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6 07:20 编辑
“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很显然,这里的经与络在概念内涵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这里,经与络已经不再是主干与分枝的关系(都同时运行气血),而是气的通道与血的通道之区别。
===============================================================
以上是错误的理解,正确的解释是:“经主气”是指疾病的初期,“络主血”是指疾病的后期”。
“初病在经,久病在络”,这句话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他同时提出“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初病湿热在经,久病瘀热入络。”“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
张仲景《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络,经,腑、藏,由浅入深发生发展。这是中风的发展规律。
《伤寒论》六经传变,讲的是先后顺序。
卫气营血,也讲的是先后顺序。《温热论》_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宜清气;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仍转气分而解,如犀角、元参、羚羊等物是也;至入于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