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上可以揭示出不管是“道、儒、佛、医”各教各学,还是自然系统哲学或是自然与社会科学等不同称法的“易、道、气”与“场与有”、“道与物”、“用与体”等的各自圆说的分散与分别的表述,在学科切入和契合位点上都可以大胆系统地有机整合到“阴阳”原理的认识方法论的太极之大道上来。这样就理清了各种纷繁杂说反而说不清、讲不明、议不透、理还乱的剧面。诸子百家,花了很大的力气著了很厚的那么多的书,从头读到尾,搞得知其然而不尽其然,委实浪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大好时光。学识被此一拖,你说落后不落后,还拿什么时间去赶超人家呢?西方的现代学者们有话直说是有道理的。
于此,笔者必须借用古人之言,展开长话短说:因为“医者易也,易者医也”。《易纬●乾凿度》言:“易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在这里就少了一个“交易”性的最为基本之机,只有交易!交易生运化,才有前述三易。《内经》云: “天地气交、而万物通也”, 万物就活了起来, 否则气血不流动就是尸体一具。怎样才能让气血精微与生活垃圾等纳新排废的流动起来呢? 是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差异”(位势差、梯度差、浓度差、功信差等)在太极整体的中态公约下使之守度的于环境内外不断的“交换与利用”! 如此, “差异才是事物之间自发启动产生相互交易生运化流通的动力之原”! 既往人们仅言“运动”这词,难知“运动”之机?!于此,本人在这里把其阐幽而出。又由此可证:“阴阳平衡”了的丧失了“差异”的传导,这种交易就终止了——没有“场效应”的转运之力——一派死寂、尸体一具!为万物静止之期。《老子》在第四十三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 这个“冲气而为和” 是对《易纬●乾凿度》缺失“交易”的补正,也是还原了易系词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的原貌,又称气交。东汉●何休指出“元者,气也。无形而起、有形而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公羊传解估)。王充也说:“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气聚而成形、散而归之太虚”,这个“太虚”就是大道的道气在“交易”性的转运化物之效应场,物才由以生之。按《乾凿度》续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素质者本也,是人类、社会、自然的素质,俗话说“你这人有没有素质”?“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6)。由上可推之:易分阴阳,道有阴阳、气具阴阳、素本阴阳,是《内经》中黄帝问岐伯说的:“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如此,阴阳既是属性概念外,同时蕴容功信。因为这是“阳化气、阴成形”之故也。也是因为阴阳可以“法则天地、象是日月”,用阴阳“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又为何不可以呢?《庄子》又言: “吾又奏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这样就再也明白不过了,再也不用说三道四了。把道物阴阳建立在同构异化性的超统一认识方法论上的对称性与和谐性的朴素美的观念上应该是可以的。笔者在此进一步理性地逻辑一下就是:“四时轮回、运气转化、六气从之、周而复始;天人相应、万物同源,五行承制、阴阳互运、太极同筹。”的自然全息元性的多层次、多维系、网络状的标量规范阈值频谱、稳态秩序场效应的生态规则【概率论】。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如是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所组成……。这种新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只有场才是唯一的实在”(7) 。这种“场”我们就暂时定义为太极“阴阳”(五行) 规范稳态秩序效应场。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有待后述的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