气的过程较为长久,例如黄连生长期很长,就是如此情况。但还有一些同样生长在这些地区的植物,由于它们的花期短,它们必须在短期之内完成这个传宗接代的过程,于是它们体内必须有超常的热性才能抵御寒冷坏境,所以它们就会呈现出比较大的热性,如雪莲等,苦荞也是热性,基于同样理由,目前有记载为寒性者并不确切。

293
发表于 2014-11-21 18:5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曼之 于 2014-11-21 10:54 编辑

可见,取象比类还是需要动脑筋的,它并没有现成的结论提供给你——这一点和西医大不一样。它对于事物变化的分析,建立在贴近生活的直观意义上面,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转化或推理。

294
发表于 2014-11-22 08:45:40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1-21 10:52
可见,取象比类还是需要动脑筋的,它并没有现成的结论提供给你——这一点和西医大不一样。它对于事物变化的 ...

   取象比类,不同于欧洲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不能单单依靠形式逻辑推理。
295
发表于 2014-11-25 19:3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曼之 于 2014-11-25 11:36 编辑

    对于我们这个讨论,我想对于我个人的看法,做一个回顾性总结。
1.取象比类是古代一种认识方法,是古代中医文化的一部分。它也是古人观察客观世界基本的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民俗、军事、医药、艺术、教育、占卜、相面、牛马经、风水、建筑等领域。

296
发表于 2014-11-25 19:37:39 | 只看该作者
    2.取象比类属于中医的认识方法,它是天人合一的出发点,所以又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在本草学方面尤其重要。中医是一种早熟的文明,就在现代科学发达的今天,西医仍然在很多病种面前束手无策,而中医却可以治疗。这种早熟让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难以置信,也就不被重视。例如针刺,如果不是显著的疗效而被西方人渐渐接受,那么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连经络怎么找也都找不到的古老的针灸方法,竟然可以治病!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针刺其实疗效远远不能和几十年以前相比,因为针刺的辨证施治方法文革以后其实已经失传了,今天已经没有先评脉再处方,写明补泻手法,最后再针刺的针灸医生了。目前中医的辨证施治也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命运,未来的中医只不过是验方医单方医而已。西方人目前暂时还认识不到中医治病的疗效,等到将来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中医的疗效的时候,恐怕再也见不到中医的辨证施治了。这就是一种文化早熟而不被现代人认识的的结果!

297
发表于 2014-11-25 19:39:12 | 只看该作者
    3.一张自然界事物的五行归类表格就可以说明自然界的各类事物本来就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对于这种联系的确认,是由根据这种联系进行辨证论治的有效性可以得到证实的。这种联系目前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但展望未来用科学来破解此事,确实毫无疑问的。取象比类目前还是“中医之谜,”但是这个谜迟早是会被科学破解的,我在上面的回复中曾经说它不属于自然科学是基本事实,因为取象比类产生于汉代以前,而自然科学是近代西方16世纪十七世纪之交才形成的,如果我们一定要说自然科学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于中国,那是会闹笑话的,所以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也不会被科学界所承认的——但是应该补充一句:随着未来对于取象比类认识的深入,中西医必将融合为一体。

298
发表于 2014-11-25 19:40:37 | 只看该作者
    4.取象比类既然是中医理论的来源,却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论述,这是因为我们的学术坏境常常被政治所干扰,又有一些喜欢吃政治饭的人动辄网罗罪名,导致缺乏一个松宽的学术讨论环境。今天我们讨论取象比类气氛平和,这就要感谢楼主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的回复比较多一些,是出于把前人不愿意多说的这一个问题多说一点,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在目前中医日益西化的情况下,给后世留下一些中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记忆。

299
发表于 2014-11-25 20:18: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00
发表于 2014-11-25 20:29: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1 16:39 , Processed in 0.0623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