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3 07:06 编辑
按先生的意思,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这些都不是临床诊治疾病时的内容了?
——————————————————————————————
说阴阳学说中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将哲学层面的阴阳,与具体医学层面的阴阳,二者混为一谈,只能说明,您脑中对于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其实是一盆糨糊,含混不清。
————————————————————————————
请问,心阳虚、心阴虚、肾阳虚、肺阴虚、肝阴虚,这是哲学层面?
那么,下面《中医内科学》心悸篇中的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都是哲学层面?水肿篇中的脾阳虚衰、肾阳衰微,也是哲学层面?白血病篇中的脾肾阳虚,也是哲学层面?
中医内科学》
心悸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4-1.html
分证论治·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 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滋阴清热两相兼顾。常加酸枣仁、珍珠母、生牡蛎等以加强安神定悸之功。 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滋补肾阴,清泻虚火。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改用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养心安神。心阴亏虚、心火偏旺者,可改服朱砂安神丸养阴清热.镇心安神。 若阴虚夹有瘀热者,可加丹参、赤芍、丹皮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夹有痰热者,可加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方中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生龙齿、生牡蛎安神定悸。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或用独参汤煎服;心阳不足、寒象突出者,加黄芪、人参、附子益气温阳;夹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
中医内科学》 水肿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7-1.html
脾阳虚衰 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 方中干姜、附子、草果仁温阳散寒化气,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水湿过盛,腹胀大,小便短少,可加苍术、桂枝、猪苓、泽泻,以增化气利水之力。若症见身倦气短,气虚甚者,可加生黄芪、人参以健脾益气。 尚有一种浮肿,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摄人不足,或脾胃虚弱,失于健运,精微不化,而见面色萎黄,遍体轻度浮肿,晨起头面肿甚,动久坐久下肢肿甚,能食而倦怠无力,大便或溏,身肿而小便正常或反多,脉软弱。此与上述脾阳虚衰,水溢莫制有所不同,乃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转输无力所致,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化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加黄芪、桂枝,以助益气升阳化湿之力;阳虚者加附子、补骨脂温肾助阳,以加强气化。并应适当注意营养,可用黄豆、花生佐餐,作为铺助治疗,多可调治而愈。 ·肾阳衰微 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咣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中医内科学》
白血病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10-5.html
脾肾阳虚 症状:面色觥白,唇甲不荣,气短乏力,畏寒肢冷,四肢浮肿,腰酸膝软,皮肤紫斑,衄血,尿血,便血,消瘦纳呆,自汗便溏,小便清长,阳痿遗精,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润,脉弱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右归丸。 本方温补之力颇强,方中肉桂、附子、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当归补血养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