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何九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冒话汗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9-3-19 14:29:40 | 只看该作者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

点评

谢谢指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9 14:42
22
发表于 2019-3-19 14:30:06 | 只看该作者
配合治疗咳嗽头痛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9 14:33:30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3-19 11:36
先生言重了。我并非贬诸家,也不轻视时方,而是读而有疑,疑而发问,惹得先生不高兴。难道有疑不问,就不 ...

先生想多了,论坛交流,各人风格不一,畅所其言就是,没有高兴不高兴的事,我高兴,你没我奖金,我不高兴你也不能给我罚单,大家以诚相待,平等交流就是,能从相互交流中各有所获,有益于增学识广见闻是我们上论坛的主要目的,其他负面情绪,请自我处理。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末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

同为太阳病,有伤寒,有温病,两者表现有异,治法也不同,仲景本有已明言,我也并没胡说八道。

吴鞠通叶天士等后代温病学家,是善读《伤寒论》者,中医学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是历代各个时代,不少医家不断修正完善而来,是不是经典,看其临床实用价值,不是除仲景之外余皆叛道,《伤寒论》之外,吴鞠通之《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有功于中医学的发展与完善,其著作堪称中医经典,我读中医时,老师们也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作为经典必学之课。所以不知先生所言学医还是学经典指的是什么意思。

点评

謝謝回复,本不想多说了,先生一句“以诚相待,平等交流”的态度,又激起我讨论的兴趣。 《伤寒论》397法,是中医临床之法,是中医诊治伤寒病之法,法是规则,有是病用是方,113方是伤寒发病在不同病位,针对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0 10:31
24
发表于 2019-3-19 14:36:29 | 只看该作者
百姓所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多呈自限性。大多散发,冬春季节多发,但不会出现大流行。
25
发表于 2019-3-19 14:37:20 | 只看该作者
本病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咽痛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26
发表于 2019-3-19 14:37:49 | 只看该作者
表现为咳嗽头痛
27
发表于 2019-3-19 14:38:21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3-19 14:37
表现为咳嗽头痛

风池主治头痛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9 14:42:56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3-19 14:29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 ...


谢谢指教。
29
发表于 2019-3-20 10:31:11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9-3-19 14:33
先生想多了,论坛交流,各人风格不一,畅所其言就是,没有高兴不高兴的事,我高兴,你没我奖金,我不高兴 ...

謝謝回复,本不想多说了,先生一句“以诚相待,平等交流”的态度,又激起我讨论的兴趣。

《伤寒论》397法,是中医临床之法,是中医诊治伤寒病之法,法是规则,有是病用是方,113方是伤寒发病在不同病位,针对不同病性的用方。汗法是后人对邪在表治法的总结,不是说感冒都得用汗法。

伤寒在人体六经表现不同,有经证,有腑证,有阳证,有阴证。三阴经与三阳经互为表里,表里相通,外邪侵入,治之不当,势必表里相传。比如太阳病,有伤寒,有中风,有温病,有一阳发病,有二阳,三阳合病,有太少两感,所以,一切病,尽在伤寒之中。

温病是伤寒的表现,温病条辨是伤寒的细化和发展。离开伤寒之法,就没有温病。

吴鞠通承认错悟了伤寒,寒立子时,一年首气,有寒就有六节之气。温病以气立治,论温疫尚好,论人体之病就没了根据。三焦是水道,中医是整体,离开六经,如何辨证。

以上是个人看法,不对之处请指正。


点评

先生这样讨论非常好,看得出先生确是比较尊崇伤寒,伤寒温病,经方时方,其临床价值我已经在上面引用岳美中先生的论述作出回应,这也就是我对伤寒温病,经方时方的态度。 伤寒用六经辨,温病用卫血营血辨,这是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0 15:59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15:59:16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3-20 10:31
謝謝回复,本不想多说了,先生一句“以诚相待,平等交流”的态度,又激起我讨论的兴趣。

《伤寒论》39 ...

先生这样讨论非常好,看得出先生确是比较尊崇伤寒,伤寒温病,经方时方,其临床价值我已经在上面引用岳美中先生的论述作出回应,这也就是我对伤寒温病,经方时方的态度。

伤寒用六经辨,温病用卫血营血辨,这是仲景与温病学家对外感病的认识,所以先生的“一切病,尽在伤寒之中”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连仲景也在三阴三阳之外,另有《金匮》论杂病。人体之病,有外感,有内伤,有金刃虫蛇,跌仆水火之伤等等,所以不要认为一部伤寒论就能满足临床需要,能够治疗任何疾病,当现代科学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的时候,希望我们中医能放开眼界,不要固步自封。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末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

《伤寒论》原文为证,仲景明言伤寒与温病的区别,两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伤寒与温病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把温病当伤寒治,更是要命的,吴鞠通叶天士们因为经过临床验证,才有了《温病条辨》与《温热论》。两者只要能解决临床实际需要,中医后学就应该好好学习,不应厚此薄彼。

从《伤寒论》也可看出,,三阴三阳仅为大纲,具体还需以证为目,比如太阳病,就有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麻黄汤,葛根汤,麻黄桂枝各半汤,大小青龙汤等等,所以证有万千,伤寒113方,又岂能尽愈诸病,具体病证具体处理,这样才能不落于宽泛。

鱼刺鲠喉,现在喉科医生在喉镜下即可轻巧取除,如果我们中医还得非要三阴三阳辨证一番,那中医也实在太古董了,先生说是也不是?

点评

謝謝先生鼓励。中医不尊崇伤寒还叫中医吗?国有国法,人有人伦,伤寒就是中医临床之法,是中医的准则,温病时方必须守伤寒之法。中医之乱乱在无法可依。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是中医临床无法的写照。 什么是三阴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1 10:23
赞一个。  发表于 2019-3-20 22:35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4:28 , Processed in 0.0569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