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仝小林:态靶辨治,克服中医短板,汇通中西医构建新医学!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6-21 15: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21 07:21 编辑

         破中西医之壁垒,创新医学之理论。
        圆中国医学之梦,解中医经典之谜。
       证态体系
        证,疾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临床类型类型。按照系统论的认识,病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及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统称为病理状态。中医的证在西医理论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
       中西医是两大理论体系,如同地铁系统与地面交通系统一样,各自独立而互不相交,但是二者以共同使用的车站而沟通,人们可以通过共用车站,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自由交换乘坐地铁或者地面公交车,就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地。证态就是共用车站。圆周率是个无理数,圆周与直径不可通约。这个无理数太重要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取其近似值,就能够实现直径与圆周的换算,圆的面积、体积以及各种分割等,才能够计算出来。中西医融合,就是找到这个无理数的近似值,实现中西医临床层次的融合与沟通。
       中西医融合观,是一种方法,是寻求中西医理论构架、概念的共同参考系,寻求共同车站或者圆周率的方法。2002年出版了《伤寒论现代解读》,2007年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实现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西医感染病学的融合,即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中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2012年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续》,实现了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即气血津液辨证中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融合观》的出版,完成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中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最终完成了中医所有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实现了中西医临床理论体系的融合。

        证态体系(170多个证态。此处仅选肝病证)

        (二)肝病证
肝气郁结-心身疾病证态
肝阳上亢-高血压证态
肝火上炎-五官小动脉痉挛、硬化证态
肝阳化风-脑血管意外证态
肝阴虚-热病后期微量元素缺乏证态
肝血虚-维生素A、B2等缺乏证态

          证态体系衍化出【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体系
           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证态体系可以获得相对正确的中医治疗的方剂;中医的证,通过证态体系可以获得西医相应的病理状态的的所有理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实现真正含义的中西医融合,成为中、西医交流、沟通的平台。由证态推论出象态,为哲学层次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完成哲学层次的融合,破除了中西医之间的壁垒,建立了新的医学体系,破解了中医经典之谜,圆满实现中国医学之梦。

22
发表于 2022-6-21 15:36:24 | 只看该作者
         曹东义    “态”的形成,有很多不确定的元素,如何准确决定、诊断“态”?
=========================================================
         态,是指西医的病理状态。

         患者就诊时,体内只可能有一种病理机制,而且表现出来的症状与体征也只有一群,但是,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同,得出两个不同的诊断,二者必然具有内在的联系,这是中西医融合的根据。
          患者就诊时呈现出的一组症状与体征,是中、西医诊断的基本素材,中医根据中医的理论,参照脉象与舌象得出“证”的诊断;西医根据西医的理论参照各种实验检查得出“病理状态”的诊断,除了极其简单的疾病外,一般而言在初诊时疾病的诊断是得不出来的。病理状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状况,或者不同的临床类型,而不是疾病的全过程或者疾病的全部,所以,同一个患者在就诊时以及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证与病理状态是同一的。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理论。
       证与病理状态是对应的,但是,与西医疾病不对应,证与疾病二者不在同一层次上。
          我们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的研究中发现,中医外感热病中的所有证在西医感染病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反之亦然,由此而产生的《外感染热病证态学》涵盖了西医的感染病与中医外感热病,并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实现了二者的融合。
23
发表于 2022-6-21 15:3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21 07:39 编辑

                 怎么证明证与病理状态是等值的?以气分白虎汤证-SIRS证态为例,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伴有许多里证的表现,这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发热有着本质区别。
         西医SIR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
        气分证中的阳明热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两项:壮热(高热)、脉滑数(每分钟100次以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SIRS的前提是:重大打击、严重感染等之后72小时后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它与普通感冒的发热不同,应当鉴别。《伤寒论》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即太阳表证之后72小时,出现脉大者是阳明白虎汤证。《伤寒论》特别强调阳明气分白虎汤证与太阳表证的鉴别,西医强调SIRS与感冒的鉴别。
         基于以下四点:1  临床表现吻合;2  病理过程中的位置吻合;3  鉴别诊断吻合。这是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所以,SIRS与气分白虎汤证是一个证态;4  临床上证实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最终确定气分白虎汤证- SIRS证态,我们对于外感热病学每一个证态均进行了同样的论证。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证态体系不仅找到了所有证的病理状态,而且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的融合,也结束了中医历史上的寒温之争。
           以上是从临床实践出发,一个证一个证的临床实际验证;另外从理论方面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论证。
          1   基本概念的融合:
(1)具有相同内涵与外延的概念,或者中西医已经通用的概念,诸如:疼痛、头痛、红肿热痛、黄疸、腹痛、脓血便、小便少、大便干燥、口渴、关节肿痛、卒中等等。
(2)内涵外延基本相同的概念,经过表述的简单改变能够融合的概念,诸如:水气病与水肿、血与血液、神昏与昏迷、痉挛与惊厥、消渴与糖尿病、风湿病与痹证等等。
(3)内涵与外延有交叉、重叠,但是差别比较大的概念,这是大量存在的,需要论证并且需要取舍才能够融合的概念,诸如:阳明腑实证与肠梗阻、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痰与炎症、饮与水电解质紊乱、血瘀与血栓形成、脾主运化与物质代谢等等,这些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是难点与关键。
(4)不能够融合的概念,诸如细胞、细胞核、电解质各种粒子、炎症介质、凝血过程等等,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概念与之对应。这些概念只有在中西医融合之后,自然进入新的理论体系中。例如脾阳虚(苓桂术甘汤)-低血钠低容量证态中,低血钠就是脾阳虚的象,或者变量,或者诊断依据之一。低血钠在中医理论中没有与之相对应(可融合)的概念,不能够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但是,他们是证态的变量之一,可以是某几个证态的变量,即可以在证态理论体系内流易。
         2    理论构架的融合:主要是中医病机与西医病理学的融合与取舍。这是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融合的关键。什么是理论构架?理论构架就是类与类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系统论中就是状态与状态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就是证与证之间的关系,在西医理论中就是病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在中西医融合理论中就是证态与证态之间的关系。在系统论中状态的运动就是过程,或者说系统的过程就是状态的运动,在医学领域里病理过程就是病理状态的运动,或者说病理过程就是病理状态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的运动。中医的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就是理论构架,是中医外感热病的病机主线。
24
发表于 2022-6-21 16:01:39 | 只看该作者
李先生提出了"证态"的概念,仝先生大约见了后觉得不错,然又意犹未尽,于是再进一步,提出了"态靶"概念~
25
发表于 2022-6-21 16:26:44 | 只看该作者
          写书,只能写“典型”、“标准”,急性腹膜炎的各种不同临床类型,必然与不同类型的热实结胸证相对应。这就是“证态”的特征,例如:急性胰腺炎的代表方剂是大柴胡汤,当急性腹膜炎引起广泛的腹膜炎时,就要用大柴胡汤与大陷胸汤联合加减使用。中西医融合不能完全替代中医的四诊八钢、辨证论治,只能帮助中医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张仲景治疗急性腹膜炎,大部分病人都死亡了,只有一部分西医保守治疗能够治愈的病人,张仲景治疗痊愈了。但是,大陷胸汤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好,为什么?因为流行性出血热有一种临床类型就是急性腹膜炎型。说起来就复杂了。
26
发表于 2022-6-21 16:35:22 | 只看该作者
        辨证论治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新中国出来之后,毛主席提出西学中,在当时学习毛泽东著作过程中产生的。开始时写的是:辩证施治。辩证法的“辩证”,后来改为:辨证论治。
27
发表于 2022-6-21 16:41:34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编者之一张大钊写的回忆录,说明当时的编写情况:“1962年我在西医学习中医班毕业,就参加了当时卫生部主管中医工作的副部长主持的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教材修订会议;最后指派黄星信,曹鸣高,金寿山和我四个人一起在上海编审整套教材。
          1964年全套18本全部出版,成为内地和海外中医学院的主要教学课本。由于课本上印有我们几个编者的名字,因此我们几个系统学习过中医的高级西医的名字,在海外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我与中西医结合事业》,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8
发表于 2022-6-21 17:18:49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大陷胸汤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好,为什么?因为流行性出血热有一种临床类型就是急性腹膜炎型。说起来就复杂了。

一一大约因为是病毒性的,与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相关,而不是细菌感染性的。
29
发表于 2022-6-21 23:2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21 15:32 编辑

     我的思路是:中医的证,与西医的什么病理状态是一致的!!从临床实践出发,一个证一个证的论证。《伤寒论》的每一条,西医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解释的通,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30年。1999年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中医外感热病性与现代感染病学可相融性探讨。2000年发表:证态体系与中西医融合;2001年发表了:参考系、证态体系与中西医融合。2003年出版了《伤寒论现代解读》。《伤寒论现代解读》与证态体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证态体系基本完成之后,才能够写出《伤寒论现代解读》。我和先生(曹东义)的思路不同。  
        证候规范,一定要从“经典”出发,以“经典”为依据,就不会乱。
30
发表于 2022-6-21 23:31:45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一定要建立“证态体系”?
     明天再说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9:04 , Processed in 0.04784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