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学者有关老子的争论,集中在《史记·老子列传》中所写到的三个人,即老子、老莱子和太史儋。究竟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谁才是《老子》一书的真正作者呢? 老子和老莱子为两人,一般是不会混淆的。 老子为春秋时期人,长期担任周守藏室之史,而老莱子是位隐者,终身不仕;老子所著书为上下篇的《道德经》,老莱子则著书十五篇。而且《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道:‘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可见他并未将二者混同起来,只是两人同为春秋时期人,且都为道家学说传播者,又都是孔子的老师,所以在此附上一笔,不能说司马迁搞不清楚。 至于老子和太史儋的关系,倒需要认真讨论一下。由于两人都为周朝史官,且名字之‘聃’、‘儋’,古音相同而字义相通,皆谓其耳朵长大,兼之传说中老子长寿,有的甚至说他就是古代能活到八百岁的彭祖,所以司马迁显然在记载这两人时有所保留,而有了‘或曰’、‘盖’这样的存疑之词,供后人判断,这反映了司马迁所持的谨慎态度。 但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战国时期的周太史儋见秦献公的时间为周烈王二年(前374),此时上距孔子卒年(前479)105年,老子长于孔子,倘若此时仍在世的话应有两百余岁,虽说清静无为的老子长寿,但人的寿命并不可能活得这么长,因此看来老子与太史儋应为两个人。到是高亨在《老子传笺证》中提出太史儋可能是‘老聃之后’的说法值得参考。因为先秦时教育不普及,某一方面的知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甚至形成家族式的‘世守其职’的状况,因此春秋时的老子之苗裔复为周太史,乃可能之事。”(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前言·一、关于老子其人》)
|