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江春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构中西医双诊双治诊疗新体系(转帖)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8-5-11 16:51:1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5-11 06:09
另外,对疾病的某些领域,如清除乙肝病毒、清除丙肝病毒、抗肿瘤、稳定血管内斑块、促使某些具体的异常的客 ...

另外,对疾病的某些领域,如清除乙肝病毒、清除丙肝病毒、抗肿瘤、稳定血管内斑块、促使某些具体的异常的客观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等环节,中医药虽可有某些个体化治疗经验或某些实验室结论,甚至取得过某些疗效,但普遍疗效尚难确定。另外,如巨大结石、巨大肿瘤、严重畸形、严重出血、严重创伤、严重血管梗塞或破裂、严重血管狭窄等,中医药疗效则更难确定。

----------------
其实,对于以上疾病,西医的疗效也是难以确定的!
22
发表于 2018-5-11 17:11:4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5-11 08:51
另外,对疾病的某些领域,如清除乙肝病毒、清除丙肝病毒、抗肿瘤、稳定血管内斑块、促使某些具体的异常的 ...

另外,如巨大结石、巨大肿瘤、严重畸形、严重出血、严重创伤、严重血管梗塞或破裂、严重血管狭窄等,中医药疗效则更难确定……其实,对于以上疾病,西医的疗效也是难以确定的!

——对于这一类病理性改变,药物的力量(西药与中药)都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必须借助于手术、介入等治疗方法与手段。
23
发表于 2018-5-11 17:22:03 | 只看该作者
在学术理念一边倒的影响下,一些集中了国内西医顶尖专家学识和经验所形成的许多疾病的防治指南、专家共识等权威文献将中医药,甚至中医药优势病种排除在外。如《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竟无一字中医药内容。

——对于肝炎(急慢性病毒性)而言,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是有着较大优势的。
24
发表于 2018-5-11 17:2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5-11 09:26 编辑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是必要的,但决不应忽视中国传统医学。离开了中医药学介入的医学体系是不完整的。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西医学界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普遍存在既缺少认知,又缺乏认同的现象,从而失去了中西医对等的学术研究基础。

——促进中医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医学体系,引领而不是追赶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5
发表于 2018-5-12 10:0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5-12 06:18 编辑

中西医双诊双治,取长补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增效、减毒和纠偏作用,从而使患者真正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得到最全面、准确和恰当的诊疗。

——————————————————————————
       一篇理性的好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的发展,中西医学必然要融合,而中西医双诊双治是中西医融合的漫长的前期准备。

26
发表于 2018-5-12 16:15:5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双诊双治,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心力衰竭,西医的诊断、治疗是明确的,书里写的明明白白!中医的书里面没有心力衰竭,就没有诊断、治疗的方法、规范、标准。中医辨证论治,心力衰竭归类于那种辨证论治,能够辨出是什么证??不知道。
         能够辨出是什么证,中医的治疗方剂自然明白。

         找到中医的证与之相对应的西医病理状态,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西医融合观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150个重要节点上的证态放到那里,怎么看不见??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中西医双诊双治】是同一个,怎么不理解呢??
27
发表于 2018-5-12 16:4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因很简单,到目前为止,除了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同时掌握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推而广之,除了我,没有人同时掌握中医理论体系与西医理论体系,包括所有的医学院士。是【吹破古今牛】吗?不是【吹破古今牛】而是【融合古今事】。打通中西马,融合古今事。

28
发表于 2018-5-12 16:58:13 | 只看该作者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中西医双诊断双治疗】。
      热实结胸证
辨证要点
      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触按,短气躁烦,头汗出,大便秘结,日哺小有潮热,口渴不多饮,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
临床表现
     胸胁疼痛,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或小有潮热,短气或喘息不能平卧,心中懊憹,口渴,苔黄厚,脉沉迟有力。
治法
      泻热逐水破结。
方剂
       大陷胸汤。
         中医还有许多方法,不赘述。
       急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
      急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低血压、速脉、气急、白细胞增多等中毒现象。因本病大多为腹腔内某一疾病的并发症,故起病前后常有原发病症状。
诊断鉴别
      根据典型的症状与体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腹部X线检查、B超检查和CT检查等,急性腹膜炎的诊断一般不难。
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病情较轻,或病程较长超过24小时,且腹部体征已减轻或有减轻趋势者,或伴有心肺等脏器疾患而禁忌手术者,可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1.体位:
2.禁食并作胃肠减压。
3.纠正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失调。
4. 抗生素:
5.补充热量和营养支持:
6.镇静、止痛、吸氧:剧烈疼痛或烦躁不安者,如诊断已经明确,可酌用哌替啶类止痛药物。诊断不清或要进行观察时,暂不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手术治疗
继发性腹膜炎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①经上述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一般不超过12小时),腹膜炎症及体征不缓解反而加重者;②腹腔内原发病严重,如胃肠道或胆囊坏死穿孔、较窄性肠梗阻、腹腔内脏器损伤破裂,胃肠手术后短期内吻合口漏所致的腹膜炎;③腹腔内炎症较重,有大量积液,出现严重的肠麻痹或中毒症状,尤其是有休克表现者;④腹膜炎病因不明,无局限趋势者。
29
发表于 2018-5-12 17:03:48 |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找到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之间的必然关系,这可是我花了40年的时间找到的,不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而是有情者终成眷属。
30
发表于 2018-5-12 17:08:09 | 只看该作者
         以气分白虎汤证-SIRS证态为例,证明证与病理状态是等值的。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伴有许多里证的表现,这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发热有着本质区别。
西医SIR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
气分证中的阳明热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两项:壮热(高热)、脉滑数(每分钟100次以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SIRS的前提是:重大打击、严重感染等之后72小时后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它与普通感冒的发热不同,应当鉴别。《伤寒论》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即太阳表证之后72小时,出现脉大者是阳明白虎汤证。《伤寒论》特别强调阳明气分白虎汤证与太阳表证的鉴别。
基于以上三点:1  临床表现吻合;2  病理过程中的位置吻合;3  鉴别诊断吻合。这是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所以,SIRS与气分白虎汤证是一个证态。而且临床上证实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最终确定气分白虎汤证- SIRS证态,我们对于每一个证态均进行了类似的论证。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
主治: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脑、乙脑、肺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肿瘤、口腔炎症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某一个时段具有炎症介质异常释放的病理状态,而且这些疾病只有在具备炎症介质异常释放的病理状态时(即见有上述证候者)使用白虎汤类才能够取得治疗效果,而不是说白虎汤能够治疗这些“疾病”。西医的疾病与中医的证不在一个层次上,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是等值的。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但是他们没有揭示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理论。证态体系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医的证可以通过相应的证态在西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西医的病理状态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例如:
在感染病学体系内凡是SIRS,均可由白虎汤证替换;在中医外感热病体系内凡是白虎汤证均可由SIRS替换。
气分白虎汤证等同于SIRS,二者的诊断指标是同一的,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
营分证与SIRS的鉴别,就是气分证与营分证的鉴别。
SIRS可以演变为营分证,营分证可以演变为MODS合并DIC。MODS可以演变为热耗真阴,MODS的异常消耗状态可以使用加减复脉汤治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5:50 , Processed in 0.1741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