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周现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互补承制原理与规范稳态 秩 序 效 应 场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1:58 | 只看该作者
从上可以揭示出不管是“道、儒、佛、医”各教各学,还是自然系统哲学或是自然与社会科学等不同称法的“易、道、气”与“场与有”、“道与物”、“用与体”等的各自圆说的分散与分别的表述,在学科切入和契合位点上都可以大胆系统地有机整合到“阴阳”原理的认识方法论的太极之大道上来。这样就理清了各种纷繁杂说反而说不清、讲不明、议不透、理还乱的剧面。诸子百家,花了很大的力气著了很厚的那么多的书,从头读到尾,搞得知其然而不尽其然,委实浪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大好时光。学识被此一拖,你说落后不落后,还拿什么时间去赶超人家呢?西方的现代学者们有话直说是有道理的。
于此,笔者必须借用古人之言,展开长话短说:因为“医者易也,易者医也”。《易纬●乾凿度》言:“易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在这里就少了一个“交易”性的最为基本之机,只有交易!交易生运化,才有前述三易。《内经》云: “天地气交、而万物通也”, 万物就活了起来, 否则气血不流动就是尸体一具。怎样才能让气血精微与生活垃圾等纳新排废的流动起来呢? 是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差异”(位势差、梯度差、浓度差、功信差等)在太极整体的中态公约下使之守度的于环境内外不断的“交换与利用”! 如此, “差异才是事物之间自发启动产生相互交易生运化流通的动力之原”! 既往人们仅言“运动”这词,难知“运动”之机?!于此,本人在这里把其阐幽而出。又由此可证:“阴阳平衡”了的丧失了“差异”的传导,这种交易就终止了——没有“场效应”的转运之力——一派死寂、尸体一具!为万物静止之期。《老子》在第四十三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 这个“冲气而为和” 是对《易纬●乾凿度》缺失“交易”的补正,也是还原了易系词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的原貌,又称气交。东汉●何休指出“元者,气也。无形而起、有形而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公羊传解估)。王充也说:“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气聚而成形、散而归之太虚”,这个“太虚”就是大道的道气在“交易”性的转运化物之效应场,物才由以生之。按《乾凿度》续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素质者本也,是人类、社会、自然的素质,俗话说“你这人有没有素质”?“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6)。由上可推之:易分阴阳,道有阴阳、气具阴阳、素本阴阳,是《内经》中黄帝问岐伯说的:“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如此,阴阳既是属性概念外,同时蕴容功信。因为这是“阳化气、阴成形”之故也。也是因为阴阳可以“法则天地、象是日月”,用阴阳“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又为何不可以呢?《庄子》又言: “吾又奏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这样就再也明白不过了,再也不用说三道四了。把道物阴阳建立在同构异化性的超统一认识方法论上的对称性与和谐性的朴素美的观念上应该是可以的。笔者在此进一步理性地逻辑一下就是:“四时轮回、运气转化、六气从之、周而复始;天人相应、万物同源,五行承制、阴阳互运、太极同筹。”的自然全息元性的多层次、多维系、网络状的标量规范阈值频谱、稳态秩序场效应的生态规则【概率论】。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如是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所组成……。这种新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只有场才是唯一的实在”(7) 。这种“场”我们就暂时定义为太极“阴阳”(五行) 规范稳态秩序效应场。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有待后述的确认。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2:23 | 只看该作者
3、阴阳真传与同构异化:
 
把太极阴阳的“同构异化”性的一统理论重议,是为了拒绝各科间自圆其说的既分散、又繁杂的论述。其阴阳的异化问题在第二论题中已上升到了学科论证的一定程度上了,关于细枝末节在具体的还原性气机、生态学上可以见到详细的内容,在这里不再赘述,在这里仅能细说阴阳的真传与同构的议题,否则的话,对于“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和“阴阳平衡”等的不确定性、不能作出明析和正确的讨论。“阴阳”同构异化除了上面已说的外,必须把“阴阳”同构异化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大家知道太极吗?宋代道儒易理学家周敦颐从属性的高度,创立的“太极图说”中指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而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土木金。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健道成男、顺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化生而变无穷焉”。从中指明: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性的同构异化体系,与宇宙自然和有机人体不谋而合。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可见太极是道、有一道太极分阴阳之说,一道太极是阴阳的根本,互为其根,说道也可、说太极也可、说阴阳何为不可?!是太极这个顶层的不同层次整体设计,把阴阳安了个生活和工作之家,家中总闹对立矛盾斗争,这个家就永无宁日、纷崩离析,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个家的“阴阳平衡”了、缺乏家主、生活资料与垃圾不知“守度升降出入、盈亏涨落、消息往来、市场交易的纳新排故”的活动,只有等待饿死与弊死!由此可见:大的道理来源于底层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总结,不能百姓日用而不见的闭门造车?!可是,当代有道路、航道、频道、声道等道理、规则、原理。是物质和功信的运输之道,正如[庄子.天道篇]言:‘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人道灵而无穷故诸事生,依理是太极阴阳之道。宇宙星球之间各有其道,那么至高层次的太极就是太空,地球分为南北两极,其“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场产生的“声、光、波、电、磁”等功信场作用,才能不断围绕着太阳的椭圆形轨道和地球本身的自转轨道规范稳态秩序的运行。所以太极(太空)又是地球的周而复始的运输大道的原理与规律。于人体有呼吸道、血循道、消化道、泌尿道、神经经络道、免疫体液道的物质和功信运行道路,这些道路的器质和功能调制发生了障碍,就造成体内物质和功信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疾病。同道与物相关联的疾病谱(例如: 出血热、肺气肿、心梗脑梗、肝硬化、结石病、肠梗阻、前列腺肥大、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等)非常之广之多,可想而知,不胜枚举。为医者只要得道可以见微知著、使医上工。以此,一道太极生道物阴阳,为道物阴阳是太初、太始、太素产生的“气、形、质”的共同体与生态圈,是一个简单性、朴素性、和谐性的美,是系统整体,而整体为本体,本体是太极之道物与阴阳,治病必求其本——就是求太极——就是求道——就是在求道物阴阳的“正态运化之气” 的“由邪复正”, 可当今的人们健忘了、失忆了,从未抓住这个根本,而是在用“以西律中”的那些杂说用来冒充与顶替!貌似于真、实为假蒙。因为一道一本太极生二、二喻道物或阴阳,这就叫做纲举目张、索目求源。是一体一本的“显微无间”的要素体用的关系,一句话:阳来说、阴补充的并协、偶联、交易、互补、承制的关系,是“关系与要素”在病了!局部的结构与实体仅是人体大环境内的小环境发生的“演化过程与状态”,只有大环境的气候“由邪复正”,小环境的课题也就相应而解,传统“损有余、益不足、疏通道、利物运、调紊乱、达正态”的疗疾规则和大法,就比当代的“对抗、补充、代替、置换、切割”等疗法高明得多。明末清初王夫子为哲学集大成者,指出阴阳既是同构属性代替的概念,又是异化属性的实体:“夫阴阳之实有二物明矣,自其气冲微而未凝者、则阴阳皆不可见;自其成象成形者言之,则各有成质而不紊;自其合同而化者,则浑沦于太极之中而为一;自其清浊、虚实、大小殊异、则固为二”(周易内传发例)。用于表明事物的正负互换转化与承制的“从有化无、于显化微”、有无互生互化于“无太过与无不及”的“中态公约度”【欲其无失(喜怒哀乐、寒热虚实之未显与之未发:正气、中道、守中)者鲜矣(今人绝大多数都不得其要领,被错认为是和稀泥!)】。以两个方面的依赖互存关系作用、在互补承制性地、围绕一本一体的目的的目标任务标量规范稳态秩序场效应的同构机制、展开证明在同构本体以下的异化原理。笔者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原理:是互根的、相应的、并协的、偶联的、多维的、网状的、动态的、循环的、约束的、承制的、整体的、系统的、统一的、有序的、标量的、规范的、自发的、因果的、目的的、层次的自稳控制和自主择优性的协同效应场法则。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3:01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进一步说明太极“阴阳”真传与太极“阴阳”的同构异化问题,不如举一例以明之:一元硬币的正面的一元字样、则标量规范了这是一元钱,其负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所以正负两面是在围绕着镍合金压铸而成的一元本体,说明这是一枚真正的人民币。人们在市场上购物易货的过程中,才能周而复始地循环(“玄”的本义)流动使用。如果是十元、百元、万元以上的不可胜数的钱币,在多层多维系的环节中流动,这就构成了等级网络秩序规律。才不同于假币那样人们不愿接受,怕上当受骗造成损失,也相应交易不到相应的货物,有时甚则争吵不休,那就真正的闹对立矛盾了,就不能在市场上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这是病态、不常之态,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法制也不允许,是死水一团、一塘死水,不是自然江河流动与天地升降出入、盈亏涨落往来的杜故纳新之水,则必腐必臭。于上来说一元真正的人民币是一本一体两面两用的关系,是在以少易多与至简见繁的关系,是这样一元真正的人民币的互根协调与统一,而不是“对立统一”关系,更不是“平衡”的关系,有对立就时刻“搓反索”,永远也扭不成一股绳,就是不团结与协作,就是闹分裂的开始行动,就是市场动乱的萌动阶段,我们看一个法制的宇宙自然、法制社会、法制人体是不允许的,在其未动乱之前予以制止,恭请上工来治未病,如果“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是不能产生对立的,历史见证有对立就有对耗,只有从多层多维承制关系中予以化解,而不能放任其在一层一维表面矛盾关系中让其激化,如果继续激化了,发生现代化的对立战争的后果可想而知,必然带来自然和人类的毁灭,这种老已沉寂的平衡、统一就没有意义。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3:32 | 只看该作者
4、定位太极、再议阴阳:
 
再议阴阳,必须定位太极。因为舍太极而求阴阳则无阴阳;舍阴阳而求太极则无太极。太极从上议过是本体——是宇宙星球和人体之道——是阴阳的根本,而阴阳既是同构属性概念,又是物质与功信的载体、也就是气、形、质的差异载体,太初气生、太始形立、太素质具,形质是始素,素者本也。古有元气【在上己证:原子核周圜的正负电子自动化守度的跃迁与走穴转运作功产能,这就是古人所称谓的“元气”等】,此见本素,合之元素。化学与物理学科的物质的还原基本是元素、正负电子的偶联运转产能。看来中西两学才能在这个基础要素与关系中获取一致与兼容。可见,中国古代的前人,在四千多年以前早就发现和提出了这个论点,这就是能够整合为“自然生态医学”的切入和契合点,因为西医在近代一谈到还原就谈元素,现在中医的元素笔者把她从经典中挖掘出来了,那么中西两医在基础理论出发点上是不对立的,应该以“道物辨证法”为指导的自然生态医学文字语言表达的统一上多作些文章。可是国医在宏观上讲得较明白,但也有过错的地方,错在太阳绕着地球运转,错在阳杀阴藏、阴平阳秘的杀字与平字的不贴切、不确定性等方面;西医在微观上说得较实在。两者在其他方面虽然有些出入的差异,但从大体上来看有许多相一致的共同点,目前各执己偏、固守旧池、点滴皆存、不愿舍废罢了,二者必须各取所长,抛旧立新,承华扬废,实行优势互补,另起炉灶,创建国人的自然生态医学【中医本原上是这种特征】。
在太极正位的过程中,我们又找到了一个元素(原子)的切入和契合点,如下是否能继续寻找切入点。地球分为南北两个极,两极的磁性作用出现了阴阳属性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近代依其原理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信息图像远距离传送再现记忆等高科技自动化设备,这是法于自然、取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法道所取得的成果。因为阴阳为同构异化、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协同循环因果大道,我们从中根本看不到有一点“对立与平衡”的关系,从古人经典中从头至尾也找不到这种关系,从有机人体的组织器官、细胞膜内外的物质功信转运与交换过程中【活体】根本见不到这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何产生的呢?应该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可能是在一层一维相对矛盾状态下的纯唯物辩证法在忘“道”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根源,在这里不予追述、只要大家得道就行了,因为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明论。
话又说回来。杨万里在《诚斋易传》第十七卷中点明“阴阳未分谓之太极,太极既分谓之阴阳,其为天地之道也。舍阴阳而以求太极,无太极;舍太极以求天地、无天地”。太极从人们现代看得见与摸得着的方面来看,就是如同“大气层包涵着地球”等这个中等层次喻之,就能见到其它大小层次的太极的广义,是宇宙星球之间运行的椭圆形运行轨道的时空光热梯度落差产生的动力源,太极分阴阳即是太阳系中的太阳与地球互运之所表现的环境气候,而地球又分南极与北极,从极而远与近和至大与至小的双重关系,是极端的热忱与极端的悲寒的两个极端的互补依存、显微体用性互根协调、相关体制下的原动力。太空和地球是靠太阳与太阴的温煦与阴蔽的双重互根、相依阈值位移作用下才有的万物生长与收藏,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为此,《灵枢●外揣》就有了“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这个盖就是宇宙自然产生的大气,这种自然大气(声、波、光、电、磁)是宇宙各星球之间的“阴阳” 在多维网络相互作用产生的动力源泉。这是事物相互作用宏观层次上的正负回馈性控制中心,到了这个年代,这么多的科学家还在含糊其词、为什么秘而不宣呢?
上面从太极中找到了阴阳,又从阴阳中找到了太极,还相应地找到了“端”的这个字,同时也找到了自然与人体的动力源泉。这是因为有“天人相应”和“人是自然之子”的认识方法论观念,而又找到了有机人体存在着的元素(原子)的契合点,还有太极的“端”、还有宇宙大气性的“声、光、波、电、磁”的生物生态基本作用。促使我们在“端”的这个字义上展开发挥:《墨经》中的“端”具有“非半”的性质,与西方的原子(atum)原意为“莫破”的意义相同,而“元气”说与古希腊原子论虽然说理千秋、有异曲同工之妙。(8)而“端”从现在看来是事物的始终,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基因中的“端粒酶”,在调控着人体的生长化老已。所以“端”有着大宇宙与原子论的观点,一直为大多数的学者所承认。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们在多次的实验中找到了答案:原子是缩小了的太阳系,电子不停地围绕着那个很小很重的核心在运转,最小的原子竟然与庞然大物的太阳系构造一致(9)。如何,古人的直觉与理性判断是那样的正确。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4:06 | 只看该作者
大地在太空中靠着宇宙自然的大气【声、光、波、电、磁、引、斥】的综合承制力量【标量规范时空稳态秩序效应场】而托起运动,是在宇宙星球之间的彼此干扰【天干】与地球本身产生的支持力量【地支】 周而复始地、以一定的标量规范椭圆形轨道稳态秩序的运行。这是宇宙自然星球之间在多维网络时空并协偶联互补产生的标量规范中态公约度【“-1n—0—+1n”】阈值稳态概率位移秩序效应场【宇宙大气】的综合能量(信息)而起到的承制运动,是事物相互作用在中态公约【“-1n—0—+1n”】产生的“标度律”起到的重要行为,才是从古至今书中没有描述的“天干地支”的重要概念。这同古人所说的天气的不断下降,地气的不断上升:一上一下、互相招引;一动一静、相互为承;一升一降、相互为制;一左一右、相互为用。升降动静、左右阴阳的互根招引的会合是为“易经”的“气交”。
2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4:31 | 只看该作者
地球以椭圆形轨道在一年之中围绕太阳一周的运转,其产生的光照作用于地球,才产生了时空距离的温度差异,这种差异程度、年复一年地有着上限与下限的波动规律性,每年就有了波动不变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周期位移,人们也就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产、生活、生命规律。地球由西向东时空规则性自转位移,在位移的过程中才就太阳的照面与背面,照面是白天属阳,背面是黑夜属阴,人们见日光明就白作、夜黑暗而作息等宇宙自然钟和人体生物钟、生活生命的“天人相应”原理。地球在与太阳的相互有规则的时空距离差异中,地球方位也相应产生了温度光线的差异:东温、南热、西凉、北寒;所以天度者:制地月之行也,气数者:纪生化之用也。为“天公度”。太空同太阳的距离更远,地球以上的高空没有地面质地的反射作用,所以存在“高处不胜寒”之境,所以有山高长年积雪的缘故,高山处西北或是南北极,距离太阳光照较远,幅射时间较短的因由,那么太空就是再一次得到证明是太极。杨上善明曰:“真人身之肌体,与太极同质:真人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身肌宗一”。说明了太极为高度寒冷之象,气遇寒则凝而聚而成形,形甚而为质,因为太易为太虚,虚之极为太极,太易未见气而生初阴初阳,太初为气之始,气之始有了成阴成阳,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成阴成阳相互交感,才有了形质的始生。“气、形、质”在太极寒凝条件下的聚合为万物,宇宙中的小行星就是由冰所凝集初生的实体,气形质俱才萌生。这是最高层次和最为原始性的物质形成的作用机制,但物要有化,那就要太阳的温煦作用的参与,太阳系如果没有太阳的温煦作用,生命所寄托的温度、空气和水这三大要素无从谈起。大阳和太阴都是正负能量、起到既生长发育、又约束潜藏的协同承制公用,是宇宙自然赋予地球上物质存在生命力与消亡活动的福希,“阳气若天如日、阴者藏而起亟也”。空气和水在太阳照射温度的作用下进行液气转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而气么样出地、云么样出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没有说出液气互转的过程和环节,在这里则是太阳的温度作用把地球中的水、蒸发为气体搬运到太空,气体在高空中遇到太阴寒冷凝滞作用成为云,云的集合成形下降到地面的过程为雨。为此水是冰的要素,也是物质存生至关因素。水属阴、阴成形,是太阳和太空的阴阳互根协调统一作用下产生的信息能量把水与气制造成为有了生命力的活态。是“阳施正气万物乃生、阴为主持群形乃立”的法则作用。这既是自然易理中阴阳水火寒热的正泰气交,也是人体内心肾水火、阴升阳降与阳升阴降的往复运动【阳携阴以升、阴助阳以降】、周而复始的“正态输布”的既济机制。也就是经典所说的“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始也”。那么,这个天地的物质功信转化是高层次的相互作用,是水火阴阳产生的宇宙大气,宇宙自然大气作用是至高层次性的机制,是最为原始的原动力机制。真因为有了太阳与太阴的协同承制于中:“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按理说自然应该是先有水火,再有土地、继而木性植物植被的先决条件后【五行排序与一元相生必须改造之理】,才有土地的氤氲,植物的落叶和种子的落地发酵才能化醇,从无机到有机,自然赋予天干地支的遗传信息,有机给予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类等的化合后不断的成形,所以人、也就产生于天地阴阳的“气交”之中 【有此机制的星球才有生命,否则是枉然】,所以人就是自然之子,人体也就是一个小宇宙和小社会。人类从出生及到整个生命过程、无不刻录着天地阴阳的遗传基因的密码,同时也受到“天干”与“地支”时空网络周期距离差异场效应的制控作用。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4:57 | 只看该作者
真如《素同●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天有阴阳、地有阴阳、……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素问●天元纪大论),王冰注曰:“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盛阴则阳气不及,盛阳则阴气被耗。张景岳在《类经●运气类》补充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万物华实”、“阳为阴之偶、阴为阳之基”,此阴与彼阳、此阳与彼阴、互依互赖和谐存在为条件,故有:“善补阴者,阴得阳帮而生化无穷,善补阳者,阳得阴助而泉源不竭”。以上照抄了那么多的经文,除了能够形成一大段的引证外,更注重的是以下讨论的方便。
前面,我逐步把宇宙太极,地球的两极、太阳与地球的运动,端的问题已作了讨论。正应如《素问●气交变大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的实践真言。可本人在这似乎没有把阴阳完全讨论明白。所要续论的是人身的太极在那里定位?中医学各家模棱两可,似乎没有十分准确的定论,虽然明代张景岳作出推测性和模拟性的定位,这个人可能有特异性内视研究的功能,怎么那么十分的准确。笔者非常的赞同:太极为命门,而命门为人身之动气,是元阴元阳之位,为性命之本。正应张景岳在《类经附巽●求正录》指出的:“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的太极,由太极生两仪,而水火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两肾之中应定位于“肾上腺”,肾上腺生元阴元阳,这种元阴元阳按照机体生理与病理上内外环境条件变化的太过与不及、涨幅与落差、兴奋与抑制、吸收与排泄、呼出与吸入、收缩与舒张、偏盛与偏衰等作用的诱导,从而产生自动性的消长应激调节,起到自动阴阳正负反馈性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自然药物承授了日月阴阳之精华,作用于人体内的元阴元阳、起到相应调控而发挥生物始动效应,有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这种作用过程的始动效应首先是激活肾上腺体内数对并协、偶联、互补、承制性神经递质和内分泌介质的相互参与作用,为元阴元阳、水火既济性的丘脑——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性腺)神经——体液激素和细胞因子与免疫网络闭合环路正负回馈原理的自动控制。因为两肾为先天之种子,种子内含先天之元气、元精、元阴、元阳与营气、卫气等遗传功信和物质,大地先有植物枝叶和种子入地,在天地氤氲之气的发酵化醇作用下而产生从无机到有机的漫长过程所化生的人类,也就有了种子特征的两肾,两肾的元精元神充于脑补于骨,经过神经体液细胞因子网络之道相联系。这就说明人体内的太极是两肾的肾上腺,太极喻分元阴元阳,元阳起着正回馈、元阴起着负回馈等作用,于此心火“君主”的基本就是肾水“人民”的水精涵养,才有心火的神明出焉的鱼水情。用阴阳代表体内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的正负作用属性何乐而不为呢?如此这样就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的切入和契合了,虽然属阳与属阴的激素等微观物质功信作用的正负特性,其目的点和契合点是为了能够维持有机体的正常标量规范的多层多维时空网络稳态秩序,这种秩序是“阴潜阳秘、精神乃治”,则不是“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性的阴阳对立矛盾的阴阳平衡关系。这种秩序是在促使有机系统整体更好向着生存稳态目标并协偶联承制上的互根统一的唯一,是“道物辨证法”的理性思维逻辑观念,是“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承乃制的中态公约度 【-1n—0—+1n】产生的“标度律”的观点的扬发。何为“阴阳的对立与平衡”呢?在此,我们对阴阳这个系统认识论概念继续引伸下去,阴阳是能量(力)、精神意志、物质属性、信息正负回馈等相互作用的载体,存在着一的本体与二的用法或二的两用与一的交合本体的模式,说明事物属性和功信存在低层次的一维作用、以致在事物应用高层次上的多维网络时空、标量规范稳态秩序的可塑性同构异化体系。其“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以此说明世界是在“阴阳”互相作用而产生许多极其微小的物质功信有机化合而成,以阴阳的功能、信息、物质基础为模板的同构异化的千变万化模样,是物质与功信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意识和物质可以互为转化,通俗而应言为:“精神生物质,物质蕴精神”的互根作用。这种作用的相生,必有承制,正如张景岳所说的:“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化从制生、制从化转、随生随制、亦制亦化。其化制作用是宇宙自然中的太极阴阳之道,从而也是人体生态的一般原则,诊断与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同时在运用这个原则,用此原则定义概括为“自然生态医学”。本人在此再重复一次就是“道法自然中的太极阴阳”。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5:22 | 只看该作者
说明事物的相互正负回馈生化作用,是靠不同属性的道物阴阳,在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为互根依存、并协偶联的信息与能量互补与承制对称性和谐破缺,为媒介产生的开放系统和耗散功构,表现的涨幅与落差、兴奋与抑制、正回馈与负回馈、吸收与排泄、太过与不及、收缩与舒张等的守度,从而自发自主产生周而复始循环无端的过程信息能量流。此流常处于最佳的偶联和谐与协调互补择优自稳有序态,就是“阴潜阳秘”的常态阈度观念性的动态变化,因为有常态阈度(值)性【“1n—0—+1n”】动态变化【概率论】,才有耗散功构和内外环境之间交易互补的开放系统的杜故纳新的自启动、自生化、自调控、自纳新、自杜故、自更新、自存储、自记忆、自修复、自稳态【正气】等的自动化程序体系的存在。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5:45 | 只看该作者
5、活力阴阳的开放性,是生命耗散功构的特征:
 
张景岳云:“由太极生两仪,而水火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人体气机】。水往下流:真因为水有比重与地球引力和水的涨幅落差的条件存在;火性升腾:真因为火无重量与无定势和太空太虚及太空寒冷的需要的存在条件;而太阳可以把太阳之温暖辐射到地球,再把地球之水以温水化气的手段搬运到太空成云化雨。为此物质的转化除了物质固然存在的本性之外,还要借用自然力功信的作用从而出现转化,这是物质存在的自动功助和被动需能化生运动的作用形式,真如机体的细胞膜、组织、器官与系统和环境的功信与物质的“递度差”等相互交换一致。是天地阴阳水火对称性和谐破缺产生的原始动力,而宇宙太极为太虚,是日月星辰需要无限宇宙大自然的空间大道。而天地授人以“虚”,人以“虚”授人为机,是生命这个系统能够自然开放化生性的守度“耗散功构”特征。身体的需要,必然存在诸多方面的落差与不足:体寒取热、体热用寒、虚以补实、实以外泄、饥而择食、阴多选阳、阳甚阴予是以“虚”授人,虚实阴阳周期秩序的轮换交替,生命才能不竭。阴阳互补承制有序、是事物生成的活力,“虚”为机体能量代谢作功的自然动力源。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以“平”不虚则不饥,是生命的终结,这是重金难买的名言!于此总结成为: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才是自发启动环境内外产生事物交易互补、守度流通的运动之源。肺从自然中不断摄取植物产出的氧气,脾不断从自然中摄取植物果茎经胃肠转化的饮食精微,气精入血参加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转化和收藏,均取自于日月给予地球自然中的精华(自然药物集精华之精),人体经过代谢转化的不需废物从呼吸、消化、泌尿等三道排放到自然中的植物重吸收、重利用,从而得到净化和产氧与食料复给人以使用,以植物和动物均受气以“虚”的形式组成了阴阳并协、偶联、互补、承制性生态圈。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08:46:06 | 只看该作者
从这个生态圈我们就发现如下几个非常有价值的立论观念:
 
5.1  阴阳不能用平常所说的平衡,平衡了就是静之期,破坏了有机体的开放系统和耗散功构,机体的出入升降就已了,生长壮老和生化收藏就无从谈起。
5.2  地球自然中应该先有“阴阳水火”再有土地与地球植被,因为有植被才能分别产生发酵化醇,从无机到有机和氧气与食料,予人的生发和人的成形生长提供的需要,真如前面内经中所说的:“太易未见气,太初气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素者本也”。上说是暂定,到这里真的是先有阴阳水火后,继有土壤植物的木性,才有了宇宙自然中的元气,元气分阴阳——阴阳化生万物。
5.3 “脾肺”同为后天之本:精微之气(氧)从肺而摄,精微之精从脾(肝)而入,共同入血化合参于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活动,组成不可缺一的后天来源,机体一刻离不开氧,每天同时离不了饮食,所以肺和脾同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
5.4 “五行”二元相生承制:物态是以“水火”阴阳二气成极(位点)互根依存交感作用而始生,继而生成“土、木、金”的素与质之本,故有“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之理。以人们的直觉和理性结论证明是:“阴与阳、公与母、雌与雄、精子与卵子、正离子与负离子、正熵与负熵、正回馈与负回馈、正电荷与负电荷”等“对二项”定律。如此,必须对“五行”的一元相生用阴阳偶联互补承制原理予以改造,成为符合自然生态医学在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等系统理论上的统一【笔者已有改造的论文】,否则,以“五行”一元相生的模型继续存在,中西两医有机整合成为自然生态医学的缺口障碍难以跨越。
5.5 从本文中,找到了“元气”、“气机”、“正气”等的正统观念;建立了“太极阴阳”的“偶联、协同、交易、互补、承制” 的自然生态逻辑和场效应原理,对“太极阴阳”的差异是事物自发启动产生相互生化作用运动的调控中心或枢机的概念作出了补充与说明 ;并给予事物的“运动”产生机制作出了概念化的说明;成立了“天干”与“地支”的相互作用原理(地球的托起运动),并随机说明其概念;为中医的多维网络层次系统的大数据、现代化筑基指明了方向道路,其系统程序软件由半自动化的【0与1】的不足空间蓝屏或死机,走向全自动化的【“1n—0—+1n”】 系统程序软件自主更新、自主清除垃圾的杜故纳的发展路径。这些,都是从古至今无人办到的事。
 
总而言之,可以看到笔者在本文中虽然始终围绕道物阴阳这个纲,在讨论人体、社会、自然的法则,实际上是在道法自然,确如江天骥所说的:“自然界也是构成科学知识的一个根源,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而自然界有着对称性、和谐性、朴素性的美,因为物质与功信总是以有从无来,易从难解,短从长生,下同上比,左从右出,声与音同,后由前趋,是以一方与另一方为基础,另一方与以一方为互根依存,这就是阴阳的协同属性关系,而不是对立的阴阳关系。于此,引用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序中说的:“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而蔽之,曰阴阳而已”。我则说:“世道不纷,用以一言而约之,是太极阴阳而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09:56 , Processed in 0.11691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