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风病“中风”病因学说探讨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9-16 06:1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9-15 22:16 编辑

       古汉语转变为现在中医语言与现代汉语,再转变为现在的西医语言,这个转变不出现任何偏差与错误,这就是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症状描述的变化如下表:
         
  
原文(古汉语)
  
  
现代中医语言
  
  
西医术语
  
  
肌肤不仁
  
  
皮肤感觉麻木,针刺、温热感觉迟钝
  
  
感觉神经障碍
  
  
即重不胜
  
  
肢体重滞不易举动,运动不灵便。
  
  
运动神经障碍
  
  
不识人
  
  
神失清灵,故不识人。
  
  
昏迷(中枢神经障碍)
  
  
舌即难言,口吐涎
  
  
舌强难言,流口水
  
  
舌下神经、面神经障碍。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僻不遂
  
  
指口眼歪斜
  
  
面神经麻痹(中枢性,周围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2
发表于 2016-9-16 06: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9-15 23:25 编辑

古汉语转变为现在中医语言与现代汉语,再转变为现在的西医语言,这个转变不出现任何偏差与错误,这就是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症状描述的变化如下表:



原文(古汉语)                           现代中医语言                                                                西医术语
肌肤不仁                    皮肤感觉麻木,针刺、温热感觉迟钝                                         感觉神经障碍
即重不胜                       肢体重滞不易举动,运动不灵便。                                                运动神经障碍
不识人                          神失清灵,故不识人。                                                      昏迷(中枢神经障碍)
舌即难言,口吐涎                舌强难言,流口水                                                 舌下神经、面神经障碍。
  (口咼) 僻不遂                         指口眼歪斜                                                         面神经麻痹(中枢性,周围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3
发表于 2016-9-16 06:22:08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中西医概念的对应关系仅适用于脑中风。这是中西医融合的第一步,即症状与体征基本概念的融合,首先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医的基本概念,用现在中医语言及现代语言表述出来,再转换为西医医学语言。需要注意的是:1 准确无误;2 概念的语言背景。例如肌肤不仁,转换为现代中医语言是:“皮肤感觉麻木,针刺、温热感觉迟钝”,这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其次,肌肤不仁见于中风后遗症,也见于风湿痹证,在中风范畴内的肌肤不仁与风湿痹证的肌肤不仁是有差别的,所以,需要强调概念所处的语言背景。再如 僻不遂是指口眼歪斜,在中风的语言背景下是指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这样准确无误的中、西医概念之间的转化,是中西医融合的第一步。
24
发表于 2016-9-16 08:32:0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15 22:20
古汉语转变为现在中医语言与现代汉语,再转变为现在的西医语言,这个转变不出现任何偏差与错误,这就是中西 ...

      古汉语转变为现在中医语言与现代汉语,再转变为现在的西医语言,这个转变不出现任何偏差与错误,这就是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

一一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核心在症状。
25
发表于 2016-9-16 08:53: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核心在症状。
         完全同意先生的见解。症状,包括体征,是客观的,古今中外都不会改变,这是表述不同。头痛,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黄疸,昏迷,发热,寒颤供热,月经不调,……古今中外不会改变,是共同参照物。
        因此,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的组合,也是共同参照物。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
26
发表于 2016-9-16 09:00:32 | 只看该作者
      【  肌肤不仁;即重不胜;即不识人;舌即难言,口吐诞。】是症状,古今中外不会改变,是中西医的共同参照物。只是语言表达有差别。
      【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府;邪入于藏,】这是病机,病理机制,是认识!中西医可以不同!以后再讲。

点评

本帖主题是探讨中风病病因,您跑题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6 23:43
27
发表于 2016-9-16 23:43:3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16 09:00
【  肌肤不仁;即重不胜;即不识人;舌即难言,口吐诞。】是症状,古今中外不会改变,是中西医的共同 ...

本帖主题是探讨中风病病因,您跑题了。

点评

不着急,慢慢绕  发表于 2016-9-17 06:33
28
发表于 2016-9-17 06:32:5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9-16 15:43
本帖主题是探讨中风病病因,您跑题了。

不要着急!慢慢绕!
29
发表于 2016-9-17 09:29:35 | 只看该作者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病因不是风,而是邪!所谓“内风”是为了与太阳中风相鉴别,实为内邪!
       《金匮要略》中的“中风”是一个病名,是形容疾病的的变化很快,如同风性善变。病因是邪!而不是风。

点评

《金匮要略》中的“中风”是一个病名,是形容疾病的的变化很快,如同风性善变。病因是邪!而不是风。 --------------------------------------------------------- 这句话,前一半本来准备加分的,后一半又不对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21:55
30
发表于 2016-9-17 09:31:59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所论的中风,属内伤杂病,故与《伤寒论》所述中风不同。其发病急骤,病症多端,有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故称中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22:58 , Processed in 0.0494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