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腠理、营卫、三焦、膜原现代解读。
以西医而言,皮肤与胸腔及胸腔器官、腹腔及其器官,是没有直接联系的,而中医认为腠理与膜原、三焦相关,并且通过营卫(的运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随着西医的发展,出现了筋膜学说,讨论浅筋膜与深筋膜及其所含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对于人体的联络作用。作为结缔组织中的脂肪组织,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而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的功能,颠覆了单一的能量储备功能的认识偏差。经典中医理论中的膜原、三焦、营卫、腠理与西医相碰撞时产生的火花,把他们与皮肤、结缔组织、浆膜等概念搅合在一起,使得我们不得不把二者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当我们把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中的相关概念放到一起研究的时候发现:二者的概念居然能够一一对应,并且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论构架)也能够一一对应,可以解释清楚。
一 概念
皮肤、粘膜与表、卫是一个象态。
腠理与皮下、浆膜下结缔组织是一个象态。
营卫-防卫、营养象态,主要是指皮肤与皮下的防卫营养功能。
松结缔组织间隙与广义膜原是一个象态。
狭义膜原与肠系膜中的淋巴组织、疏松结缔组织是一个象态。
三焦—胸腹腔及其所含器官。上焦-胸腔及心脏、肺象态;中焦-腹腔即腹腔器官(脾、胃、肝、胆、胰、大小肠)象态;下焦-盆腔及盆腔器官(直肠、膀胱、生殖器)
营卫运行是指:全身的疏松结缔组织是联通的,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通道,联络全身,使得人体成为一个整体的必不可少的联络、调控系统。
元真:在《融合观》书中93页,精气神合则为一,分之为三。精气神与物质能量信息的融合:精-物质结构象态,气-能量功能象态。元气是能量与功能的升华、高度概括;元精是物质与结构的升华、高度概括。元真,是指元气与元精的统一体,即物质结构与能量功能的统一体。
二 概念之间的关系一一对应
(一)正常情况下
消化道(中焦)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入血液,变成血浆(营),运行全身,故《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胃代表中焦。肺代表上焦。三焦通汇是指:血液、血浆(营)是物质能量的载体,消化道(中焦)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包括皮肤(腠)。
元真,是指元气与元精的统一体,即物质结构与能量功能的统一体。
腠者,三焦通汇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以西而言,皮肤(腠)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的16%,面积约1.2~2.0平方米,皮下毛细血管网是一个巨大的调控系统与物质交换系统(元真汇通处)是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平衡的重要场所。“腠者,三焦通汇元真之处”是指:皮肤是消耗物质能量的重要场所。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以西医而言,是指功能,即调节体温,维持人体的正常温度,保持皮肤的丰满度,调节汗腺、皮脂腺的正常分泌,保持毛发的光洁度等等,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能量;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皮下脂肪大量消耗,表现出消瘦等等。由此推论出“腠者,三焦通汇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
脂肪组织是一个巨大的内分泌器官,淋巴组织是一个巨大的免疫系统,其中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网是一个巨大的调控系统与物质交换系统,也是元真汇通的合理解释。
三焦与腠理、元真相汇,还指胸腹腔浆膜与皮肤皮下组织都是包裹人体肌肉骨骼、内脏器官的包膜,在功能上都与水电解质代谢、营养物质代谢相关联
“为气血所注”是指:皮肤的物质能量是由气血经脉带来的。为什么腠理的功能与营卫关系密切,很少提及“气血”?前面提及营卫与气血的不同,离经之血为瘀血,而“营”渗出脉外为津液,用营与津液的关系解释比起血与津液的关系,更符合实际,解释比较方便、准确。
因为津液是清的,推论营也是清的,卫就是“清”的对立面“浊”。
营行脉内,为营出脉外为津液,营运行于腠理、膜原、三焦之中。卫行脉外,弥散于腠理、膜原、三焦之中。这是经络之外营卫运行的另外一个途径。也是构成完整统一的机体的另外一套联系途经。营卫、经脉的运行以西医而言都是在疏松结缔组织中进行的,疏松结缔组织也具有联络全身的功能,
(二)疾病情况下
浆膜腔、皮下、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在病理条件下是水电解质的调节库,可以储存大量的水电解质,形成水肿、积液,当机体脱水的时候,能够补充循环系统的不足。疏松结缔组织也是物质交换的场所(营),还具有保护功能(卫),诸如:其中的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小结是公共粘膜系统,以及游离的各种吞噬细胞、弥漫的抗体、细胞因子等等,都是具有防卫功能的形态结构,同时也成为伏邪的潜伏之地。
营气-血浆象态“化得其当”,形成津液-细胞间液象态;“化失所当”形成:水气-水肿证态,水湿-慢性炎症渗出证态,水饮-第三间隙积液证态,痰证-炎症证态,瘀血-凝血证态等,这些病理状态都是由于营气-血浆象态“化失所当”形成的。遍布全身的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的筋膜间隙(三焦、膜原)既是津液-细胞间液象态运行的通路,也是各种病理中间产物的运行通路
水气---水湿----水饮----痰-----瘀血,这些是中间病理产物,为正常的气血津液“化失其当”运化而来。
水气、水湿、水饮、痰、瘀血等中间病理产物,除了存在于脏腑、经络之中,而且还在三焦、膜原之间流动、存在。
膜原系于中焦脾胃,膜原是指浆膜在腹腔的皱褶,诸如: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韧带等等组织结构,其中含有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等。膜原还包括肠道粘膜下公共粘膜系统的淋巴小结等淋巴组织,广义的膜原还包括皮下组织中的淋巴结。广义的伏邪、伏病、邪伏膜原,是指病原体潜伏在全身的淋巴系统之中的疾病,符合湿邪是指病原体能够被细胞免疫、细胞吞噬的疾病,邪伏膜原就是外感湿病。脾胃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组织,是主要的完整免疫器官,所以这次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下降的幅度与病情程度正相关,属于湿病。狭义的邪伏膜原是指肠壁的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感染;伏梁是指肠系膜淋巴结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转移到肠系膜。广义的邪伏膜原,泛指能够侵犯淋巴系统的感染病,特别是突破淋巴系统引起的二次菌血症者,皆属于广义的邪伏膜原,即广义的伏病。狭义的伏病仅仅指:春温与伏暑。春温的典型代表是流行性脑膜炎;伏暑的典型代表是流行性出血热。
邪伏膜原证与达原饮,源出于《瘟疫论》湿温邪伏膜原证,其典型代表是伤寒杆菌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