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2-29 17:37 编辑
有同道网友在中医相关论坛发帖子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糟粕,应该废弃不用。”愚见认为,此言有点偏见,有失公允。为什么?因为在五行学说理论中,其中之一就与“治未病”理念有关系。如果废了五行学说,中医如何治未病?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是否将会被打乱? —————————————————————————————— 我着实没有想到与金栋先生在学术方面还会有不同意见。 连金先生这样开明的中医,尚且对五行恋恋不舍,真让我想不到。因此,看了您的这个帖子,不得不让我思绪万千——在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真是不容易。 但是,我又不得不认真地回应。
治未病概念有二:⑴未病先防;⑵既病防变(传)。其中“既病防变”则与五行的生克制化有关。 传变一词,《内经》称“传”,亦名“传化”、“病传”等,指疾病部位的转移及病情性质的变化。病邪传至五脏,最后可能会导致死亡。疾病传变往往是没有及时得到适当治疗的情况下才发生的,所以掌握一般的传变规律,从而做到早期诊断,预见其传变,及早予以治疗是临床诊治疾病中的重要一环,此即“既病防传(变)”,也称“上工治未病”。 在《内经》一书中,外感病的传变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轻到重,可见于《素问·皮部论》、《缪刺论》及《灵枢·百病始生》等篇;内伤杂病的传变规律,是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判断推测五脏的病情轻重及生死预后,可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标本病传论》及《灵枢·病传》等篇。 —————————————————————————————— 疾病的传变与五行无关,就到先生下面的内容里回复吧。
⑴外感病的传变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轻到重。外邪犯人,一般是先客皮肤→络脉→经→输→伏冲之脉→肠胃→肠胃之外,募原之间、血脉之中。如《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素问·皮部论》:“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禀于肠胃。”《素问·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所以“上工”者,当“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 这样的疾病传变规律,不就是由表入里嘛,与五行学说半点关系都不存在。 就以这条为例说明一下:“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中皮毛属肺(金),肌属脾(土),筋属肝(木)、、、、、、。——如此这般,您不会认为金克土、土克木就是疾病的传变规律吧?这样的传变规律,与五行半点关系都没有啊。
⑵内伤杂病的传变规律,是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判断推测五脏的病情轻重及生死预后。可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标本病传论》及《灵枢·病传》等篇的有关内容,论述不尽相同。 传变分为顺传和逆传。一般而言,顺传预后好、病情轻,逆传预后差、病情凶险。 一是按五行相乘(克)的关系传变,如肝病传脾(木乘土)、脾病传肾(土乘水)之类,这是一般常见的传变顺序,又称顺传。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此即《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及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1、在临床上,肝病后只传脾吗? 肝病后,心功能同样受影响,是木克火吗? 肝病后,肺功能受影响,是木克金吗? 肝病后,哪个脏器可以不受影响? 2、在临床上,心病后只传肺吗? 哪一个脏器不给供血可以存活? 3、“脾”病后,只传肾吗? 看看营养不良会产生哪些病吧。 4、肺病后,只传给肝吗?看看慢阻肺的并发症吧。 5、肾病后,只传心吗?看看尿毒症后出现的情况吧。
、、、、、、
而《素问·标本病传论》及《灵枢·病传》则认为五行相乘是逆传。如《素问·标本病传论》:“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灵枢·病传》:“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马莳云:“夫传其所胜,谓之甚。夫病传者,五脏皆然。试以心言之:心病者,脏真通于心,故先心痛。火来乘金,一日传之于肺,即发而为咳也。又三日,则四日矣,肺邪胜木,故胁支痛,以肝脉循胁肋也。又五日,则九日矣,肝邪胜土,故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以脾不运化,及脾主肉,故病及肉。又三日,则十二日矣,其病不已则死。” —————————————————————————— 如此情况,金先生在临床上见过吗?如见过,您可以拿出来咱们进行讨论。
二是按五行传克我(相侮)之脏的关系传变,如肺病传心(金侮火)、心病传肾(火侮水)、肾病传脾(水侮土)、脾病传肝(土侮木)、肝病传肺(木侮金)之类。因为传于相侮之脏最为凶险,预后不良,故称其为“逆传”。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受(授)气于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授)气于心,传之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授)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授)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授)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授)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 根据“传其所胜,谓之甚”及“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的传变规律,及早地主动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变恶化,挽救患者生命,此即“上工治未病”。 由上可见,五行学说理论是不能废弃的, —————————————————————————— 五行相克理论本不存在,故上述病理就是无本之木。 证据如下: 1、在临床上,肝病后只传脾吗? 肝病后,心功能同样受影响,是木克火吗? 肝病后,肺功能受影响,是木克金吗? 肝病后,哪个脏器可以不受影响? 2、在临床上,心病后只传肺吗? 哪一个脏器不给供血可以存活? 3、“脾”病后,只传肾吗? 看看营养不良会产生哪些病吧。 4、肺病后,只传给肝吗?看看慢阻肺吧。 5、肾病后,只传心吗?看看尿毒症后出现的情况吧。 、、、、、、
那么,治未病的实质是什么?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得好。
阴平阳秘,就会健康;失去阴平阳秘就会发病;阴阳离决,人就死亡。
由上可以看出,人体的生理不能阴平阳秘了,人体要发生病,但尚未病,或病情尚未严重到病人可以感觉出来、仪器能够识别出来的程度——这就是未病。
因此,未病早治的措施,是利用阴阳学说理论实现的嘛。
至于有病早防,要根据临床上的实际情况,预计会影响哪些脏器、部位、方面等,去及早进行干预,去巩固那个脏器等的功能嘛,这与五行学说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