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4-13 21:42:09 | 只看该作者
腧穴如何而来?源于解剖?源于临床?显然有悖经旨,乃天人相应体系之推演。如:“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孙络之脉……亦三百六十五脉。”(《素问·气穴论》)

点评

这是点与线的关系,可多可少。但树尚有年轮,人就没有日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4 10:30
22
发表于 2017-4-13 21:45:1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13 21:37
脏五腑六如何而来?解剖而来?显然有悖经旨。经旨《灵枢·经别》篇明言:合于天道者也。——天人相应体系之 ...

脏五腑六是典型的天人相应模式。《汉书·律历志》云:“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也。”

点评

汉书是认识,内经是气化,无可通之据。  发表于 2017-4-14 10:33
23
发表于 2017-4-13 21:49:3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13 21:12
天人相应:《汉典》云:“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 ...

天人相应,董仲舒谓之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关于天人关系的理论。在《春秋繁露》中提出。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以应之而起,其道一也。”(《同类相动》)认为“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遣告之;遣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必仁且知》)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关系。同时人们用某些宗教仪式,也能感动上天,促使它改变原来的安排。(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古代哲学》)

点评

天人感应:《汉典》云:“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天是什么?对于“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22:04
比如人之形体如何而来?源于解剖?董仲舒《春秋繁露》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即人的身体,是禀受天数变化而成的。当代人肯定不同意这种说法。而古人深信不疑,古人认为这就是科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21:53
24
发表于 2017-4-13 21:53:4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13 21:49
天人相应,董仲舒谓之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关于天人关系的理论。在《春秋繁露》中提出。认为 ...

比如人之形体如何而来?源于解剖?董仲舒《春秋繁露》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即人的身体,是禀受天数变化而成的。当代人肯定不同意这种说法。而古人深信不疑,古人认为这就是科学。

点评

人体能解剖出来吗?  发表于 2017-4-14 10:38
《灵枢·邪客》:“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22:08
25
发表于 2017-4-13 21:58:17 | 只看该作者
董仲舒《春秋繁露》说:“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爱,而岁数终矣。” 探求天数的奥秘,没有比在人身上探求能更好说明的。人的身体有四肢,每段肢体有三节,三乘以四为十二,十二节相互支持,人的形体就树立起来了。上天有四季,每一季有三个月,三乘以四为十二,十二个月相互承接,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人体为什么有四肢,因为一年有四季之缘故。——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应。古人认为这就是科学,今人又有谁能相信呢?

点评

这是推论,以数相推,如同阴阳,其数无穷,故中医之解全在运气之中。  发表于 2017-4-14 10:44
26
发表于 2017-4-13 22:04:2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13 21:49
天人相应,董仲舒谓之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关于天人关系的理论。在《春秋繁露》中提出。认为 ...

天人感应:《汉典》云:“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天是什么?

对于“天”,在先秦诸学派中,乃至在儒家内部的各分派中,皆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见解归结起来大致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宗教神灵之天),道德义理之天和自然之天。

墨子主张天是有意志的(天志)主宰之天说,道家主张天道无为的自然之天说,而儒家学派内部则十分复杂。孟子更多的是从道德义理之天来理解天的,而荀子则反对这一学说,主张天为自然物质之天。荀子认为,天道运行是有客观常规的,是不依人的意志所转移的,顺应天则吉,违背天则凶,天是无意志的自然物,它是不会干预人事的,即荀子提出的“明天人之分”的思想。而董仲舒最突出强调的是有意志的神学之天和道德之天,而自然之天只能是配角而已。董氏是用天的意志的宗教神权来保障封建政权(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族权(宗法制家长专制主义)、和夫权(封建男权专制主义),希望能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治久安,永远存在下去(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的尊天思想,可以说是对荀子的无神论思想自然之天的否定。

天人关系问题,是我国哲学史上一大基本问题。古代哲学家谈“天”几乎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社会问题。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体系也是如此,董氏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讨论天人关系问题。在先秦诸子哲学中,在天人关系的问题上,有主张天人合一说,也有主张天人相分说的。荀子明确提出天人相分的说法,认为天有天的本分,人有人的本分,天是无意志的自然物,它不能干预人事,然而大多学者皆主天人合一说,如孔、孟、老、庄等人,但他们对天人关系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

自上古三代以来,传统的天人合一说具有宗教神学性,认为上帝或“天”能干预人事,能赏善罚恶,主宰人类的命运。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则更多强调天人合德说,认为人的善端是天赋予的(知性而知天)。老庄道家与孔孟不同,主张天道自然无为说,认为人应法道而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与道同体)。董仲舒在“天人之际”的问题上,也主张天人合一说。他主要继承传统的宗教神学的天神主宰人事的思想和孔孟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并提出了富有自己思想特色的宗教神学目的论的“天人感应”说。然而董仲舒的“感应”说也是既有自然感应说的成分,也有宗教神学的“感应”说内容。而前者不过是为了服务后者。首先董仲舒提出了“同类相感”(或称“以类相动”,“以类相召”)的思想,认为同一类的东西,是可以相互感应的。这种同类相应现象,董仲舒明确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神灵在起作用。当然这一思想并不是董仲舒的创造,而是从荀子和《吕氏春秋》那儿分别继承来的。这些前人们的思想,董仲舒更把它与尊天神的宗教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己灾异遣告说的“天人感应”思想。(许抗生、聂保平、聂清著《中国儒学史·两汉卷》)

读《内经》则会发现,医家言“天”,是唯物的。

点评

读《内经》则会发现,医家言“天”,是唯物的。 ------------------------- 所以说,医非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4 10:48
27
发表于 2017-4-13 22:06:52 | 只看该作者
战国时期,大部分的思想家并不主张天地之异常变化和人事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在《春秋》学的某些传统中,天人相与之际经常被强调,而灾异是一个重要的表现。这与《春秋》本身多记灾异之事的特点有关,灾异一般被看作天对于人的警告或者惩罚,最低限度是预示。根据天人相分的理论,他们很显然会失去这种对于人而言的重大意义。在荀子看来,天与人事无关。(王博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第八章荀子》),但在董仲舒看来,天与人事有关。
28
发表于 2017-4-13 22:08:2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13 21:53
比如人之形体如何而来?源于解剖?董仲舒《春秋繁露》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即人的身体,是禀 ...

《灵枢·邪客》:“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



29
发表于 2017-4-13 22:10:17 | 只看该作者
《灵枢·邪客》篇说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30
发表于 2017-4-13 22:15:1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经脉如何而来?乃天人相应(以应十二月)推演而来。经旨有明训,如
《灵枢·五乱》:“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素问·阴阳别论》:“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也?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灵枢·经别》:“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
《灵枢·经水》:“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藏六府。”
《灵枢·阴阳系日月》:“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




点评

十二经脉如何而来?乃天人相应(以应十二月)推演而来。 ------------------------ 应是天人合一,因为十二月是月行十二周以应天道,是地气的表现。十二地支立十二月之节气,由二十四气分主,表示地之阴阳盛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4 16:25
“读过上述说法,我们固然对古人联想之活跃深感惊叹。但是,即便古人,也不会对这些不太严密的联想都表示认同。实际上,在天地(即宏观的自然而且不包括生物)与人体生命现象之间,有一极大的空白和距离。中医没有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3 22: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16 , Processed in 0.0513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