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2-1 18:4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2-2 19:05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7-2-1 11:37
阴阳五行学说必须从物理方面得到解释才有可能从科学上得到认可。这是物理学学科的特性决定的,物理 ...

      阴阳五行学说必须从物理方面得到解释才有可能从科学上得到认可。这是物理学学科的特性决定的,物理被称之为科学的基础。我认为一些医学专家的呼吁是正确的,中医理论仅依靠中医或西医界的专家可能解不开其科学原理,必须跨学科合作。而且学科跨度很大,除医学外,还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控制与信息、力学、数学。如果简单跨学科搞所谓的合作也不行,必须有人同时涉及到这多门学科,对这些学科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行,即学科带头人。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极少,他还必须对中医感兴趣,懂中医思想,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了。
     你所指的元气应该可以加上生物的基因因素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先生这段话说到正理上了,甚合吾意。我完全赞同,也正是这么做的。
       揭开阴阳之谜,必须跨学科研究,黄先生说的“中医理论仅依靠中医或西医界的专家可能解不开其科学原理,必须跨学科合作。而且学科跨度很大,除医学外,还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控制与信息、力学、数学。如果简单跨学科搞所谓的合作也不行,必须有人同时涉及到这多门学科,对这些学科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行,即学科带头人”,这些还远远不够。除了上述所有学科之外,还要涉及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运动学、气功学、武术学等,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临床实践及原理分析,还要有西医的化药、手术、理疗、体疗、心理疗法等临床治病经验,还要有气功的练功经验。以上只是有了知识的基础,如果没有过人的思维能力也不行,那样就无法将上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还要有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以上这样,本人正是按着这个路子去实现的,花费了30多年无数个不眠之夜,基本上已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正如你所说,这样的人不多了。不谦虚的说,除了拙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外,国内至今尚未有达到这个深度的书。也正因为如此,2013年《国医年鉴》对本书的评价是,翻开了中医学史上新的一页。
       只有读过才知道。
       有功夫,我将国内许多读过此书的专家的评语发上来,供参考。



点评

王教授的文章《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是具有高瞻远瞩的好文章。整篇的观点我非常赞赏。王教授从事医学工作三十年,积累了不少经验,是否找到中医理论本质解释的入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 23:40
22
发表于 2017-2-1 19:13:45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2-1 18:45
阴阳五行学说必须从物理方面得到解释才有可能从科学上得到认可。这是物理学学科的特性决定的,物 ...

23
发表于 2017-2-1 23:4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2-2 00:02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2-1 18:45
阴阳五行学说必须从物理方面得到解释才有可能从科学上得到认可。这是物理学学科的特性决定的,物 ...

       王教授的文章《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是具有高瞻远瞩的好文章。整篇的观点我非常赞赏。王教授从事医学工作三十年,积累了不少经验,是否找到中医理论本质解释的入口?
       我从数学和物理角度研究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的,从分析许多中医对经络的研究文章开始探讨经络的本质,后来尝试用物理原理解释阴阳五行,逐渐发现中医理论中蕴含现代数学思想,从中也解开阴阳平衡的物理含义以及中西医理论的相互关系等。这些与先生在文章中的观点基本一致,提出的论点也得到江苏省中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的支持。有机会能与王教授一起探讨(暂时不想在论坛上讨论)。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8:1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2-5 18:22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7-2-1 23:40
王教授的文章《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是具有高瞻远瞩的好文章。整篇的观点我非常赞赏。 ...

       黄先生能认识到《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一文的学术价值和高度,说明黄先生是一位有思维深度的学者。这篇文章于2011年1月在《中国中医药报》以4000多字的大篇幅发表,占了一个版面的60%,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当时我查到有50多个中医网站、西医网站、个人博客进行全文转载。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网站还在文章中加了横线标注。有不少作者文章中引用了本文的精华语言。可见,该文在6年当中影响了很多中医人。

      欢迎您交流!
25
发表于 2017-2-6 23:33:09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7-1-29 11:49
2016年中医的形势已经发生逆转,春天已到,王教授加油吧!

我怎么没觉得“春天已到”?春来万物复苏,您给咱们举上十个八个例子,不要万,十个八个、三个五个都行。
26
发表于 2017-2-13 15:25: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文件发于《中医药法》颁布(2016年12月25日)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3:54 , Processed in 0.05545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