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yy193204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07:47:3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新浪网友1991年底在中医研究召开第一届经络学术会议,会上由祝总骧先生报道:手术断下肢体上找到经络解剖改变,改变在表皮层,在资料上看到断肢上测到低阻线,想证明经络在体表,会上听者大多来自中医药院教师,议论华然,各有己见,这是好现象,这叫百家争鸣。
(2007-11-27 07:09:33)
林中鸟袁文德参加了1991年底在中医研究召开第一届经络学术会议(有照片作证),这次会议不许我发言,取消了原定的发言时间,我只能把图片资料完整的展示在食堂前草坪上,及住地走廊内,我宣传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性,气感沿神经节段以次循行。这里中医研究院主持者没有一点百家争鸣的气量,会上对祝总骧先生私下议论华然,这个现象不能证明这次会议百家争鸣,各有己见。
(2009-01-05 07:29:50)
22
发表于 2009-1-13 06:57:18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新浪网友:为什么截瘫的下肢不能引出气感、传输气感呢?
        针灸截瘫的下肢,捻针或艾灸,都能产生信悉,剌激激荡感觉神经末稍,信悉虽被吸收,传送途中信悉被截瘫神经中断,不能传送人脑,人脑得不到针灸信悉,故不能引出气感和气感循行。
       不偷梁、不换柱、不瞒天、不过海,针灸信悉由感觉神经末稍接收,通过神经传送人脑中枢,在脑的对应点诱导出兴奋灶,兴奋沿着脑中皮节带双向扩散,酸、麻、胀、沉、热感觉,扩散规律明确,按照神经节段次序以次循行了全身,实质循行在人脑中枢。
        有关资料请到经络与气功小组找。
        或到blog.sina.com.cn.yyy19320415查考。
        或到domain:blog.sina.com.cn/yyy1932415查考。
23
发表于 2009-1-14 11:28:4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楼主的概念明确,经络是气感感觉循行轨迹的记录,穴位——腧穴,都是穴位,都是针剌落点,针剌信悉通过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再传感人脑,在脑中对应点诱导出兴奋灶,人脑感到了气感,感到酸、麻、胀、沉、热等感觉,这种感觉沿着脑中线路循行,循行的线路记录在古书上,被定名为14经和奇经八脉;福建省胡翔龙等已发现针剌落点在人脑中相应点诱导出兴奋灶,其方法就是用人脑地形图描绘,这是中医药卫生研究工作的报载结论。
24
发表于 2009-2-24 14:12:12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经络是感觉,感觉在人脑中枢 。           
作者:袁文德
经络是感觉,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感觉在人脑中枢,瞬间存在,快速消失,轨迹可以记录,古书记录的轨迹就是经络,保存在古书上,人体上没有经络。对现代人可复试,针灸引出气感循行,现代人记录气感循行轨迹,复制出古书记录的气感循行轨迹(经络),这种事实,证明经络是感觉,感觉存在于人脑中枢,人体上没有经络。人脑中有感觉,瞬间即逝。2000年后的现代人,脑中有遗传结构,针灸才有可能引出气感,按照14经和奇经八脉循行在遗传结构中。在现代人身上复制出古书描述的14经的奇经八脉,正是证明脑中有遗传结构的可能,请读吕承福先生的论著。
不说古书原话的真实涵义        
   冯盛才先生说:针刺承出穴,腓神经干在受到刺激时,一股触电似的麻胀感觉会沿着腓神经干的路线迅速传导。其循行路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部分吻合。神经的这种触电似的传导与神经的峰电位的传导,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传导,提示我们神经纤维上可能存在着经络传导的物质基础。
   求实先生说 : 经络是人体的微循环系统,是人体微循环血管的肌肉,支配微循环的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功能表现。经脉、穴位在人体的存在部位是一定的。
  两人各说各的,其特点:都不说古书原话的真实涵义,古书写的14经和奇经八脉真实原意只有一点,针灸腧穴,引出气感,气感就是酸、麻、胀、沉、热等感受,感受者说了出来,听者古人认真记录,气感瞬间消失,记录的是气感循行线路,因此:古书上记录的14经和奇经八脉,是气感循行线路,定名为经络,经络不是实体,是气感循行的轨迹。射出的炮弹有轨迹,轨迹不是炮弹。不说古书原话,其意不敢触摸经络的本质。经络的本质是气感循行,科学水平决定古人无法认识气感循行轨迹,现代人不接受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完全出于自身的职位和利益。
25
发表于 2009-2-25 08:14:22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气感循行线路(经络)与遗传因素相联系
                                                                                          作者:袁文德
先读:经络究竟是什么?
经络是感觉,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感觉在人脑中枢,瞬间存在,快速消失,轨迹可以记录,古书记录的轨迹就是经络,保存在古书上,解剖人体没有找到经络。经络是气感感觉循行的轨迹,对现代人可复试,针灸引出气感循行,现代人记录气感循行线路,复制出古书记录的气感循行轨迹(经络),这种事实,证明经络是感觉,感觉存在于人脑中枢,人体上没有经络;人脑中有感觉,瞬间即逝。2000年后的现代人吕承福,猜想脑中有遗传结构,针灸才有可能引出气感,按照14经和奇经八脉气感循行在遗传结构中。在现代人身上已能复制出古书描述的14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事实,正是这点证明脑中有遗传结构(或机能)的可能,请读吕承福先生的论著(健康报)。
再读:经络的变调语言。
    某先生代为别人刊出的文稿,作者不说古书原话的真实涵义,避开气感循行,用染色体胡诌,谝人相信经络不是感觉,是实体,“内属于府脏,外络于肢节”,遍布网络周身,并且“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经络与染色体与生俱来,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经络主要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所组成,共有二十条经脉,这与染色体数是相近,经脉(或器官)与染色体相对应的数目正好一致。经脉与染色体一样,是与生俱来,均具有稳定的遗传性。(不着边的胡诌)
染色体几乎贮存着全部的生命遗传信息,而人体的经络,同样是“内属于府脏,外络于肢节”,遍布网络周身,并且“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可见,两者的重要性如出一辙。(拉郎配)
     病理方面的相关性
     染色体异常所致畸形等与经脉循行线等有较大的对应相关。13号染色体异常,可见显著地循任脉畸形。
手少阴心经与18号染色体异常有较大的相关性。1号染色体异常,有值得注意的未发育和发育不全的胸腺,并有复杂的心脏病;3号染色体多见有消化道畸形;4号染色体常见眼部畸形,腭裂,颈细而长,躯干较长,四肢细长,指长,大拇趾特长,外生殖器畸形;5号染色体有特殊型嚎哭(猫叫综合征),小头,肾及腹部畸形,各种不同的骨骼畸形,技能延迟,虚弱严重,智商<20;6号染色体四肢纤细,第一趾间增宽;7号染色体可见鼻小而尖;8号染色体常见骨畸形,骨盆发育不良及狭窄,多乳头;9号染色体常见斜视,忧虑貌;10号染色体有严重生长延迟,海龟嘴;12P部分单体可见第5指弯曲;21三体表现为先天愚型、、、。(这里找不出一点有关气循行轨迹的论述,充其数,也是拉郎配)。
     从生理方面来联系发现6号染色体与脾的功能较为一致。可以看出6号染色体的基因与脾的生理功能是基本吻合的。还有,中医认为“冲为血海”,而8号染色体的基因多是与血液系相关的基因;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为“阳脉之海”。气功学中就有“督脉通,百病消”的观点,而14号染色体主要与体液免疫相关。“冲为血海”,“督脉通,百病消”。(这里说的是气感感受,但作者又不说气感感受,变调为染色体,这显然是胡诌。)
通过综合对比,初步认为染色体与经脉(或器官)的对应性大致如下:
从理论、临床、病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吻合性来看,说明经脉与染色体存在内在的相关与对应性。
若观点正确的话,不仅可以运用染色体遗传学来破解经络之谜。还能将局部——整体、内在本质——外在表象、针刺穴位——基因调控等从理论、科研到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希望它能成为宏观通向微观的“桥梁”,连接中医——西医的纽带。
(口气越来越大,非同一般!但实质不着边)
26
发表于 2009-3-18 16:16:46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论经络是使道
经络是什么?经络是我们中医特有的概念,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们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及其附属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络脉包括十五络脉以及难以计数的浮脉、孙脉等。经过半个多世纪针灸界专家、同行不懈努力研究,基本达成共识,经络是人体内传输生命物质、生命能量和生命信息、遍布全身内外上下的网络系统、是客观存的;尽管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产生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但至今还没弄清楚经络的物质基础究竟是什么?
其实,早在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十二条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而:“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这是对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是人体脏腑器官之间的联络系统,是传递信息、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网络系统。。“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黄帝内经》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这说明心主神明能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通过“使道”——经络把信息传递至全身,从而及时、淮确地由心神对有关的生命活动加以调整、协调、使人体能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稳定而又序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经络就是——使道,尤其是对脏腑的联络。因为在该论中黄帝问岐伯“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而十二脏相使,就是指六脏六腑相互联系、互为使用。因为只有通过使道即经络的联络,它们才可能在生理上相互合作、相互别约;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我们的祖先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马王堆《帛书.脉法》指出:“用砭启脉必如式,痈肿有脓”,这个“启”字为开启之意,现代用语有发现之意。就是说,施砭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现了经脉,进而又说:“气 一上,一下,当郄与肘之脉而砭之”,凡指逆气向上或向下降的交替出现时,在肘下郗穴 或肘上之经脉施砭治疗逆气症候,再次为“以砭启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医案记录最早有《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曰:“上古医有俞跗,……用砭石……一拨见病之出应,因五脏之输。”即治疗脏腑疾病,用砭石一拨,激发出线状感知,可达到五脏之输穴(王冰注*五脏之原穴),再一次证实砭石治疗过程中发现了经脉。
而在《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一书中记载患牙齿痛、肩部疾病和耳部疾病用砭石或用灸治过程中发现线状感知传导,之后,反复在经线上施砭或灸的医疗实践取得较好疗效, 故被命名为齿脉、肩脉和耳脉,这与《灵枢*经脉》篇手三阳经脉循行路线基本相符,为“以砭启脉”及经脉源于灸法,提供了进一步有力的证据。
古人在长期的针灸诊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人体上下联系的规律;并认为这种联系是通过血脉,以最简单的直线联系实现的,从而产生了早期的经脉学说以解释人体上下所存在的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后来古人通过对江河湖海、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观察,推测出人体的气血运行是循环的。这种认识在《内经》中反映得很清楚。例如“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 (《灵枢•痈疽》)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素问•举痛论》)为了使经脉流注如环无端,原先的自下而上向心性流注的经脉中就必须有一半是离心性流注。同时基于“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的认识,古人又将每一经脉都与特定的脏腑相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内外相连,上下相贯的复杂的经络系统。
从已出土的历史文献来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阴阳十 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区域、与脏腑的联系以及经脉之间的联系均校粗陋,且缺手厥阴心包经,尚未名明确“阴经属于脏络于腑、阳经属于腑络于脏”的相互关系。由此说明,当时的十二经系统尚不完善;十二经还差一经。并且,到《内经》成书的时期,才逐渐完善了十二经的系统内容。我们还可以从《难经》中,曾论及十二经缺一经的情况,说:“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面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这说明,手厥阴心包经及其相关内容是后来补入的。古代医家将“心主”看成是一脏并与十二经相配,是因为五脏六腑不能与十二条经相对应。显然,这可能是一种带有理想倾向的系统方法。这种史实可以说明,要想在人体上找到手厥阴心包经的解剖实体,好像是不可能的,即便在现今医学高度发展,也一直没有找到。但根据1993年我国科学家研究心包经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某个穴位)参与人体心脏功能调节的。由此可知《内经》所指的经络中主要是经即感传线,经络图上经线是由生理上的感传线决定的,而不是由解剖形态决定的,更不是古人凭空杜撰出来的。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即“奇经八脉”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经络系统中的经别、奇经和络脉都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彼此互相配合发挥柞用。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是:
1.各条经脉的分布部位都有一定的规律;
2.每条经脉都有内属脏腑,与外络肢节两个部分;
3.每条经脉隶属于一个内脏,在脏与腑之间有表(腑)、里(脏)相互属、络的关系;
4.每条经脉在经气发生病理变化时都有其特殊的证候群表 ;
5.各条经脉在体表都有腧穴的分布。十二经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处理各种疾病,调整机体虚实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医学中的整体观点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就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紧密结合而形成的。
例如; 每一条经脉都与脏腑相通,并构成“属”“络”关系。每一条阴经属脏,每一条阳经属腑。阴经与阳经之间,脏与腑,之间构成表里关系,如手太阴肺经(阴经)属肺(脏)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 (阳经)属大肠(腑)络肺,脏腑之间即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 在体外分布的位置上,表里经亦是相对的,并有络脉相互沟。十二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往来循环,构成人体主要经络。,过去,对于营卫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一般认为仅是按照上述的经脉分布路线次序走向。一经接连一经地循环流注,周而复始地运行于全身。实际上,这仅是古代医家关于经脉循行理论的一种叙述 。所谓经络 ,就其概念的基本性质而言,与阴阳和表里是同一性质的概念,都属于论理工具和方法论性质概念,而不是人体内生成的东西:若将医学的奠基性经典医著综合起来,有大量的史实可以充分说这一点。尤其是到了公元1341年元代针灸大家滑伯仁根据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撰写了"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使经络系统更趋完善。

中医学以经络学说作为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这是通过若干年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的。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核之一。它指导临床各科以及中药应用,特别是针灸学。为什么对针灸学更加侧重呢?因为十四经循行路线上都分布独自的“输穴”(穴道),经,穴,病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哪一经有病就用那一经穴道治疗,哪一经穴道就冶那条经的病症(也可用于诊断学)。经过反复实践,临床用后有实用价值,故而形成一种理论,称为经络学说。那么,经络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帝内经》指出经络是使道 ,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 。有人把它比着“飞机的航线”真太形象不过了!因为当飞机的每个航班都有规定的空中交通线,简称航线。飞机的航线不仅确定了飞机飞行具体方向、起讫点和经停点,而且还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规定了航线的宽度和飞行高度,以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证飞行安全。但当飞机过后,还是一片天空,我们根本看不见什么航线。经络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经络感传、循经皮丘带、循经疼痛等经络现象的存在,以及声、光、电等也可以证实其存在。但至少我们目前还不能用解剖刀和显微镜,哪怕是CT、核磁共振都无法找到经络究竟是什么?
27
发表于 2009-3-22 22:54:22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经络在人脑中枢
作者:袁文德( yyy1932415)
  古书没有说“经络与人体大脑的机能密切相关”,古人只说针灸穴位,引出气感循行,感受者说出了气感循行经过的线路,听者古中医记录了线路;针灸14经腧穴,分别引出14条气感循行线路,再加奇经八脉定名为经络。经络是什么,经络是气感循行线路的轨迹,是对气感循行经过线路所作的记录,是2000年前的记录。气感循行是人脑感觉,针灸不同位置的腧穴,引出的气感起步点不同,这表明针炙落点位置不同,在人脑中引出的气感起步点也不同;针灸阳经或阴经,引出的气感循行起步也不同,表明,针灸阴、阳经脉上的不同经脉,气感循行在不同的经脉上;换句话说气感是感觉,但决定气感起步循行的起点是针剌落点,落点处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接收信悉,传布人脑对应点,在人脑对应点诱发出兴奋灶,兴奋沿着脑中的线路循行,脑中线路有14经和奇经八脉线路,气感循行在人脑,但感觉在体表,2000年前古人受阻于科技水平,只能跟据口述者诉说气感在体表,忠心耿耿的记录经络在体表,据此,经络是什么?经络是气感循行的轨迹,经络不在体表,经络是人脑感觉的轨迹,感觉瞬间消失,经络也瞬间消失。2000年后的今天,再次针灸现代经络敏感者可以引出14经和奇经八脉,和气感循行全身,这表明脑中脑中有一个结构,表明这个结构能遗传给下一代,是引出14经和奇经八脉再现的基础,人的体表没有经络;气感是感觉,气感沿着脑中的14经和奇经八脉循行,感觉在体表实质循行在人脑,请读吕承福先生的论著。
28
发表于 2009-4-10 11:04:38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新浪网友:2009-03-29 07:36:29   再述经络在人脑中枢     作者:袁文德( yyy1932415)
          借用人类尚未掌握的客观现象进行胡诌,这是骗术的特征
      2000年前的巫婆借用漳河水灾,宣扬河神,蒙骗受灾民众,必须用童男童女祭奠,灾民中的信者信以为真,协同巫婆危害幼童,西门宝命巫婆通知河神,童男童女已有,请退水,巫婆在政权压力下去了波涛凶暴的河中,去而不返,西门宝再令其余巫婆通知河神,巫婆不得不当众承认是谎话造孽,民众在西门宝领导下引水筑堤,水退灾过,童男童女回到父母身边,这是封建时代的明君政治。 “河神”是自然规则,水少则旱,水多则灾,2000年前的巫婆借用自然现象蒙骗灾民,罪恶分明;经络是气感感受,是人脑感觉,人死则无,是生理或病理现象,2000年前医用巫婆借用气感循行(感受),胡诌“气至病所,气到病除”,蒙骗病者,当时科学水平低下,现代人不必责怪,如今已明确气感是人脑感觉,2000年后的今天仍有人坚持“气至病所,气到病除”,蒙骗病者和听者,这和巫婆的思维有何本质区别。
现代巫婆把人体中的各种功能、各种物质、血液和淋巴液流动都归纳到经络之中,吹嘘经络,针灸穴位,引出气感,“气到病除”;这和巫婆蒙骗灾民的手法、语气同出一则,拿自身不懂网民也不懂的自然现象蒙骗病者,现代巫婆你应老实向病者说清,气感是酸、麻、胀、沉、热等感受,两千年前病人说了出来,当时的古中医把气感循行经过的的线路记录了下来,保留在古书上,定名为经络,古中医是发现者、记录者、创新者,他不是巫婆。
古书没有说“经络与人体大脑的机能密切相关”,古人只说针灸穴位,引出气感循行,感受者说出了气感循行经过的线路,听者古中医记录了线路;针灸14经腧穴,分别引出14条气感循行线路,再加奇经八脉定名为经络。经络是什么,经络是气感循行线路的轨迹,是对气感循行经过线路所作的记录,是2000年前的记录。气感循行是人脑感觉,针灸不同位置的腧穴,引出的气感起步点不同,这表明针炙落点位置不同,在人脑中引出的气感起步点也不同;针灸阳经或阴经,引出的气感循行起步也不同,表明,针灸阴、阳经脉上的不同经脉,气感循行在不同的经脉上;换句话说气感是感觉,但决定气感起步循行的起点是针剌落点,落点处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接收信悉,传布人脑对应点,在人脑对应点诱发出兴奋灶,兴奋沿着脑中的线路循行,脑中线路有14经和奇经八脉线路,气感循行在人脑,但感觉在体表,2000年前古人受阻于科技水平,只能跟据口述者诉说气感在体表,忠心耿耿的记录经络在体表,据此,经络是什么?经络是气感循行的轨迹,经络不在体表,经络是人脑感觉的轨迹,感觉瞬间消失,经络也瞬间消失。2000年后的今天,再次针灸现代经络敏感者可以引出14经和奇经八脉,和气感循行全身,这表明脑中脑中有一个结构,表明这个结构能遗传给下一代,是引出14经和奇经八脉再现的基础,人的体表没有经络;气感是感觉,气感沿着脑中的14经和奇经八脉循行,感觉在体表实质循行在人脑,请读吕承福先生的论著,人脑中有进化遗迹,气感可能循行上在亿万年前的进化遗迹上。
29
发表于 2009-4-10 11:20:37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新浪网友:2009-03-29 07:36:29   再述经络在人脑中枢     作者:袁文德( yyy1932415)
          借用人类尚未掌握的客观现象进行胡诌,这是骗术的特征
      2000年前的巫婆借用漳河水灾,宣扬河神,蒙骗受灾民众,必须用童男童女祭奠,灾民中的信者信以为真,协同巫婆危害幼童,西门宝命巫婆通知河神,童男童女已有,请退水,巫婆在政权压力下去了波涛凶暴的河中,去而不返,西门宝再令其余巫婆通知河神,巫婆不得不当众承认是谎话造孽,民众在西门宝领导下引水筑堤,水退灾过,童男童女回到父母身边,这是封建时代的明君政治。 “河神”是自然规则,水少则旱,水多则灾,2000年前的巫婆借用自然现象蒙骗灾民,罪恶分明;经络是气感感受,是人脑感觉,人死则无,是生理或病理现象,2000年前医用巫婆借用气感循行(感受),胡诌“气至病所,气到病除”,蒙骗病者,当时科学水平低下,现代人不必责怪,如今已明确气感是人脑感觉,2000年后的今天仍有人坚持“气至病所,气到病除”,蒙骗病者和听者,这和巫婆的思维有何本质区别。
  现代巫婆把人体中的各种功能、各种物质、血液和淋巴液流动都归纳到经络之中,吹嘘经络,针灸穴位,引出气感,“气到病除”;这和巫婆蒙骗灾民的手法、语气同出一则,拿自身不懂网民也不懂的自然现象蒙骗病者,现代巫婆你应老实向病者说清,气感是酸、麻、胀、沉、热等感受,两千年前病人说了出来,当时的古中医把气感循行经过的的线路记录了下来,保留在古书上,定名为经络,古中医是发现者、记录者、创新者,他不是巫婆。
  古书没有说“经络与人体大脑的机能密切相关”,古人只说针灸穴位,引出气感循行,感受者说出了气感循行经过的线路,听者古中医记录了线路;针灸14经腧穴,分别引出14条气感循行线路,再加奇经八脉定名为经络。经络是什么,经络是气感循行线路的轨迹,是对气感循行经过线路所作的记录,是2000年前的记录。气感循行是人脑感觉,针灸不同位置的腧穴,引出的气感起步点不同,这表明针炙落点位置不同,在人脑中引出的气感起步点也不同;针灸阳经或阴经,引出的气感循行起步也不同,表明,针灸阴、阳经脉上的不同经脉,气感循行在不同的经脉上;换句话说气感是感觉,但决定气感起步循行的起点是针剌落点,落点处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接收信悉,传布人脑对应点,在人脑对应点诱发出兴奋灶,兴奋沿着脑中的线路循行,脑中线路有14经和奇经八脉线路,气感循行在人脑,但感觉在体表,2000年前古人受阻于科技水平,只能跟据口述者诉说气感在体表,忠心耿耿的记录经络在体表,据此,经络是什么?经络是气感循行的轨迹,经络不在体表,经络是人脑感觉的轨迹,感觉瞬间消失,经络也瞬间消失。2000年后的今天,再次针灸现代经络敏感者可以引出14经和奇经八脉,和气感循行全身,这表明脑中脑中有一个结构,表明这个结构能遗传给下一代,是引出14经和奇经八脉再现的基础,人的体表没有经络;气感是感觉,气感沿着脑中的14经和奇经八脉循行,感觉在体表实质循行在人脑,请读吕承福先生的论著,人脑中有进化遗迹,气感可能循行上在亿万年前的进化遗迹上。
30
发表于 2009-4-14 13:52:2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脉”、“经脉”与“经络”概念的演变
           ——兼论“经络学”与“经络研究”的正名之争大连医科大学/刘澄中
                这是一篇好文章,向刘澄忠同志问好!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读此文有感,考古古书,提出了经络与经脉区别,此文明确提出经络是由针灸穴位,引出气感,把相关穴位引出的气感轨迹连线组成经络,林中鸟曾指明足少阳胆经图,在头颅屈折多变,正是分次针灸相关穴位,引出气感,再把气感连接为线,14经的每一经,大多是针灸多点,引出气感,把气感循行的多条轨迹拼接为经络。这也就明确了经络是名词,是古人的记录。经脉不同于经络,古人误认为是血脉相通,是血管;经脉起源气感循行,此时应出现在用砭石针灸时代,此后出现铜针,单针针灸引出气感一条,若加针针灸,引出多条气感,再把循行在同一条经上的气感轨入同一经,这就是经络,相当于古书上的经络图,因此经脉名词的出现早于经络名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2:37 , Processed in 0.0548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