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志·方技略》经方家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宋·王应麟《汉志考证》说:“《内经素问》有《汤液醪醴论》。《事物纪原》:‘《汤液经》出于商伊尹。’《郊祀志》:‘莽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作乐其上,顺风作液汤。’皇甫谧曰:‘仲景论《伊尹汤液》为十数卷’。”
清·姚振宗《后汉艺文志》说:“按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皇甫谧曰:仲景论伊尹汤液为数十卷。按汉志经方家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仲景论定者,盖即是书。”
金栋按:民国儒医杨绍伊大夫,当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及弟子冯世纶教授,日本汉方医学大家大塚敬节先生,及著名中医文献训诂学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等学者考证,认为《伤寒论》乃取材于《汤液经法》,与《内经》无渊源关系。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数十,明抄本作“十数”),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宋·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伤寒论序》:“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以上乃杨绍伊所本的部分考证依据。
据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考证,今本《伤寒论》包括《汤液经》、张仲景《论广》和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三部分组成。并认为王叔和并非张仲景的衣钵弟子,不属经方家学派,王叔和的学术思想属于岐黄学派,即医经家。王叔和在对仲景《论广汤液》的基础上,重新编次整理,从而加上了一些岐黄学说,结果误导中医界几千年,从而使中医界许多志士仁人误认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与《内经》有关。但亦有不同意此说者。从医学流派而言,《内经》与《伤寒论》不属一个流派。一个是医经学派,一个是经方学派。《内经》重于中医理论,而《伤寒论》重于临床。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说:“《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代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增益之处,后人以用之多验。《汤液经》又以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杨绍伊先生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撰写了有关《伤寒杂病论》经方的考证专著,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保存了《伊尹汤液经》的全部内容。杨先生通过经学考证、医理探讨,自认为辑复了商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故将该书命名为《伊尹汤液经》。……值得称赞者,作者以深厚的经学功底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中张仲景原序的真伪,即以“的是建安”、“均属晋音”,用“滴血验之”方法,证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二十三字为晋太医令王叔和加入,为经方学术师承脉络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考证资料。杨绍伊先生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不是张仲景一人创作编写,张仲景非《伤寒论》的创作者,而是《汤液经》的传经大师。在编排条文时,他判断出哪些是商伊尹《汤液经》原文、哪些是后汉张仲景论广、哪些是西晋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即张仲景弟子整理其师的遗留论述),为研究经方发展史、《伤寒杂病论》成书、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冯世纶《解读伊尹汤液经·前言》)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说:“仲景书既有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皇甫谧《甲乙经序》‘论广’一词可作明证;又有他编辑、总结汉末以前各重要医书的重要内容,而《伊尹汤液》构成了《伤寒论》的主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