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冠肺炎为什么用麻杏石甘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0-3-6 12:13:27 | 只看该作者
,疫情报告中,中医药几乎沒有涉及,这令人十分遗憾。
22
发表于 2020-3-6 12:1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20-3-6 12:20 编辑

不知中药能够治疗新冠肺炎治病的药理是什么,不能发展中医药事业
23
发表于 2020-3-23 11:2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23 12:11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3-3 08:29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可相融性探讨

发表于:医学与哲学,1999,20(11)51-52

伤寒与温病,在人体这个系统太极层次整体之内,是包涵在纵横【合纵联横】于一体的内容,仅是分别不同的纵向或横面对待人体病邪的方位传变课题,二者按系统太极层次整体来看待都可以合二为一。
      当今,把二者划归成“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这都是在把传统中医学的扭曲与彻底的异化,其实从伤寒与温病来议,在封建时代已经是把人体这个系统太极层次整体的“合纵联横”体制分化一次了,而当今的“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是在把人体这个系统太极层次整体的“合纵联横”体制进一步的扭曲与彻底的异化,但从“合纵联横”体制下的是在“循经证治”:如伤寒纵向感受太阳寒湿在表,已入肺之太阴之病,即为表寒未解、进入太肺为热,是为寒包火的两太【太阳与太阴】同病,而病的本性是太阳表寒未解、己入太阴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的气分为热熬痰的同病。只有于外宣发寒邪、于肺肃降的二者同步的透热转气,把有形之痰转化成无形之气排出体外,则邪祛才正安;如温病横向初感风热或伤暑,伤及卫表,此时应予辛凉解表,一般可祛。遇有卫气同病,临证用银召白虎汤可愈,这也是太阳表热与阳明气热证的同病;而伤寒与温病之间,仅是感邪的性状与机转“合纵联横”的过程状态有异,带来的方向与法理不同、但也存在着异中求同:如大青龙汤和银召白虎汤都有生石膏、甘草,让其共有透热转气的协同作用,只是在其它药的作用方向【合纵联横】与归经的作同位置各异罢了。如此类推,伤寒与温病都在人体这个系统太极层次整体体制之内的协同互补把握,二者从上见到也决不是单纯的“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这么人为认知不到位的独断、切割的走偏与单调。

点评

分开也不对,合起来还不得,你给一个正确答案。  发表于 2020-3-23 21:57
24
发表于 2020-3-23 20:19:07 | 只看该作者
生石膏、甘草,让其共有透热转气?
25
发表于 2020-3-23 20:19:48 | 只看该作者
有形之痰转化成无形之气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1:58:01 | 只看该作者
周现强 发表于 2020-3-23 03:22
伤寒与温病,在人体这个系统太极层次整体之内,是包涵在纵横【合纵联横】于一体的内容,仅是分别不同的纵 ...

        分开也不对,合起来还不得,你给一个正确答案。  

点评

伤寒论,是在北宋时代由林亿把荆南节度使高继仲的家藏本“金匮玉函经”,改名为“伤寒论”,其实宋本改名的“伤寒论”早就失传了,现在流传的各种版本“伤寒论”,多是明代赵开美的校订本,基本是“金匮玉函经”的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25 09:43
27
发表于 2020-3-25 09:4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25 10:3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3-23 21:58
分开也不对,合起来还不得,你给一个正确答案。

伤寒论,是在北宋时代由林亿把荆南节度使高继仲的家藏本“金匮玉函经”,改名为“伤寒论”,其实宋本改名的“伤寒论”早就失传了,现在流传的各种版本“伤寒论”【当今人们因几个字的定名误导、都其当着狭义伤寒,为此又重复搞了个温病学】,多是明代赵开美的校订本,基本是“金匮玉函经”的原貌,本来是伤寒、中风、湿温等的广义,是在把伤寒、中风、湿温等按六经之纵卫气营血之横的“合纵联横病机复合与转变,在“循经证治”,本应是该按《黄帝内经》中的经脉循规蹈矩而来【黄帝内经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经脉与穴位循经刺法,以决死生】?!“金匮玉函经”在取用了《黄帝内经》【本十四经脉】中的经脉循规蹈矩中的左右手足分工三阴三阳十二经中的六经为要,从中丢失了左右手足分工的另个阴阳六经,也把“任督”两个统阴统阳于贯串交通人体太极之道气的总体经脉精神弃而不用,在总体层次上是缺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一盘散沙,仅留下伊尹汤液内容的部分适用性,缺失了《黄帝内经》【本十四经脉】中的经脉循规蹈矩中的包函针砭的广谱内容。为此,张仲景及后来的儒学人物等在封建文化分枝上如果展开公允评议,是缺乏大同文化中的“道统意识观念”的,在历史上既是突出贡献者、又存在着严重遗漏丢失医学文化传承的张冠李戴误导者。
28
发表于 2020-3-25 10:52:12 | 只看该作者
       从上见到,只有运用“合纵联横”的“循经证治”才俱备大同文化中的“道统意识观念”,守正创新的建立”道物辨证法思想指导下的立体网络层次程序系统医学体系。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10:57:32 | 只看该作者
        把伤寒温病协同、融合为外感热病,让他们不对立,不矛盾,先生认为行不行?
         把外感热病学与感染病学协同,融为一体,让他们不对立,不矛盾,先生认为行不行?
        推而广之,把中医与西医协同,融为一体,让他们不对立,不矛盾,先生认为行不行?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协同,融为一体,让他们不对立,不矛盾,先生认为行不行?
         先生能不能把“道物协同”与阶级斗争协同,融为一体,让他们不对立,不矛盾,先生认为行不行?
30
发表于 2020-3-27 00:33:38 | 只看该作者
试答,求批评。新冠肺炎,不恶热,而恶寒,说明是伤寒,伤寒,伤太阳寒水之经也。肺炎,说明邪直入手太阴肺,证明邪为燥金,所谓新冠病毒早于秋燥之时形成。肺与皮毛相合,太阳病相合于太阴肺。燥气入肺,且是疫厉之气,自然燥热为病,又肺为阴脏主肃降,燥邪反升,阻滞六经左升右降之气机。故治病从肺而治,当降燥金之气,从太阳之治,当升寒水,祛出燥邪,
麻杏石甘汤之麻黄苦温,与甘草之甘,甘苦化阴而降,麻黄透达经脉,破积聚,开诸闭,消坚化淤,开泄肺气。杏仁性苦温,与干草之甘甘苦化阴,阴降阳升,杏仁气薄味厚,降气平喘,石膏甘寒清里燥热,四药相合,肺气得降,燥热得除,肺炎得消,使六经经气得以升降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4:33 , Processed in 0.0555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